杂文精选

曲阜游“三孔”|汝城人山东行(6)

作者:晖哥   发表于:
浏览:59次    字数:4710  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40279篇,  月稿:6341

  来自- 中国

  【编者按】拜读佳作,仿佛重游曲阜“三孔”,孔庙、孔府、孔林。10多年前我曾参观过,那时尚无旅游观念,只是跟随夫人回老家顺便一游。本文非常详实、完整地记述了游玩三孔的过程,紧随游踪,不仅是简单重游,而且对这里的历史、人文等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个人认为,作者山东之行系列游记截止目前已经有6篇了,这一篇应该是最成功的。短短的文章中,既有三孔的渊源,又有整个过程,还有现实发生的一些经历,给读者一个完整的、系统的印象,集知识性、文学性、观赏性于一体, 不愧为一篇游记佳作。倾情推荐文友共赏,本文力荐精华。(黄皮人)

  作者:宋春晖

  1

  所谓“三孔”,指孔庙、孔府、孔林的合称,三孔所在地曲阜,公元前249年之前的战国时期,是鲁国的都城,是孔子的故乡,孔子生前在此开坛授学,创立儒家文化,为此后2000多年的中国历史深深打上了儒家烙印。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塑造了整个中国的思想、政治和社会体系,成为整个中国文化的基石,儒家思想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

  离开泰山后,仅两个小时车程,我们便抵达曲阜市。曲阜之所以与巴勒斯坦的耶路撒冷和沙特阿拉伯的麦加并列为世界三大圣城,而享誉全球,是与孔子的名字紧密相连的。孔子,名丘,字仲尼,生于公元前551年9月8日,卒于公元前479年4月11日,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也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和文学家,中国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在长达两千多年的漫长历史长河中,他的学说主张“仁爱”、“礼治”、“仁治”,强调个人休养,社会和谐,政治道德和人性原则的儒家文化,成为中国的正统文化,也亦影响到东亚和东南亚各国,成为东方文化的基石。

  首先第一站,我们来到孔庙。孔庙位于曲阜城中央,是一组具有东方建筑特色,规模宏大,气势雄伟的古建筑群,是我国历代封建王朝祭祀孔子的庙宇。据介绍,孔子死后第二年,弟子们将其生前“故所居堂”立为庙,岁时奉祀,当时只有堂三间,内藏孔子生前所用过的衣、冠、琴、车、书,历代王朝不断加以扩建,形成了目前的规模。整个建筑群仿皇宫之制,共分九制宫院,贯穿于一条南北中轴线上,左右对称排列,包括五殿、一阁、一坛、两庑、四堂,17座碑亭,共446间房。占地200多亩,南北长1公里多,四周建有高墙,配以门坊和角楼,黄瓦红垣,雕梁画栋,碑揭如林,古木参天。其面积之大,气魄之雄伟,时间之久远,保存之完整,被古建筑学家称为世界建筑史上唯一的孤例。

  2

  走近孔庙,第一眼是一排高大的城墙,进入孔庙必须经过这道城门,城门上方书“万仭宫墙”四个大字,城墙上插着黄色旗蟠,旗幡上分别有“祭祀大典”和“温、良、恭、俭、让”、“仁、义、礼、智、信”字样,看到这两行字,又让我想起了40多年前那次“批林批孔”运动。记得是1974年,以江青为首的“四人帮”经主席批准,在全国欣起一场“批林批孔”的政治运动,以批林彪批孔子为幌子,把攻击矛头对准周恩来总理等老一辈革命家,企图打倒一大批党政军领导人,夺取最高领导权。当时我所在的单位召开批林批孔大会,单位领导让我在会上发言,真的好笑,我找来一张报纸,从上面摘抄了一篇文章,作为我的发言稿,在大会上照本抄读。孔子是中国几千年的圣人,被历代统治阶级所尊崇,儒家思想已深入广大人民群众心里,并成为行动指南,忌能批倒批臭,最终这场运动是失败的。

  进入城门后,经过第一道石坊叫“金声玉振坊”,坊后是一座单孔石拱桥,桥后东西各有一座石碑,上刻“官员人等在此下马”,过去文武官员和庶民百姓从此经过,必须下马下轿步行而入,以示尊重,就连皇帝祭祀孔子也要下辇而进。再过棂星门、圣时门、弘道门、大中门、奎望阁,我们来到十三碑亭。十三碑亭专为保存皇帝御制石碑而建,是孔庙现存最早的建筑,碑亭内保存着55座石碑,均为唐代至民国时期千余年间所刻,最重的一块碑重达65吨,据介绍,这块碑采自北京西山,不远千里运抵曲阜,可见耗工之大。每座碑的底座为一似龟非龟的动物,据说此种动物叫“趺”,是龙的儿子,擅长负重,故用以驮碑。

