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薛岳,一个有争议的历史人物,其身份是国民党的高级将领,曾经枪杀过共产党人,也曾经同日本进行殊死战斗。当日本侵略者侵占中国,由北向南长驱直入,遭遇了薛岳指挥的顽强抵抗,这就是著名的《长沙保卫战》。此前,他参加了淞沪会战、武汉会战,被公认为抗日名将。逢游必写的作者宋先生站在历史的高度,以一名共产党人的眼光,在游玩薛岳故居后,进行了客观、公正、极具睿智的评判。所以游记中规中矩、可圈可点。一篇佳作,推荐精华。(黄皮人)
文/宋春晖
01
近日,有朋友相约,邀我一起去广东乐昌市参观薛岳故居。乐昌是汝城的邻县,山水相连,人员来往频繁,过去,我曾多次去过乐昌,但从未参观过薛岳故居,而薛岳一直是我敬仰的一位国军将领和抗日名将,接到邀约,我毫不犹豫高兴地欣然应允。
这天,早上八点,我们一车三人,早早地向乐昌启程。汝城到乐昌有四条路径,其一是从汝城南上高速,途经仁化县下高速,到达乐昌;其二是从汝城北上高速,经厦蓉转京珠高速,直达乐昌;其三是从汝城经县道到盈洞乡,走盈九公路抵达乐昌九峰镇;其四是从汝城走省道再转县道,从延寿乡走延九公路到达乐昌九峰镇。出发时,打开百度,显示从延寿到九峰这条路径路程最短,耗时最少,于是,我们选择了这条道。而事后证明,恰恰与导航相反,这条道是一条最难走耗时最长的道。
车过延寿后,是简易的乡村水泥公路,走到水泥公路的尽头,是茶山脚钨矿,这里是湖南与广东接壤的地界,连绵巍巍的大山,山路在湖南境内达七、八公里。爬山道上,乱石路面,估计开挖这条公路后很少进行维修,多年的雨水冲刷,路上沟沟坎坎,汽车像老爷爷老奶奶散步一样,跳上跳下,左摇右摆,蹒跚而行。这条道也是一条古道,早几十年前,我听我在建筑公司的师傅常讲起,解放前,汝城还未通公路,汝城的许多生活物资都依靠人力运输进来,汝城人到九峰挑食盐,走的就是这条道。师傅他们成群结对的挑夫,每人挑着一百多斤的食盐,早起晚归,在这条数十里的山道上,每天要走上十多个小时。
好不容易走完这段摇摆之路,爬上最后一个坳口,到达广东地界,眼前豁然一亮,广东路面已全部铺上了水泥。汽车一路下坡,到达乐昌九峰镇,并在九峰镇附近的一个叫坪石村的小山村里,顺利地找到了薛岳故居。
02
薛岳何许人物?引得我们如此兴致,跨省跨县地寻踪觅迹,略读中国近代史的人对薛岳其名都不会陌生。近些年来,我们党和国家对抗战时期正面战场的国军将士的抗战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和肯定,2005年在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时,新华社推出《抗战英雄谱》系列节目,薛岳的名字赫然其中,在中国抗战史上薛岳将军大名鼎鼎,是一个绕不开的名字。他的部队号称国民党王牌军,有人称他是“整个抗日战争消灭日军最多的中国将领”,被誉为抗战“战神”,甚至日军高级将领土肥原贤二、岗村宁次等人也不得不感叹:“薛岳有确实想像不到的使人敬佩”,国军高层也称他为“戚将军之风范,岳武穆之功绩”。
乐昌市九峰镇是北靠湖南的一个边远乡镇,有着典型的粤北山区地貌,山高林密,山峦俊秀,湘粤交界处的五指峰海拔高达1700多米。薛岳故乡小坪石村位于离九峰镇四、五公里一个四面环山的山谷里。村子低于公路,站在公路上可俯瞰全村,故当地人在进村路旁立了一块牌子:“大路下村”。村子周围重峦稠密,谷峰云集,树绿花香,水草鲜丽,一条九峰河自上而下流经大路下村,造就了秀美的河滩地貌。走下村子,尽是一幢幢外表白色粉饰的二至三层的新式民居。
