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精选

词为诗余

作者:草央   发表于:
浏览:77次    字数:2331  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38890篇,  月稿:0

  词为诗余?

  词为诗余?

  李白要顺利登上词祖的宝座,曹学佺的论文里的话首先要成立。 曹大师在 《蜀中诗话》里的原话是这样说的:“唐人长短句,诗之馀也,始于李太白。”这里面,就要理清几个问题,一是词的几个别称,长短句、曲子词什么的,二是“诗馀”的“馀”字在这里的含义。

  馀,古通“余”。诗余,翻遍资料,“诗余”大概直接归纳为几个意思:

  1、词是由诗发展而来并被认为是“诗的降一格的文学式样”,故称“诗余”。古时候也有文化人觉得这玩意是“不务正业”,好比维也纳金色大厅里唱流行歌,这业务是“诗人之余事”。所以也“谑”称自己的词集为“诗余”, 最早南宋词人朱翌有《灊山诗馀》和仲并有《浮山诗馀》、廖行之有《省斋诗余》,他们的词作集就谦称“诗余”了。

  2、它就是“词”的代名词,清代李良年的《词家辨证》里:“今诗馀名,《望江南》外,《菩萨蛮》、《忆秦娥》称最古。”意思就上今天(当时)的词作,就那么几首最早。

  3、 指作品(诗歌)蕴含的字面外的内容,例如元代袁桷《辋川图》诗里说:“诗中传画意,画里见诗馀。”

  不过,千百年来,古代的学术论文实在是太多了,越看越就糊涂,有代表性的意见是明代俞彦,他在《爰园词话》里有定义:“词何以名诗馀,诗亡然后词作,故曰馀也。”而清代宋翔凤在《乐府馀论》又另有说明:“谓之馀者,以词起于唐人绝句。如太白之《清平调》,即以被之乐府;太白《忆秦娥》、《菩萨蛮》,皆绝句之变格。” 还有其他不同看法,如清代汪森在《词综序》里更否定词是出于诗进化论的观点:“古诗之于乐府,近体之于词,分镳并骋,非有先后,谓诗降于词,以词为诗馀,殆非通论。”……,莫衷一是。

  哎,老纠结字面意思,有意思吗?横看竖看,就把“诗余”,还有那些“长短句”什么的等等,统统就看作是“词”好了, 甭管它啥意思,反正咱也不读研究生,也不去发表论文,晓得这么回事就行啦。

  呃,倒是如今,我们好多的诗词朋友发帖,动辄前面冠以XX“删余”,这又是什么鬼?(挠头,呵呵……)

  好,走了一圈,咱又绕回来了:假设曹大师所言不假,那李老仙总要拿点作品表示一下吧?

  看官别急,还真有,李白发表在国家级刊物了:《全唐诗》里有。

  看官:切,哄谁呢,《宋词》出在《唐诗》里了?!

  小编:呵,没骗你。我还最喜欢里这面白居易情词:“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看官:嗬,嗬,这个《长相思》调是写给“小蛮腰”的,哪个不晓得咯,你不是说李白的嘛?

  小编:嗯,正确,这话没问题,不过白居易的词味道足些。坊传,是白老师写爱姬樊素和小蛮的,这两丫貌美如花,能有多漂亮?白老师有诗为证:“ 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可是白老师年老后,体衰多病,有怕耽误了美人,于是然痛割爱,让这两丫另嫁他人。不过美人走后,又舍不得,相思难解,就写了这首词著名的《长相思》。

  看官:啊?东坡春娘换马,乐天(白居易的字)樊素送人,古代诗人是都爱这么玩的么?李老仙也有没有这怪癖呢?

  小编:呃,李白啊?他们都差不多吧, 他自己也很坦白:“千金骏马换小妾”(李白《襄阳歌》),我们又不研究花边新闻,还是看看他的“唐词”大作吧。

  东坡与春娘(来源网络,侵删)

  李白是咱这笔记重点,马虎不得。翻开厚厚的《全唐诗》,李白大名下:《桂殿秋》、《清平调》、《连理枝》……,多着啦,其中他的 《忆秦娥》、《菩萨蛮》两首就非常有名,奠定了他词祖的地位,抄录如下:

  《忆秦娥》: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加分!词祖无疑。(为什么加分,赏析这两阙的论文数不胜数,就略去吧。)

  给李白词祖加分的评委老师又是些什么人呢?南宋的黄升就说,李白的《菩萨蛮》和《忆秦娥》“二词为百代词曲之祖”(《唐宋诸贤绝妙词选》),明朝的大才子杨慎也点赞:“《菩萨蛮》和《忆秦娥》二首为诗之馀,而百代词曲之祖也。”(《词品》),他们这么说应该也是道理的,一说李老仙填词开始得比较早,二是说其作品艺术价值极高,三就要怪李老仙名气太大了,舍“他”其谁也?

  这么说,有人提名,有人加分,李白也有作品,词祖的招牌是稳妥妥的了啦?那倒也不是,总会有人羡慕嫉妒恨吧?

  是的,就有不少人提出了异议,说是李老仙论文造假,就这百年词曲之祖的代表作也是他人代笔。

  啥?古代就也有替考者?那他们咋说的?说《菩萨蛮》和《忆秦娥》非出自李老仙之手的当然不能空穴来风,大概有这么几点理由:

  1、李老仙从诗到词的创作跨度太大太大,根据词牌、诗余、曲子词的发展历史,他应该写乐府诗用来变化演唱才合符 “诗余”的“进化”规律。

  2、写作风格超前,出现创作断层。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主流“母题”和创作风格,李老仙一下子跨越曲子词歌女时代,直达苏辛豪放、婉约融于一身,非神助所不能。(哈哈,他本来就是仙嘛。)

  反对者有证据嘛?

  没有!

  没有证据在这里吵什么?最多就是嫌疑人呗,法庭表示证据不足。

  是的,凡事都是要讲证据的,当然我们要确定创作人就是李白,也拿不出证据,那么这个千百年的历史疑案可能就永远无解,但我宁愿相信李白是被冤枉的。

  还有,似乎古代文人都喜欢用老婆换马,女人的命咋就这么苦呢?这都是些啥风气啊?李白是不是又被冤枉了,或许只是随大流,或许逢场作戏罢,我看有没有时间、能不能去找点什么理由帮他洗洗白呀……。

  呵呵,词为诗余?绕来绕去,答案已然不重要了。

【审核人:站长】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美文摘抄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杂文精选

查看更多杂文精选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