  继续往里走,是孔庙的第七道大门大成门,大成,是孟子对孔子的评价:“孔子之谓集大成”,赞颂孔子达到了集古圣先贤之大成的最高境界。进入大成门后,在其门侧,有一棵古树,古树旁,立有一块石碑,碑上刻着“先生手植桧”几个大字,相传,这是孔子亲手种植的三棵桧树中的一棵,后枯死两棵,唯独这棵死而复生,据记载,公元1732年,这棵枯死的古树桩上再发新枝,长成大树,现树高达十余米,挺拔高耸,树冠如盖。站于树下,我与这位千年寿星合了一个影。

  大成门北望,在双层石栏的台基上,一座金色的大殿突兀凌空,在双重飞檐中海蓝色的竖匾上木刻贴金三个金色大字“大成殿”。每个字约有直径一米,据说是雍正皇帝的手书。大成殿是孔庙的主殿,和故宫的太和殿、岱庙守天贶殿并称为东方三大殿。大殿重檐飞翘,斗拱交错,雕梁画栋,金壁辉煌。最为特别的是大殿四周回廊上环立着28根雕龙石柱,在龙柱上总共雕刻着1296条龙,造型优美生动,栩栩如生。据说当年乾隆皇帝来到孔庙祭祀时,每根龙柱均用红布包裹,不敢被皇帝看到,恐怕超过皇宫而怪罪。大成殿内供奉着孔子塑像,据介绍,像高达3.35米,殿内正中,高挂康熙皇帝题书的“万世师表”,乾隆皇帝的“时中之极”,雍正皇帝的“生民未有”和光绪皇帝的“斯文在兹”的巨幅匾额,每幅匾额长约6、7米,高近3米,雕龙贴金,精美华丽,蔚为壮观。

  据我所知,在北京东城区,也有一座建于1302年的孔庙,有大成门,有大成殿,以纪念和祭祀孔子,每年的9月28日,已连续14年在这里举办了祭祀大典。游览完大成殿后,从原路返回离开孔庙。

  3

  离开孔庙后来到孔府,孔府本名衍圣公府,位于孔庙的东侧,仅一墙之隔,但大门另一个方向,我们登上一辆马车,像古时孔夫子巡游一般,行驶在曲阜的大街上。孔府,是孔子嫡系长子长孙的衙署。孔子死后,子孙后代世代居庙旁看管孔子遗物,随着孔子后世官位的升迁和爵住的提高,孔府建筑不断扩大,形成了占地约7.4公顷,有房屋480间,在中国仅次于明清皇帝宫室的最大府第。

  何谓衍圣公?为孔子嫡长子孙的世袭封号,是中国历史最久的贵族世家。对衍圣公爵位的承袭,有着明确的宗法执行制度,有嫡传长,无嫡传庶,嫡庶皆无,则传给血缘关系最近的亲族,世代不绝。自77代孙孔德成不再封衍圣公爵名,改封“大成至圣先师奉礼官”,目而已传至孔子80代孙孔佑仁。衍圣公作为孔氏家族大宗主,拥有对整个家族的管理权和皇帝授予的很多特权。

  走近孔府,其大门是一座悬山式建筑,大门上方悬挂“圣府”两字的匾额,门两边有一副对联:“与国戚休安富尊荣公府弟;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此联概括了千百年来圣人家的气派。整个孔府布局前为官衙,后为内宅,仿照封建王朝六部而设六厅,并设有三个大堂,一大堂为当年宣读圣旨,接见官员,审理重大案件。从唐朝起,朝廷就规定了曲阜县县令由衍圣公兼任,因此,孔府即县衙。

  大堂之后是二堂,是衍圣公会见四品以上官员及受皇上委托替朝廷考试礼学的地方,堂上挂着“饮承圣绪”大匾,旁边立有慈禧太后所手书的“寿”字碑,据说是当年衍圣公孔令贻与母及妻子赴北京为慈禧太后祝寿时所赐。二堂后面是三堂,是孔府处理家族内部纠纷和处罚府内仆役的场所。三堂之后,便是内宅部分,这里有道禁门,此门戒备森严,任何外人严禁入内,据说清朝皇帝特赐虎尾棍、燕翅镗和金头玉棍三对兵器,由守门人持于门前,有不遵守擅入内者严惩不贷。在门边,看到有一特制的石制水槽,镶嵌在墙体上,规定挑水夫也不得进入内宅,把水倒入水槽隔墙流入内宅。

