抒情散文

宣守林:桃花潭怀古

作者:宣守林   发表于:
浏览:79次    字数:1329  手机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54篇,  月稿:0

  一直热爱古诗词,喜欢琢磨其中意境,但对于古诗词的写作地却很少光顾,晚春时节来到桃花潭,踏着诗仙曾经走过的路径,目睹诗人看过的风景,有种穿越时空的惊喜和惊奇。

  桃花潭,位于皖南泾县县城40公里处,南临黄山、西接九华山,与太平湖紧紧相连,因唐代诗人李白《赠汪伦》诗里有“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千古绝唱而闻名天下。

  这里是一座千年古镇。

  去桃花潭必经古镇门楼和老街,这条老街不是很宽敞却颇显幽深,路面上铺满了鹅卵石,街的两边店店相连,窄小而别致。走过老街便是踏歌岸阁,建在桃花潭东岸古色古香的一座二层阁楼,是明代为了纪念李白与汪伦的深厚情谊而建,现在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踏歌岸阁的旁边是梦潭轩,里面陈列着近年收集整理的桃花潭历代风景名胜、文史资料、名人题匾、碑刻、木雕等。前院、后院和后庭有花草树木以及假山盆景,院墙上还镶嵌几块石雕,工艺精湛,令人赞叹。

  与踏歌岸阁对峙的是怀仙阁,顾名思义是为怀念诗仙而建。红色怀仙阁立于绿丛中,分外醒目,是李白逸然超群、脱颖而出之儒雅风度的生动体现。登阁远眺,静静的桃花潭尽收眼底。

  来到桃花潭,首先听到的就是李白与汪伦的故事,虽然耳熟能详,但也不乏现场感受的灵动。唐天宝14年,李白来到当涂县投靠在那里当县令的叔叔李阳冰。汪伦原是泾县县令,后来辞官寓居在桃花潭畔。他很敬仰李白特别是对李白的诗更为欣赏,所以他盼望有一天能见到大诗人。得知李白来到当涂县,便书信一封托人交给他。信中说:“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李白看了信,非常高兴,此地有花有酒何不去畅游一番?于是就应汪伦之邀来到桃花潭。来了之后才知道此地并没有十里桃花,只是在十里之外有一个渡口名为桃花渡,此地也没有万家酒家,只是有一家酒店的店主姓万。李白并没有生气,却很感激汪伦的这番盛情,便在桃花潭逗留了数日。在与汪伦的相处中,两人感情日增,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后来李白要走,汪伦赠名马、绸缎。临别时又在桃花潭岸边的石板上踏地为节挥手作歌,边歌边舞送别李白。主人的深情厚谊,古朴的送客形式,使李白十分感动,他立即铺纸研墨,写下了《赠汪伦》一诗,“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桃花潭从此为世人所知晓。

  眼前的桃花潭,潭水清冷镜洁,碧波涵空。潭岸怪石耸立,古树青藤纷披,桃花似火如霞,飞阁危楼隐约其中,犹如蓬莱仙境,又疑武陵人家。驾一叶扁舟泛游其上,微波涟漪,足见“千尺潭光九里烟,桃花如雨柳如锦”。立身潭上,看潭面小船悠然而行,踏歌岸阁傲然耸立,西岸的怀仙阁亭亭玉立。两岸民宅粉墙黛瓦,错落有致。远处的田垄层层舒展,夕阳西下,一抹远山,苍翠宜人。极目远眺仿佛是一幅浓墨淡彩的田园风景画。

  身临汪伦送别李白的东园古渡,远情近景,交相呼应,恍惚间,思绪须臾穿越时空,当年岸上踏歌声犹在耳,挥手道别似在眼前,此时此刻,感觉诗仙并非超凡脱俗,千年佳话也并不遥远……任凭神游喜相逢,古今多少事,似在转瞬间。临别,我也附庸风雅,谐仿李白《赠汪伦》诗一首,聊作桃花潭一游纪念:

  我等乘车将欲行,

  耳闻路边叫卖声。

  桃花潭水清如许,

  不及李诗惠后人。

【审核人:凌木千雪】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评论(0人参与,0条评论) 姝媛
0/0
  • 请先说点什么
    最新评论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抒情散文

    查看更多抒情散文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