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评论

瞬间·永恒

作者:张佳丽   发表于:
浏览:159次    字数:2643  手机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91篇,  月稿:0

  看完德国作家赫尔曼.黑塞的《悉达多》之后,掩卷沉思,自觉这本书打动我的应该不是文字也不是情节。或许是年龄的原因,现在对文字的敏感度在下降,年轻时喜欢温婉华丽的文字,现在会明显感觉流于肤浅,很难为之共鸣。反而会为那些朴素甚至粗粝的语言所触动,可能更能动人的应该是文字后那些思考和求索吧,有时候觉得这种成长未尝不是一种失去和麻木,是不是我们的心不再灵动和柔软,变冷变硬了。说实话刚从季小军老师抖音里看到他推荐这本《悉达多》时,我以为就是讲佛祖乔达摩-悉达多修炼成佛的故事,我因为喜欢季老师那独特迷人的英语口语,就一并买回了好几本他讲过书。

  《悉达多》讲述了古印度贵族青年悉达多英俊聪慧,拥有人们羡慕的一切。为了追求心灵的安宁,他孤身一人展开了求道之旅。他在舍卫城聆听佛陀乔答摩宣讲教义,在繁华的大城中结识了名妓伽摩拉,并成为一名富商。心灵与肉体的享受达到顶峰,却让他对自己厌倦、鄙弃到极点。在与伽摩拉最后一次欢爱之后,他抛弃了自己所有世俗的一切,来到那河边,想结束自己的生命。在那最绝望的一刹那,他突然听到了生命之河永恒的声音……经过几乎一生的追求,悉达多终于体验到万事万物的圆融统一,所有生命的不可摧毁的本性,并最终将自我融入了瞬间的永恒之中。此悉达多是小说中的一个人物不等同于佛祖乔达摩-悉达多。尽管小说中的悉达多有佛祖的影子,但是他依然是黑塞笔下的一个人物形象,其实他的身上也有我们很多人的影子和特征。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我们只有真正经历过,才会感同身受,才会真心地接纳与爱别人,达到圆融与合一。人生本就是一场体验的过程,记得看钟丽缇版的电影《色戒》里达世与师傅的对话说:不曾拥有,又何谈放弃。但是,达世经历了那么多拥有之后依然存在纠结和矛盾,电影结束时他也并未达到追求的通达。相比达世,他的妻子琵玛虽然身在尘世,却有如圣人般通透,没有出家,却参透世间一切,饰演琵玛的钟丽缇,赋予了这个角色坚定圣洁的灵魂,她才真正懂得何为:唯有拥有过才能放弃。所以,真正的禅意未必一定产生于庙宇和佛堂,真正的智慧与身份和学识无关。真正的善良也一定不只表现在言行里,而是长在灵魂里。

  我们常说灾难和明天不知道哪一个会先到来,要珍惜当下,活好每一天。可这也常常只是说说而已,人们通常只有自己面对或经历灾难和苦痛的时候,才可能真正理解生命的意义,也才会真的心怀慈悲和关怀。

  近日,前央视主持人李小萌因在社交平台上发布关于空难的消息而引起不少网友的关注,有感动、有斥责、有讽刺,在巨大的争议下,李小萌只能连夜删除视频,并希望大家不要再继续传播。

  而关于这条视频,是来自一位家属的自诉,原本想通过媒体的方式来悼念家人,但是没想到事情发展越来越不受控制,直接演变成了网暴。李小萌根据空难家属的自诉,以自己的口吻讲述了出来,而李小萌在视频中一度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多次哽咽说完了,引起不少网友的共鸣和同情,一时间该视频获得过亿的播放量,而随着流量的曝光,网友从一开始的难过和同情,逐渐被异样的声音掩盖,有人站出来质疑写信人的目的,甚至有人开始网暴遇难者的家属,李小萌知道后,第一时间下架了该视频,并且呼吁大家理智对待,不要让遇难的家属遭受第二次伤害。明明前一秒还在同情、默哀,下一秒就变成了侩子手,去攻击刚失去亲人的家属,将莫须有的罪名强加在他们身上,这些不“善”除了本质的“恶”就是因为并非亲身经历,很难真正“感同身受”。

  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我们才真的懂得对于大多数的普通人而言所谓人生经历,时过境迁以后能忆起来不过是那些平常日子里的片段和瞬间。所以,丰富人生体验,就是在自己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去创造和经营一些值得记忆的美好瞬间,因为,那些瞬间终将成为我们平凡人生里光亮的永恒。相比较起各大节日里的隆重和繁复,我更喜欢平常日子里小确幸和小惊喜。这种快乐是自我和随性的,似乎带着我们自己的密码和气息。

  比如,晨练时在山岗上随手采回的山花插在花瓶里,夜晚浸润在月光下的山花散发着独有的幽香,带着这份清香入梦,格外舒畅。

  比如,在暖和的日子里带着父亲和婆婆到不远的郊外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游玩,或挖点野菜,或来一次采摘。回城后带二老吃点他们喜欢吃的饭菜,看二老脸上久违的笑容,给他们的老年生活多一份简单的欢喜。

  比如,和女儿在她每次下班途中,地铁之上,或者休息日赖在床上的视频通话里,那些随意的,深入的,酣畅的,戏谑的交流中,深刻地体会着母女间那份浓浓的依恋和血肉深情。

  还比如,疫情之下没有条件做远处长途的旅游,我们每周基本就在小城的周边开车短途游玩,有时是为了一片盛开的杏花,有时是看一处在建的民宿,有时甚至去探访一个废弃的荒村,我和先生把这默认为“每周一游”。就在本周,我把一游之后随拍的照片发在抖音里,配上了这样的一段文字:生命就在时间的河流里,或潺潺作响,或静水深流。定格那些短暂而美好的瞬间,是对人生风景的记载,也是生命图谱的永恒和圆润。

  正如黑塞笔下的悉达多,他最终从河水里学到了智慧,时间是不存在的,每一刻都是同时存在于当下这一刻。所以,真正的热爱生活除了铭记过去,期待未开,更重要的是珍惜当下。

  《悉达多》的创作始于1919年12月,在此之前,已过不惑之年的黑塞在个人生活上正处于前所未有的困难时期。当时第一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不久,人们的生活和精神上都饱受摧残。赫尔曼·黑塞在这个阶段进行了很多关于生命与世界的思考。带着这个思考与探索,黑塞开启了这本《悉达多》。这本书出来之后,启迪无数人向内寻找平静。因为,很多外在的安慰和寄托都是短暂和肤浅的,真正的安宁一定是自己内心的和谐与接纳。

  人生,总是相似的,即使困境不同,但智慧是相通的。所以,每个人都需要明白,这世上的一切,只有自己经历过、体验过的,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智慧。大爱就是爱万事万物,爱每一个当下的发生。爱不完美的自己以及生命中那些平凡的底色和短暂闪光的瞬间。于我们的记忆而言,那些瞬间既是永恒!

  此刻,窗外雨雪交加,雾气迷蒙,本该是春花烂漫的三月,北方的春天又一次姗姗来迟。但是,昨天朋友在群里发她在市区公园拍到花儿破土而出的春芽,是的,春天的脚步是挡不住的。我们都愿意相信:没有过不去的灾难,没有结束不了的战争,没有战不胜的疫情。正如贾老师所言:也许,在充满不确定的无常里,只有把心浸进柔软的事物,才能让人暖回来,俯仰之间,愿意重新怀抱这个又美又遗憾的世界。

【审核人:雨祺】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读书感悟 赫尔曼 作家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文学评论

查看更多文学评论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