在村子中央,有一幢一层的砖木结构的老式建筑平房,四周有回廊,外墙青砖砂浆,青瓦覆面,三合土地面,木制门窗和窗栅栏,室内白灰粉刷,木质天花板。只有看到正门旁挂着的“薛岳卧宅”和“责任信息公示牌”,我们才确定这里就是薛岳故居。据了解,这故居为309平方米,文ge时期曾拆除其材料建礼堂,60年代初至1986年作为小学、初中的校舍,之后作为大路下村文化室,2005年用于薛氏家族做木材加工厂。2017年,广东省政府拨款进行抢救性加固维修,恢复了原有形态。
03
1896年12月27日,薛岳出生于这幢平房里,我曾从网上流览到,薛岳他的祖籍是湖南汝城,他爷爷辈从汝城搬迁到了乐昌九峰,当然这是网传,我无法进行考证,但这样,除了敬佩他的英勇善战和一世英名,更多了一份乡情。
我们走进故居,一条内走道贯通前后,走道两旁是卧室和客厅,走道外头是厨房,每间房间被清理得干干净净,空空荡荡,没有生活用品用具摆设,也没有薛岳的事迹展出,这也好,虚无的缥缈,让人更加有想像的空间。
就在这并不起眼的平房里,却诞生了一个“名将之家”。薛岳出生后,父亲为他取名“薛仰岳”,号伯陵,有仰慕岳飞之意,后来薛岳把仰字去掉,改名为薛岳。薛岳有六兄弟,他是老大,老二薛仰芹,老三薛仰霆,老四薛仰骠,老五薛仰谦,老六薛冠华。真是乱世出英雄,在长期的战争中,薛氏一家为国家为民族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薛家六兄弟里就产生了一位一级上将(薛岳),两位中将(三弟薛仰霆和四弟薛仰骠),一个少将(五弟薛仰谦),另有堂弟薛坚励为中将,以及二位堂弟为少将和六位上校。可谓一门忠良,满门豪杰。
在薛岳故居的对面,是薛氏宗祠,大门两侧墙上,挂着《长沙保卫战》电视剧的大幅剧照,有些时间了,画作已破旧不堪。这时,雨越下越大,倾盆而泻,我们冒雨跑进宗祠,在这空旷的宗祠里,首先映入眼帘的正面墙上薛岳其父薛豪汉的大幅照片和一组薛岳将军的戎装照片,这也是宗祠内唯一进入视觉的饰物,这也没想到在这人文历史厚重、将才济济的村庄里,让游人看到的几乎一片空白。
从墙上“薛氏宗祠简介”里,了解到薛氏宗祠是国民政府为表彰薛岳抗战功勋为其修建,建于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宗祠座西南朝东北,四面有回廊,为庑殿顶,灰色瓦顶,圆形瓦当,占地414平方米,祠门有5级麻石台阶,石门额首阴刻国民党元老于右任亲笔行楷“薛氏家祠”题匾,左上款为“民国二十八年”,右下款为“于右任(章)”。据介绍,该宗祠解放后至六十年代初用作大队粮站粮仓,六十年代至1986年作小学、初中教室,之后由大队使用,2009年2011年,省政府拨出专款维修。
04
当我伫立于薛岳的肖像前,凝视着他那英武的目光,一股敬佩之情油然而生,我的思绪又想到了那战火纷飞的年代,想起了薛岳将军的戎马一生。以我之见,概括薛岳将军辉煌一生,四个字:“忠臣良将”。薛岳是一个旧军人,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舍身取义,精忠报国,是中国人几千年来深深融进了骨髓里的基因。解放战争乃至抗战前的土地革命战争,尽管他与我党我军为敌,从“红军走了二万五千里,他追了二万里”到海南岛的“伯陵防线”,但他的所作所为,是基于忠诚他的领袖,忠诚他的主义,这是为国尽忠,无可厚非,这就是忠臣。抗战时,他为国尽力,为民族而战,打出了中国人的威风和气魄,是歼灭日军最多的中国军队将领,这就是良将,值得国人敬仰。
