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小呆来给大家介绍边区佛教中心——翔凤镇。
翔凤镇下设4个社区,28个行政村。总面积为137.78平方公里,东与湖南省龙山县相隔,南与来凤县交界,西与来凤县三胡乡、旧司乡毗邻,北与宣恩县李家河乡接壤。
翔凤镇不仅是整个来凤县的经济、文化、政治中心。还是边区佛教中心。这里的佛教起源可以根据关口村一组的仙佛寺摩崖造像可以追溯到公元三百年左右,也就是西晋时期。距考证这尊佛像已存在1677年。
而本地的仙佛寺是公元六百多多年开始建造,也就是盛唐时期。仙佛寺位于酉水河畔,一座大山之下,可谓依山傍。仙佛寺内有摩崖佛建造群,距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是整个长江中游,鄱阳湖和洞庭湖两湖流域唯一幸存大型摩崖佛像建造群,1956年被湖北省政府确定为第一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不仅如此,该镇还另外拥有佛教寺庙两座。用这首诗足以证明这里是佛教圣地:清晨,咚——咚——,洪亮而悠长的钟声响了九声,顿时,寺庙香烟弥漫,木鱼一直敲个不停,诵经声络绎不绝,佛像前跪满了信徒,寺庙里挤满了前来旅游求缘之人。真有那种“清晨九声钟,香烟弥漫堂,经声啼不住,信徒拜佛成”的寺庙感觉。
该镇还有一座桥,叫接龙桥,有着两层寓意,始建于嘉庆十三年,原为链接龙脉之意,故得名接龙桥。在贺龙带领的红军来到翔凤镇收到该镇人民在此桥上热烈欢迎。故得名接龙桥。后因为国民党统治改为截龙桥,建国之后又被胡耀邦、廖汉生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笔题写原名“接龙桥。此桥长80.45米,宽5.4米,用材全部是青条石。
在小河村的西北部有一座景色宜人的水库叫龙洞河水库,硬化公路直达,离209国道仅有2公里路程。可谓是野外露营、钓鱼、游泳的好去处。水域面积约157.5亩,龙洞河水库水上休闲娱乐园规划总面积189.3亩。
该镇主体民族为土家族,在保留土家族的习俗与工艺的同时用现代化手段以来发展经济。比如绣花鞋垫在这里已经形成产业化,西兰卡普已经形成人工作坊化。每次逢年过节期间人们都会在街上舞龙舞狮,跳摆手舞,哼唱民歌。已经形成当地一种特色。
本镇也是土家制漆工艺的故乡。已经有三百多年历史,以宝石花漆筷为代表。镶嵌工艺,主要为银镶和铜镶。
还有那些具有土家特色食品已经形成原材—加工—批发—售卖—网购一体化模式。这里面比较突出就有凤头生姜、大头菜、板鸭、皮蛋等特色土家食品。著名风味小吃有油茶汤、社饭、凉粉、蒿菜粑、油粑粑、泡粑粑、红糖麻元、白糖酥等。
该镇农经济具有很大的发展前途,翔凤镇有农业科技示范园1家、农业技术中心1家,有企业技术研究中心5家,拥有省级高新技术产品3个。
该镇结合佛教,土家文化,特色食品三位一体来壮大该镇经济。使其成为来凤县的经济、文化中心。也同时积极建设商场超市来满足日常需求。积极建设图书馆,学校来让其成为来凤教育中心。
该镇交通便利,翔凤镇境内有209国道、248省道、咸来路省道等公路。公路已经修到家家门口。另外该镇也修建火车站一座,在前面我有详细介绍,显然已经成为来凤交通中心。
在历史上翔凤镇也是一座表现突现的小镇,这里从春秋时期就文化的产生,是巴蜀主要对外作战城之一。在三国末时期,受到边区佛教影响严重,使其早在西晋时期成为了边区佛教中心。在明清时期,这里成为容美土司,田氏土司,王氏土司等众多土司来往交流小镇,让其早早成为一个土司贸易市。在解放前具有“小南京”之称,是湘棉、川盐和本地农副土特产品集中交换地,保留有商业老街盐街、常德街。
朋友,请跟我一起去这座具有历史悠久的小镇朝拜佛祖、诵读经文、鉴赏制漆、跳摆手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