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常说的一句话:无规矩不成方圆。就是先传后教、一脉相承警示后人与人相处,为人处世的行为规则。规矩是礼数、是一份尊重、一种敬畏,更是为人在世最起码的底线。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强调君为臣纲、官为民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用一句圣贤的话便可概括: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心宽。国正天下顺,官清民自安。周公制礼已三千多年,君为正、官为忠、士为勇、农为勤、工为实、商为信。士农工商各守其道,各遵规矩,则社稷昌盛;反之则民不聊生,山河破碎。
社会向前推进是必然的,破旧立新总在发生。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规矩,好的东西还在继承,延续。规矩是社会中的一个大框架。如宇宙中的日月星辰一样,都在遵守自己的运行规律。假如宇宙中星球没了规律,各自越轨,那将暗无天日。人类脱离了自然法则,没了规矩,将国无宁日,血流成河。
人类在社会中的大框架下形成的规矩,遍及人类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这里说我经历的两件小事,虽是小事,但细思极恐。前些年我俩同学结婚,我前去祝贺。他们因工作需要生活在县城,摆酒席放在酒店。此刻朋友较多又彼此不熟,大伙围坐入席,桌上两包烟已被手快的人整包揣入口袋。待上菜时,他们将喜欢吃的菜端起倒入自己碗中,倒完放回桌上已所剩无几。更有甚者,有人起身观察,下一个是什么菜?见是好菜又是自己喜欢吃的,直接去服务员手上的托盘中端来,放在自己跟前狼吞虎咽起来,全然不顾形象和吃相丑陋。这两次宴席我都饿肚子出来,都在沙县小吃店吃过。
俗话说:吃有吃相,坐有坐相。他们的这种表现,明显是没有家教素养,坏了规矩的。在农村,这样的情况是不可能发生的。酒席中长者坐上位,还得互相谦让。上菜时,上位长者举筷叫吃,一桌人才会动筷,按上菜先后依次食之。香烟如果一包,就每人两支,不论男女老幼。如果是两包,就每人四支,余下几支给端菜上桌的人。这只是件小事,但也要有规矩。大伙都随了礼,大伙都是同等身份参加宴请,同属客人。
奶奶和母亲教过我许多待人接物的礼数。如:开口不骂笑脸人,举手不打上门客,饶人不是痴汉,痴汉不会饶人,让三分非是你强我弱,退一步且看尔凶。等等!
有一次,市里的扶贫干部,在县扶贫干部的陪同下到我家。我赶忙笑脸相迎,让座沏茶。其中有个县里干部不屑地问我:“这是什么茶叶?哪里的水?能喝啵?”我一听他如此发问,心中立生不悦。但我还是笑着回道:“茶叶是我外婆采的谷雨茶,水是村中老井之水。我们老百姓谷雨采茶喝一年,老井水村人世代都喝。”他也没再说什么,只是客走了,茶未动。这也是件小事,但着实是伤害感情的事,现在干群关系紧张,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细枝末节也是由来已久。我们村有父子俩都是石匠,在为村人造房子时,因女主人家是部分生活不能自理之人,故而一身邋遢。石匠儿子年轻人不愿在其家中吃饭,每到收工时要转回自家吃饭。老石匠便严厉地训斥儿子:“我们手艺人吃百家饭,不管如何也要给主人以尊重,人家吃一世,如何你一餐吃不得。”石匠儿子虚心承认错误,认真地做好了一名手艺人。
自然之道,亦是自成规矩,春发,夏长,秋收,冬藏。人们顺应时令,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按季休养劳作,便是守自然之规矩。先辈常告诫后人,要心存敬畏,常怀感恩。天人合一,共生共存。父亲教育我说:“外面的野生动物不要吃,它们不是你吃的,它们是靠自己的本领生存,轮不到人吃。我铭记于心。有许多的告诫之语,我们还历历在耳:劝君莫打三春鸟,子在巢中盼母归;劝君莫食涨水鲤,万千鱼子在腹中;扫地恐伤蝼蚁命,爱惜飞蛾纱罩灯。这都是在告诫我们,要敬畏自然,敬畏生命。在自然的力量面前,我们人类也是渺小的。我们与动物,都是地球上的主人,同住一村,和谐共生才是天道。
道由宇宙万象而生,道为人用。窥万象之道,究天地之机,古为今用,使今人有规可循,乃为幸事。道,道,道,非常道。公者制度持正,兵者为国用命,师者育人高尚,医者救死扶伤,民者遵纪守法,工者守成信实,可社稷民生昌盛。常与友人围坐闲谈,每每会聊起规矩之话题。大致皆言规矩是人定的,也要视时代而论;每个时代有其所需,对规矩的理解与要求也不一样。这种论调是对的。咱老百姓情感朴实,受中华文化影响,骨子里具有包容的品格。三十六行渡众生,每行有每行的规矩,是咱老百姓从心里认可的。各行各业都按自己的规矩办事,社会才能有序。大道至简,终归于和。大家各安本分,各守规矩,人类社会才会一片祥和,才会有长久的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