薛岳1909年参加孙中山的同盟会,1916年考入保定军校第6期,毕业后任孙中山大总统警卫团第一营营长,北伐时任第一师师长,带兵攻克杭州、上海、南京等城市,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第五军军长,参加了对江西中央苏区的第五次“围剿”。中央红军长征后,任追剿军前敌总指挥,从江西到大西南率部追剿红军两万里,立下了汗马功劳,得到了蒋介石的嘉奖,晋升为陆军中将。
1937年抗战爆发后,任国民革命军第十九集团军总司令,组织指挥了上海抗战,1938年,任第一战区第一兵团总司令,指挥所属部队展开武汉保卫战,在万家岭一战中,歼敌17000多人,俘敌300余人。1939年,任第九战区司令长官,兼任湖南省政府主席,提出施政“安、便、足”三字方针,造福于湖南人民。“安”,就是使湖南人民安居、安业、安心,“便”,即便民、便国、便战,“足”,即足食、足兵、足智。他大力发展农业、林业,兴建水利,发展交通运输和工矿企业,发展文化教育,提高民智,关注民生,大力唤醒民众抗战。
我曾看过一部《长沙保卫战》的电视连续剧,由著名演员张丰毅饰演的薛岳,冷静刚毅,足智多谋,军事指挥才华发挥得淋漓尽致,在中国共产党和湖湘人民的大力配合下,指挥三湘虎贲将士三次击败了冈村宁次、阿南惟几对长沙的进攻。他说:“战胜,是国家及委员长之福,战败,则我必zisha以谢天下苍生。”在三次长沙保卫战中,运用“天炉战法”,指挥部队一共歼灭日军11.75万人,其中第一次会战歼敌2万,第二次会战歼敌4.15万,第三次会战歼敌5.6万。第四次会战尽管失利,长沙、衡阳相继失守,但仍给日军极大的打击,歼敌6.8万人,获得耀眼的战绩。荣获美国总统杜鲁门颁发的总统自由勋章和国民政府授予的青天白日勋章。
1950年,薛岳任海南防卫总司令,率十万之众固守海南岛,我也曾看过一部《解放海南岛》的电视连续剧,由一级演员陈强饰演薛岳,而剧中的薛岳再也没有《长沙保卫战》时的豪气和必胜的信心,面对摧枯拉朽般的解放军渡海战役,他也只能无可奈何,无力回天。在解放军渡海成功后,率部撤退至台湾,蒋介石仍然对他非常尊重,1952年晋升为陆军一级上将,之后担任“总统府战略顾问”、“中国国民党改造中央评议委员会主席团主席”、“行政院政务委员”等职务。由于无仗可打,无兵可带,闲居于乡间,过着半隐退的日子。“两蒋”去世后,遭到排斥,传说曾因交不起房租,遭到起诉。据说,在他晚年,大陆让他回归,被他婉言谢绝,毕生追随为之奋斗一生的那个主义和信仰。1998年5月3日,一代将星陨落于台湾,享年103岁。
离开薛岳故居时,雨还在继续的下,带着深深的遗憾,我在雨丝中沉思。作为一代抗战名将,一位在中国抗战史上不可忽略的著名战将,真希望当地在他的故居里开设一个展厅,以实物、图片、文字和声光电等形式,如实介绍其生平事迹的展出,开发出一个爱国主义教育的旅游景点,让后人不忘历史,缅怀英雄,这也是参观薛岳故居之后的一个殷切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