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评论

现实的疼痛与细腻的情感陈述

作者:海云   发表于:
浏览:185次    字数:2385  手机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95篇,  月稿:0

  当今小说,在融合了西方现代派技巧之后,有现实感的作品又一次进入了人们的视域。无疑,邵丽的小说《黄河故事》,就是一部成功的现实主义作品。

  《黄河故事》是一部精致的小长篇。小说情节并不复杂。它以黄河为依托,描摹了一个中国式的小家庭的情感纠葛。小说采用的是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这样的叙述方式,非常有利于作家展开自我的精神世界的刻画。小说以“我”为“父亲”寻买墓地为线索,以“母亲”为圆心,以“母亲”的子女为散点。讲述的过程中,以平行和穿插的方式行进。故事是从“我”为“父亲”寻买墓地开始写起。就在为“父亲”寻买墓地的过程中,“我”自然而然地展开了对于母亲、父亲、姐妹等人生历程的回顾与追述。

  小说中的“母亲”是作者重点刻画与挖掘的人物。小说通篇所集中描写展示的,正是“母亲”与她的子女,也就是“我”的姐妹之间的情感关系,包括“我”在内。在我看来,“母亲”强硬的性格,是桀骜不驯的黄河水滋润锻打出来的。不幸的命运遭际,却使一个没有多少文化的底层女性,有着自己足够强大的精神世界。说她有自己足够强大的情感世界,是因为她在子女的成长过程中的所作所为,哪怕总是为子女所不齿,但却都是围绕着自己的精神主心骨而实行的。正如作者所描述的:“她像一架根雕。她很瘦,干而硬,又爱穿黑衣服。”此句白描式的勾勒,把一个不甘屈服于命运的坚韧不拔的“母亲”形象,生动地展示在读者面前。

  当然,小说中的“母亲”,又是善良的,但她又太过于强势,无视“父亲”的存在,干涉子女的婚姻。特别是对“父亲”形象的损毁。令“母亲”最为难堪的是“父亲”的贪吃和无所事事。以至于她把“父亲”的尊严打压得一毫也不剩了,把自己的丈夫完全彻底地否定。因为贪吃,她把“父亲”带回的馒头,用脚踩,然后踢飞;因为贪吃,她把水瓢都摔碎了;因为贪吃,她把碎肉劈头盖脸砸向“父亲”。读到这里,我为“母亲”的行为所不齿,心中增强了对如此“母亲”的批判意识。一个波辣的母老虎形象,在我心灵上烙印。最终,被逼无奈的“父亲”投向黄河。对于“父亲”的结局,我内心有一种撕裂感。充满了悲悯和无限辛酸。这能只怨“父亲”吗?也能只怨“母亲”吗?那确是一个不堪的年代啊!

  “母亲”的强势,“母亲”的所作所为,使自己的子女,实际上在开始都无法理解“母亲”的精神与情感世界。面对来自于子女的冷漠,“母亲”坚持着自己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以一种坚韧的姿态生存着。“母亲”对“我”的专横,对姐妹婚姻的独断,尤其是二姐的自毁前程,加深了“母亲”与子女的隔阂。再加上子女围绕着“吃”开起了饭店,这种承袭了“父亲”的做法,更加隔深了“母亲”与子女的关系。直到小说最后,“我”觉悟到了对“母亲”的做法,有所理解,有所宽恕,也包括“我”的姐妹。

  小说中的“我”,也是一个倔强的女性,这一点和“母亲”相似。那时的“我”,对“母亲”充满了怨恨的情绪,所以,“我”虽然可以用自己的拼搏所得颐养“母亲”,但却总觉得和“母亲”之间隔着什么。只是在为“父亲”寻买墓地的过程中,在“母亲”的言行中,“我”才逐渐消解了对“母亲”的隔阂。从这个意义上说,这部《黄河故事》的写作过程,实际上,也就是“我”与“母亲”的和解过程。在《黄河故事》中,作家邵丽是把批判反思的矛头悄悄蕴合其中,把矛头指向了“我”和姐妹弟弟。子女没有资格指责“母亲。该向“母亲”表示感激,她给了子女生命,养育了子女长大。小说用一股强大的情感力量,构成了对读者心灵世界的强烈冲击。这是《黄河故事》最突出的艺术感染力之所在。

  邵丽小说没有背离现实主义的客观性与真实性。她没有囿于某种叙事模式。她关注的不是抽象的底层,而是刻画的是活生生的人,是中国家庭的喜怒哀乐的大多数。她不但揭示了平民内心世界的挣扎,更重要的是掘深了这些疼痛这些苦涩产生的根源。小说中的姚水芹,是刻画得比较鲜明的人物个性。她“心气高”,不能忍受困顿的农村生活,不能忍受长日漫漫的无望和凄苦。她的心理正是无数现代人的普遍的精神焦虑。所以,她选择了城市,选择了深圳。作家笔下的深圳,不是一座普通的城市,而是凝聚了现代化色彩的时尚都市。它的繁华,不仅吸引了“我”的到来,而且吸引了像姚水芹一样千千万万的异乡人。姚水芹孤身一人在城里打拼,与人合住在出租屋内。她羡慕梦金子的时尚,她对梦金子与人做爱的方式感到新奇。最终,她抛弃了自尊自爱,接纳了钱色,并和丈夫离了婚,过起了城里人的日子。还好,她找到了自己的另一半,找到了农村丈夫不能给她的精神慰藉。文中,不得不佩服作家邵丽的细腻笔法,她对小人物的内心活动,特别是对姚水芹情感世界的波澜起伏的体悟,挖掘出了姚水芹内心深处的不安与躁动,挖掘出了人物极为幽暗隐秘的内心世界。写她的焦虑,恐惧,不安,孤独,希望。听到她以及她们隐藏着的细微的声音。她的善良,单纯,向往,都描摹得生动逼真,而且连叙事节奏都把握得张弛有度,如行云流水般的温婉悠长,让人读后唇齿留香。

  邵丽小说关照的是底层生活的艰难,却更多的是对他们或她们精神状况的考察。她的小说既有感伤的气氛笼罩,更不乏温情力量的召唤。书写苦难的同时,又满溢着人道主义的关怀。从作品中不难看出,邵丽是一个对文学特别执着的写作者。她的语言干净纯净,无一毫的市侩气。她把某些中国文学的西方化,很现实地重新摆在读者面前。也把网络时代文学的虚拟化拆解。告知读者,这是一个精神稀缺与复兴的时代。

  阅读邵丽小说,不是很轻松。不得不承认,读《黄河故事》,我流了几次泪。一次是为“父亲”的投河,一次是为姚水芹经历的叙述,一次是为“我”和“二姨”在傍晚的一段安静的时光,最后一次是为末尾母女的对话及“我”震颤的心理。正是邵丽作品中强大的情感磁场征服了我。她的具有个性的语言天赋和非凡的想象,以及她作品中蕴含的情感魅力,都值得探寻。

  愿邵丽小说越写越好!

【审核人:雨祺】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陈述 情感 细腻 疼痛 现实
评论(0人参与,0条评论) 海云
0/0
  • 请先说点什么
    最新评论
    2021-10-29 18:20
    黄小琴
    这篇评论也可以作为一篇独立的文学作品细加品评,一样活色生香,舌唇生津。读罢评论,真想读读原作!
    来自·福建省福州市
    回复
    2021-10-29 10:56
    烟火之人
    写书评绝不是个轻松的活,需要书评作者首先读懂原著的思想,把原著中的精髓从中提取出来,再用自己的文字把它呈现在读者面前!
    来自·福建省福州市
    回复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文学评论

    查看更多文学评论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