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评论

余金荣‖扇面画里的“五讲四美”——陈小雅写意画欣赏(评论)

作者:刘复圣   发表于:
浏览:1次    字数:2097  电脑原创
级别: 文学童生   总稿:5篇,  月稿:5

  欣赏陈小雅老师这四幅扇面画,一股清新淡雅、质朴自然之气息扑面而来,沁人心脾。

  我爱好绘画,可惜阴差阳错,报读了普师专业,因而在高州师范三年,遗憾错过了名师陈小雅水墨丹青的传授。我一直喜欢陈老师的画,入读师范以来,偶尔在画室、画展、画册上欣赏到他的画作,这次又有幸在“情系高师”群里欣赏到他的作品。

  这四幅扇面画属写意国画,有花鸟,也有山水。这几幅画不是简单的照搬自然,照抄实物,不在乎形似,在乎的是“不似之似”,并在物像上赋予了作者的志趣情调,从而做到了对象的神韵与作者的性情相融。作者在“写意与写实”的处理上,分寸拿捏得好,不刻意去追求客观的真实和细节,注重归纳概括物像的类型化。如《仁者寿》中这只“不似之似”的寿桃,之所以是寿桃,是因为它具备了区别于其它水果的类型化的特征,而不是这只寿桃与那只寿桃的个体差异。

  仔细欣赏陈老师的画,我认为具有“五讲四美”之特点。

  先说说“五讲”。

  一是讲究构图简约。这四幅作品在构图上,突出主体,删去无关的枝节。如《盛夏》,只有一只水鸟,一柄荷叶,几叶水草,几粒小蝌蚪,没有接天莲叶,没有映日荷花,更没有烈日当空,但一幅栩栩如生的盛夏图景已在作品的留白处若隐若现,又在读者的遐想中呼之欲出。

  二是讲究布局精妙。这四幅画的布局,虚实对比,顾盼呼应。如《鱼》,鱼之实与草之虚,鱼背之实与鱼肚之虚,鱼鳍之实与鱼鳞之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鱼向左游,草向右摆,也形成了情态上的顾盼和呼应,给人以美感。

  三是讲究意象造型。与诗歌一样,国画也讲究意象,它是从个体概括归纳而成的类型化的典型形象。如这幅山水画,水中之洲已抽象为淡淡的一片色块,凉亭和人物也抽象为几笔线条,而水中的荷叶、荷花,乍一看,什么也不象,再一看,分明就是连片的小荷。它与自然形态是不尽相同的,是超越了自然形态的人为的符号化意象,这需要画家具有娴熟的技法,深厚的功力,经过概括、归纳、简化、夸张等艺术处理,实现形象的“艺术升华”。

  四是讲究心态随意。之所以称为写意画,我想,这种画重在表达个人的心态、情趣等内心世界。荷的清雅脱俗、鸟的不入俗群、鱼的自由自得、洲的沉稳静谧,乃至凉亭内远离喧嚣、悠闲漫聊的人……这些无不契合了陈老师清雅淡泊之品格、宁静致远之心境、脱俗洒脱之性情。画家只有在世俗纷扰中修得超然潇洒的心志和涵养,才可以在布局谋篇之时,心无挂碍,胸有成竹;才可以在挥毫洒墨之时,不粘不滞,不野不狂。

  五是讲究文化内涵。中国千百年来形成的传统文化,是中国人的人生观、世界观。如桔为吉,蝠为福,莲鱼即年年有余……传统文化在发展中魅力尤存。陈老师的作品也在不经意间,融入了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如《仁者寿》,很自然让人联想到王母娘娘的“蟠桃会”。两只桃,无论色相、大小、摆放,既有画家的个性风格,也兼顾到传统的共识和大众的认同感。另外,四幅画的章法非常契合扇面画的特点,题字、印章的大小、数量非常考究,位置与画面的主题和构图相呼应,起到点睛作用,凸显了作者的情调与风格。

  再说说“四美”。

  一是笔墨美。“笔墨即画法,画法即笔墨”。陈老师充分掌握好写意画的核心语言“笔墨”,一笔一墨,落到纸上,就会生成相对独立的审美价值。如这幅山水画,淡淡的一笔,便形成了一丘绿洲;点点几墨,便化为了一片荷塘。看似不经意的一点一线,无论“参差离合,大小斜正,肥瘦短长,俯仰断续”,都充盈着生命的活力,并成就了作品含蓄的审美气象,令人拍案叫绝!

  二是质朴美。这四幅写意画没有绚丽的色彩、复杂的物像,而是在单纯中蕴丰富,质朴中显大雅。除了《仁者寿》用了两种淡淡的彩色外,其它三幅都是用单纯的素色来表现几种物像,个中奥妙在于用水的多少变化求得浓淡、层次,虽墨色单一,但笔法灵动,层次丰富,更好地体现了大道至简的哲学和质朴自然的美学观。

  三是情趣美。“情趣”是画家的情感表达,是艺术的核心要素。这几幅作品,陈老师将自己的情感与自然、生活相融合,并借助笔墨的浓淡、干湿、疏密等变化将“情趣”融入画中,从而营造出深邃的意境。情趣盎然的物像,透露了画家的闲情逸致,干净明快的墨色,映衬出画家生活上的轻松惬意。相比那些清高孤冷的画作,这些情趣盎然的画,更能唤起大众心底的共鸣。

  四是诗意美。中国人习惯于含蓄的思维和审美,多留想象空间,这些习惯表现在绘画上,则强调纯粹的水意墨趣和诗风文味,让诗情画意荡漾在尺纸之间。我不知道陈老师是否擅长写诗,但他肯定有一颗诗心,因为在他的作品里,无论是含蓄与留白、节奏与韵律,写实与描虚,勾勒与皴擦,点乱与渲染,都透露出一股浓浓的诗意味。

  陈小雅老师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就读高州师范美术专业。在校期间,由于专业成绩突出,被选送到高校深造,毕业后回母校任教,担任美术班主课教师,后考取广州美院,毕业后在省直机关工作,一直以丹青为伴。其作品多次获奖,并入选各级画展。当年,我未能得到如此优秀的老师的言传身教,已成憾事;现在,通过欣赏他的作品,感受大师高雅的志趣、脱俗的境界,领略大师深厚的造诣、高尚的情操,也算是一种慰藉吧!

【审核人:凌木千雪】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文学评论

查看更多文学评论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