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精选

在中国艺术研究院听课的日子

作者:浮梦怀远   发表于:
浏览:55次    字数:888  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38890篇,  月稿:0

  北京北四环内有一所高校,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校面积不大,像一所高中校园规模。

  我有幸在那听过郝庆军10讲创意写作课程,时间跨度在一个月,关键是免费的,很难忘。

  2018年12月初,在现代文学馆听讲座,有文友说郝庆军老师的课堂免费向社会开放。2018年12月份开始的讲课,社会上文学爱好者走到大门口,保安问干啥——说去听郝庆军写作课即可进校园。

  那时,我在惠新西街北口地铁站附近一家医药代理公司上班,有时下公交从学校大门口经过,但还没走进校园。学校门口的马路长着茂盛梧桐树,显得幽静。

  从大学校园里走出10年后,我又一次走进大学课堂。看着朝气蓬勃的大学生,那种青春的力量,我似乎找到曾经的校园感觉与文学梦想。

  我感受教室氛围,郝庆军老师讲创意写作课,讲写小说的技巧,如何构思、如何捕捉灵感。每听1讲课就要写小说,下次上课前由小组长点评,这是听课的要求。每到课堂休息时,就有社会听课者围着老师问写作话题问题,那种饥渴似求学yu望。

  听课者,一大半是大学生,一部分是社会文学爱好者。有个笔名钢凝的学友, 20年前就在《北京文学》上面发表文章。他拿着有印有他文章那期《北京文学》,我那时对《北京文学》这杂志分量还没有感觉。

  郝老师讲到残雪、格非、毕飞宇这类作家,那时我不了解。我知道的作家就是老舍、路遥、莫言、贾平凹等几个人。说句实话,我在上大学前,接触的都是课本,没读过什么课外书,农村学生压根接触不到什么文学名著。

  记得最深刻,2019元旦假期结束公司上午开会。我半截跑去参加听课,说直接上到中午,最后一股脑结束。结束时,听者纷纷和郝老师合影,最后是大合影。

  “我们是文学黄埔,写出经典作品”,大有每个学习者都能写出茅盾文学奖作品。那些感恩感谢话,甚至带着肉麻味道。我心想这就是普通大学培训,只是讲得较为系统而已——每年大学中文系毕业多少学生呢。

  郝老师创意写作课建个群,开始很热闹,大家分享讲课内容与照片。等讲课结束,群动态慢慢冷却变得冷清,以致后来没有人吭声。我怀念听课的日子,那时没有疫情不需要戴口罩。都说北京的大学可以旁听,这次也算我仅有的一次难忘的旁听。

【审核人:站长】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日子 研究院 艺术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杂文精选

查看更多杂文精选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