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精选

蔚县的蔚字读音初探

作者:林凡   发表于:
浏览:339次    字数:2323  手机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167篇,  月稿:0

  在普通话里蔚县的蔚字怎么读,社会上有三种读法。少数人读(Wei)去声;官方版普通话读(Yu)去声;本地人或是说的更广泛一点生活在晋方言区张乎片的人们读(Yu)上声。对于读去声(Wei)的,方言区里的人们对他们是不屑一顾的,认为是他们读了白字,是可以归到秀才行列里去的。对于官方版的读音,方言区里的人们也是不予认可的且有相当大的抵触情绪,认为是没有尊重他们的文化习惯。最近就看到有方言区的人写了一篇文章叫《是时候为蔚县的“蔚”字正名了》其大意是无论从文化心理、习惯或是审美的角度,当地人更愿意接受婉转柔和的上声儿排斥短促沉闷的去声,并引证了官方版曾犯过的把“陆安”市读成“六安”市的错误认为这回官方版也错了要求为其正名。且不去臧否文章的内容,仅从其标题语气就足以反映出方言区的人们对“蔚”字读去声的一种普遍的文化情绪。

  如何厘清这种差异还得从语音流变的历史里把握其脉络。蔚字在《说文解字》里读(wei)其意为一种蒿草名称,而到了《广韵》里就有了两个读音一个读(wei)去声,其意为茺蔚一种药材名称,另一个读(yu)入声,其意两个,一个是一种叫无子菣的草名,另一个就是指蔚州的地名。《康熙字典》里蔚的音和意,除了增加了个形容词性的解释,其他的都和《广韵》里的解释一致。到了《新华字典》里除了按照现代汉语的规则将蔚(Yu)的入声归到去声里,其两种名词性和形容词性的两种解释都《康熙字典》基本一致。按照古代汉语“如字音”和“破读音”的概念来分析,一个字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读音在上下文中就读它通常的音,就按它通常的意义解释,这就读如字音,因词性改变或意义上的转变而引起的读音改变就读破读音。从这个角度看蔚字读(Wei)是如字音读(Yu)是破读音,显然蔚县的蔚字应破读为(Yu)而不是读如字(Wei)。

  然而仅凭这种逻辑性的生硬推导和知识的经验性思维来判定一种存在现象的是非,往往会极容易忽略现象本身在历史变化中的轨迹,感受不到历史细微处的温情,许多事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蔚县的行政区划名在北周以前多以代相称,虽然其行政级别、辖区、名称在不同的朝代各有不同,但从未出现过以“蔚”字相关的行政区划名。乾隆四年刊本的《蔚县志》记载“后周为蔚州,治北灵丘郡,宣帝大象二年置。《两镇三关志》此蔚得名之始也,自后无“代”称矣。”那么周宣帝为什么要置蔚州呢?二十四史《周书》记载“五月辛亥,以洺州襄国郡为赵国,以齐州济南郡为陈国,以丰州武当、安富二郡为越国,以潞州上党郡为代国,以荆州新野郡为滕国,邑各一万户。令赵王招、陈王纯、越王盛、代王达、滕王逌并之国。”从这可以看出在周宣帝的这次封王爵的行政区划调整中,封上党郡这个代国和当时的代郡在区划名称上出现重合,于是将代郡改为蔚州。这个蔚字很可能是当地民间对此地一种惯用称谓,周宣帝的这次区划调整实际上是恢复了蔚州民间称谓,把民间称谓确立为官方标准。何以见得呢?据光绪三年刊本的《蔚州志》卷十八记载“孝成王十五年,燕卿秦将而攻代,廉颇为赵将,破杀栗腹、虏乐间。以尉文封相国,廉颇为信平候。《正义》曰:尉文盖蔚州地,信平廉颇号也。”同样的“以尉文封相国”还见于《史记》的赵世家。从这里可以推测出蔚州这块廉颇的封地在一段历史时期里是被称乎为尉(Wei)的。

  那为什么读Wei又变成读Yu了呢?在方言语音流变的历史过程中,很有可能当地方言里有相当长的一段时期是把Wei读做Yu的音,也就是Wei和Yu有一段同韵的历史,(Wei)和(Yu)的读音在方言里是不加以区分的。据乔全生所著的《晋方言语音史研究》考证晋北、晋中、晋东南、晋南在唐时都存在着面积相当大(Yu)(wei)同韵现象。书中举例清康熙(1666年)序刊本《沃史•方言》记载卫为玉,乾隆二十三年(1759年)修《新曲沃县志》又记载卫为玉。以玉注卫说明卫亦读(Yu)。曲沃在山西的中南部,虽然与蔚县在方言上同属晋语,但在同一方言里的不同片区语音的流变也是相当复杂的。方言语音的流变与人口迁徙、信息传递、风俗习惯、文化心理等等诸多因素有这千丝万缕的关系,不是通过一次简单类比就得出板上钉钉的结论。尽管如此,从这本书研究的侧面也可管窥蔚(Wei)县和蔚(Yu)县读法交织的一点源流。

  那么蔚县的蔚字为什么会产生官方读去声而民间读上声的巨大争议呢?原因在于官方版普通话里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声调,而在当地方言里一般认为只有平声、上声、去声三个声调。它们的和谐对应关系是方言的平声对应普通话的上声,方言的上声对应普通话的去声,方言的去声对应普通话的阴平阳平。这种和谐的对应关系只体现在舒声字上。由于官方版普通话将所有的入声字都划入了舒声字的范围,而其实本地方言里还有少量的喉塞韵入声字的读音存在着,当这些入声字来对应普通话的读音时就会产生不和谐感觉。举例来说,如“玉”字在《广韵》里是入声字而在本地方言里已变化为舒声字上声,当与普通话发生对应是就和谐的。“蔚”字在《广韵》里当读(Wei)时是去声,当读(Yu)时是入声。这个入声的蔚字还以喉塞韵的方式保留在本地方言里,并没有完全转化为舒声字,对应普通话的去声就出会现不和谐的情况。本地方言同样的入声字还有月、禄、黑、渴、喝等等。

  在普通话里蔚字读(Yu)去声是蔚县这个专有名词的读音,在全国范围来讲其使用频次也不是很高,从考虑当地人们的文化习惯的角度将蔚的去声更改为上声也不是不可以斟酌。杜甫的诗句“上有蔚蓝天,垂光抱琼台”《康熙字典》里虽注释为读(Yu),在现代汉语里已经读(Wei)了。除此之外更改为上声也不会造成在使用规范上的多大不便。从文化的角度说,这种读音上的争议还体现城乡文化在交流过程中的反差。城市文化是硬文化它来自于规则、标准,乡村文化是软文化它来自与传统、习惯。当城市文化在向乡村文化下沉的过程中如果能多一份细腻,在城乡文化的交流上就会少了一些诸如“条凳与长凳”、“葱丝与葱叶”这类的尴尬。

【审核人:雨祺】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杂文 蔚县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杂文精选

查看更多杂文精选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