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春晖文学作品赏析]
胡文俊丨《乡情与亲情》
近日逸飞中文网都在对宋春晖文学作品进行赏析!我怀着好奇之心随手点开观看原作,顿觉眼前一亮。
优美的文字,精彩的故事,深深的吸引了我,一口气看了许多篇。
全是有深度和热度的作品,满满正能量,直看得我热血沸腾,感慨万千。
诸多感想涌上心头,大有一吐为快之感。
现就《乡情与亲情》篇谈一些读后感。因才疏学浅,不敢妄称赏析。
作者把父亲宋孝纯,母亲叶琳珠与著名诗人朱子奇夫妇三十年的往来书信,按时间顺序整理出来,然后在朱子奇诗人逝世13周年祭日暨母亲冥诞之日,发表在逸飞中文网上。并以此寄托哀思,深切缅怀。
"从1979年恢复联系,到先后离世,三十年间鸿雁传书,互相尊重,互相关心,互相交流,演绎着一幕幕乡情、亲情和友情的千古佳话",虽然他们驾鹤西行,但作者对他们思念如斯。
从这些往来书信中我们不难看出作者父母与朱子奇诗人即是亲人,又是莫逆之交的朋友,文友。
这不仅仅只是简单的书信,更是一部老一辈革命家,散文家,评论家,著名诗词家,礼贤下士,与民同乐的交往史。
也是半个世纪的中国近代史。
汝城人早有文化建县,文化强县的战略思想。
注重精神文明建设,抓革命传统教育,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历史,了解汝城,半条被子的故事温暖全中国。
汝城人聪明睿智,见多识广,博文强记,敢为人先,是湖南的榜样,也是中国的榜样。
详实的资料,真实的信件,壮怀激烈的故事,真实的反映了汝城人民敢于战斗勇于牺牲的大无畏革命精神。
汝城是一块红色热土,文化厚重。钟灵毓秀,人杰地灵。孕育出了不少名人志士,多少英雄豪杰前扑后继,为共和国的建立,甘愿抛头颅洒热血,英勇就义。
文中多次提到叶明珠(白皓),为新中国的建立,献出了她年轻宝贵的生命。她是我们党的好儿女,优秀模范共产党员。
朱子奇和她即是同乡又是夫妻更是同志,有着深厚的革命友谊。
她的英雄事迹无时无刻都在影响和激励着千千万万的汝城乃至全国人民。
朱子奇半个世纪念念不忘的托人为英雄写传记,搜集资料,寻找证人。把她的事迹编入县志,写进历史。
为其母申报烈士家属,并写信探问送去慰问金。
这些无不说明朱子奇诗人是一个有情有义之人,这也就是作者所说的浓浓乡情与亲情,这是文章的明线。
作为县文化局长的父亲,从事教育职业的母亲作者虽然浓墨不多,但我们仍然感觉到他们义重情深。
父亲的写信问安,上京探望,捎送土特产。
这无处不是乡情和亲情的具体表现。
如果说结识皆鸿儒,往来无白丁是因为父亲的工作性质原因,那么从朱子奇多次点名要父亲帮叶明珠(白皓)写传记,足可见其父亲之优秀,文化底蕴之深厚。
从父亲多次上北京找朱子奇为家乡文化建设,跑审批,跑策划,申请资金来看:不单只表明朱子奇有浓浓的恋乡情节,父亲宋孝纯几十年来为家乡建设所立下的汗马功劳,也是情之所至。这是文章的暗线。
书信中还有一处提到朱子奇归梓还乡。不惊动地方领导,单独私会家乡文学爱好者,为他们指点迷津,提出文章诗词修改方案,成立诗歌协会。
作为著名诗人,散文家,大评论家,这样平易近人,实属难得。
他虚怀若谷,质真若渝。注重乡情亲情,希望家乡人才辈出。
这是老一辈革命家的殷切期望。
文中最后几封信中说到朱子奇叶明珠的引路人朱碧波,上世纪三十年代曾任中共汝城地下党县委书纪,是他介绍其两人去延安学习工作,走上革命道路。
他德高望重,他的画作已达到了登峰造极,炉火纯青的地步,晚年意欲把生平习作送给朱子奇夫妇,子奇知道价值不菲,婉言谢绝,并建议献给家乡汝城作为纪念展览。
老人欣然接受,弥留之际还在念叨捐献之事。
由此可见汝城人的品德是多么高尚,多么正直无私。他们乐于奉献的精神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三篇散文分上中下,都是以情为线,以书信为依据。利用明暗两条线叙说乡情与亲情!形散而神不散。
作者辅陈有序,匠心独运。语言优美,内涵丰富。文笔优美,真实自然。结构灵活,意境深邃。史料翔实,证据确凿。议论抒情,精准到位。是三篇精品散文,赏学精华,心悦诚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