  进入内宅后,院内苍松挺拔,恬静雅致,大有步移景迁之感。这里是几排两层的楼阁,墙面上挂着牌子,标示着这里曾经是孔子第76代孙衍圣公孔令贻和夫人陶氏、两个女儿的卧室,以及第77代孙孔德成的住宅,室内陈设布置保存着当年的原貌。孔德成是一个遗腹子,父亲孔令贻去世三个月后,他出生在孔府内宅里,他出生17天后,母亲也因病去世,他是孔令贻唯一的儿子,也是历史上最后一位衍圣公,他在这里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代,1948年,他赴美游学,1949年离开美国到达台湾,从此,大陆再无孔子嫡孙,再无衍圣公。在孔庙孔府看到一些书画商店,打着“孔子第xx代孙”的招牌,那都是孔氏家族的排行族孙。据说,1989年曲阜设立国际孔子文化节,恢复中断多年的祭孔仪式,邀请孔德成回来主持祭孔大典,但当年的批孔运动和文ge中老祖宗的坟被炸毁,父亲孔令贻被开棺曝尸于众,令他一直耿耿于怀,永远是他心头的痛,邀请被他拒绝了。2008年他在台湾逝世,孔氏族人希望他葬归孔林,能叶落归根,但最终安葬于台北县的龙泉公墓,成为唯一一位未能入葬孔林的衍圣公。

  内宅后面,是孔府后花园,花园占地达十几亩,有奇石怪岩,名花奇木,有山水林桥,有花厅、石坛、凉台、坛屋,曲径通幽,蝉鸣鸟叫。更为奇异的是有一棵生长了400多年的“五君子柏”,又称“五柏抱槐”,五枝柏树中间生长着一棵槐树,实为奇观。有诗赞曰:五干四枝叶,凌凌可耐冬。声疑喧虎豹,形欲化虬龙。曲径阴遮暑,高槐翠减浓。天然君子质,含傲岱岩松。

  离开孔府后,我们最后来到孔林。孔林位于曲阜城北,是孔子及其家族的专用墓地,也是目前世界上延时最久,面积最大的氏族墓地。孔子卒于公元前479年4月,葬于城北泗上,其后代从冢而葬,形成今天的孔林。现墓地内有林木十万多株,古树达万余棵,总面积达2平方公里,周围林墙达5.6公里,墙高3米,厚1~5米,既是一座天然植物园,也是一部孔氏家族的编年史。

  北出曲阜城门,就见两行苍松翠柏如龙如虬,夹道而立,这长达公里的神道直达孔林,神道中巍然屹立着一座“万年长春坊”,这精美的脾坊,五开大门,支撑在六根石柱上,两面蹲着12座神态各异的石狮子,坊上的“万古长春”四个字为明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初建时所刻。石坊上刻有盘龙、舞凤、麒麟、骏马、团花、祥云等图案,整个石坊远观气势雄伟,近看造型优美。

  走过神道,进入孔林深处,“断碑深树里,无路可寻看”,在万树掩映中,坟冢成片,碑石如林,在那古树下面,坟头一个连着一个,坟上青草凄凄。有无碑的,也有立碑的,显示着逝者生前地位的卑微和显赫。据说,入葬孔林者有着严格的规定,天下孔氏只要不是五种人,只需交几百元管理费,便可在这里找到一块葬身之地。第一、孔家嫁出去的女儿;如果尚未出嫁是可以,孔林中专有一块小姐林。第二、孔家男性未婚者死后不能入葬孔林;第三、孔家的出家人死后不能入葬孔林;第四、犯罪判刑之人死后不能入葬孔林;第五、随母改嫁异姓或者入赘后的孔姓死后不能入葬孔林。

  我们来到孔子墓地,孔子墓位于孔林中心,孔子墓东是孔子儿子孔鲤墓,孔子墓前方是孔子孙子孔伋墓,墓葬布局为“携子抱孙”。孔子墓前有石碑两块,前碑上篆书“大成至圣文宣王墓”,这是1443年(明正统八年)明朝重臣、书法家黄养正所书,后碑篆书“宣圣墓”,为1244年孔子第51代孙衍圣公孔元措所立。墓前有石供案、石鼎等,供奉着花篮、鲜花和祭品,据了解,孔子墓东西长达30米,南北达28米,高为5米。

  据记裁,1966年11月11日,这里曾遭到了一次史无前例的浩劫。当红卫兵背诵着语录:“凡是fan动的东西,你不打他就不倒,这也和扫地一样,笤帚不到,灰尘照例不会自己跑掉”,他们拥到孔墓,当中央文ge小组组长陈伯达从北京打来电话,指示:“孔庙孔府孔林不要烧掉,但孔坟可以挖掉。”红卫兵动用雷管炸药,随着一声巨响,坟冢上黄土飞扬,孔子的坟墓被炸开,尸骨被吊起,陪葬品被抢光。一代圣人以克己复礼为己任,主张以礼治国,倡导仁义道德,但他自己也没有料到,两千多年后反而被一群人挖坟掘尸,挫骨扬灰。

  返回路上,走在这林荫蔽日的古道上,不得不想起,好在时代抛弃了愚昧和邪恶,重新回到了人间正义的阳光大道……

【审核人:站长】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游记 汝城 人山人海 曲阜 东行
评论(0人参与,0条评论) 心怡
0/0
  • 请先说点什么
    最新评论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杂文精选

    查看更多杂文精选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