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十八座,是一次毫无准备,突然说走就走的旅行。
十八座,又叫西园,座落在阳江市雅韶西南面2点5公里的西元村 。是一片共有三十六座规模相等,风格相同,面积一样,座向朝东的清代古民居,是一家岭南“皇家”特色风格的建筑群,也是广东省保存最为完好的私人家园。2013年8月被住建部、文化部、财政部认定为:“中国传统古村落。”
西元村占地60公顷,内有鱼塘,菜园,油坊,米屋,水井,市场和祭祀用的祠堂。十八座为谭谓庄园,被誉为“西元明珠”,于清乾隆23年(1757年)由雅韶富商谭谓所建,三十六建筑,每三座为一连体,每座2房1厅,2廊1天井,进深11米,宽17点5米,175平方。迎水墙体有圆拱造型,酷似镬耳,取名“镬耳屋”。庄园拱卫主体还有数十栋房屋和千米围墙及3座炮楼。可惜“公社化”时期,炮楼、围墙、祠堂、磨坊及市场己折毁,仅留下三十六座典型的连体大屋丝毫无损,完好地保存下来,目前成了远近网红打卡地。
甲辰龙年初四,古镇电城的年味都还留下一串长长的尾巴和悠悠的思念。年初一的“四瑞贺新春”刚降落帷幕,年初二的电城四街年例又隆重登场,初三搞卫生,大家奋力把“穷鬼”扫出九霄云外而后吃汤圆,初四人民公园年味更特别,一档档的套圈,虽闪动着儿时年味的影子,但消失了几十年再重现的东西,好像正在把一些老人也“圈套”了,不少爷孙俩都会掏出10元,带着孙儿非要圈个心仪玩偶不可,最多圈来圈去,却让套圈变套路,被套圈圈套了。但他们仍满面的笑容,一身的惬意说:“有钱都难买得个开心!”是的。只要开心就好。
打枪也回来了。我记得六七十年代春节里的公园也有打枪的。那时打枪游戏的口号是:“练好本领,保卫祖国”和“一分一枪,打中免费”。而现在看到打枪也有标语,但味道却有点不同:“10元10发,一元一枪”。
而我对于这些,虽然看而不腻,但那些老年人面庞的笑容、调侃的牌术和玩弄的牌条更是吸引我的眼眸。
时间已是下午的2点出头,突然离开校门51周年的老同学周日光来电:“在哪里?抽不抽得出身去十八座,正好还有一空位,若去,就调转车头去接你。”
“十八座?中华老字号吧,不是吃也是玩!尝尝外地的年味吧!”我心里想着,立马答应:“去!在公园,你调车来东北环接我。”
谁知到了十八座,我的“中华老字号,不是吃便是玩”臆想错了。
在东北环的椰树下,我坐上老同学肖耀雄的白色“座骑”,与老周日光、老肖耀雄,耀雄女儿雅芝及准女婿林国满五人同道,沿228国道向东,放飞着心情,往雅韶十八座前行。
车子在雅韵出口下来,穿过2点5公里弯弯曲曲的村道,一座标致性建筑矗立在村前的鱼塘边,建筑物右边有一堵竖式砖墙高高的耸立,直排式书写着“雅韶十八座”,五个红色大字熠熠生辉。墙体左边筑有一月门,门口“清风月朗”的匾额下书写着一副楹联:“瀚墨荣桑梓,春秋说谓公”。月门左边是一座敞开式平房,整体建筑大概是“十八座”的“浓缩版”或“引子”之意思,仅看月门的楹联,就基本上对十八座的历史文化作了概括性描写。标致性建筑前面的一片鱼塘,己作了开发性大动作,塘基平整出硬底乡道,塘边砌筑了褐煤色水泥假木护栏。看来,不日,西元村的鱼塘、田野将会以崭新的面貌和热情迎接远道慕名而来的客人。
走出月门,向左移步,有一青砖黛瓦,镬耳耸立的古建筑群,如一块藏匿深闺的玳瑁,又似一朵千年之灵芝,空灵而通透地映入眼帘,这便是深藏传奇故事的十八座。
一棵古树底下,排列着一行古石条,古石墩,古石臼,古石鼎。古树木、古石器、古祠堂、古碑刻、古水井,正張开着久违的笑容,肩负东道主重任,欢迎着客人的到来,让人未入十八座,便深感其历史与温度,未摸其躯体,便感其厚重与热情;让人感到每一道寂静的古巷,每一块斑驳的墙面,每一块灰黛的苔藓,都有着热热的历史温度,都诉说着曾经的辉煌与荣耀,都闪烁着古代建筑与现代思想碰撞的光。
十八座分上下两块,上十八座与下十八座有一条东西走向的巷道相隔开。巷道宽约20米,西接原围墙,东通正大门。巷道地面上铺垫的青砖,好像在告诉我,十八座可谓是古时的官邸,这些设施起着通风采光透气与方便“官”人“常在雨里走,就是不湿鞋”的作用。巷道因宽敞,平整,直率,也被称“十八座街”。“街”两边铺有黄褐色条石且设有排水沟。条石、排水沟既起装饰美观作用,又有排水防污功能。
十八座的建筑非常独特。每排房子的前座与后座均设有3米见光的通道,方便前后采光及行人出入,同时也让整体布局形成并排倒躺的“非”字,构成十分规整的屋巷,严谨合理。屋巷铺设青砖垫底,两边设有条石与水沟,集中收集雨水、污水引入村外的鱼塘,规整的布局,独特的设计及特色的风格,充分体现了古人的建筑艺术和高超智慧。房屋迎水墙按圆拱型建造,墙体酷似镬耳,墙面雕塑,花鸟麒麟,寓意吉祥。屋檐飞檐翘角,雕梁画栋,配上青色的砖,灰色的瓦,整体古色古香,意韵深长。
行走在十八座街头巷尾,无不感觉十八座的一砖一瓦,一街一巷都蕴藏着厚重的历史和传奇的故事,更有文明的家风。探访十八座,听一句“无谭不成校”俗语,寻一段不寻常族史,享一番俭朴与传承文化,感一道一脉相承之光,那是多么的惬意与感慨。
在阳江,很久以前就流传着:“雅韶谭大昌,岗美李惟杨,上洋姚炳勉,织篑何伍公,都系阳江大富翁”的民谣。雅韶谭大昌是十八座的主人,放其在阳江富翁之首,可见其当年的显赫与辉煌。
传说谭氏三兄弟,大哥名曰誉可,二哥取名诗可,小弟谓可。大哥二哥习文,当上科考,进入进士,小弟谓哥身材魁梧威武,自小练武,乡试入选武秀才。谓可灵活聪颖,以贩牛为生意。有一年天大旱,作物旱死,耕牛也遭殃。其他人的牛都一个个地死去,唯有谓可的牛不仅没死,反而更加生猛,并繁衍迭代,生意一下风生水起,而后扩展药材米面,触角伸向云南广西及本省的粤东西和海南。
有了钱又有了官的谭谓,想为子孙建下一幢房子,改善生活。一天,他与司务阿福一同去买建筑材料,阿福一表人才,打扮入时,西装革履,头发打蜡,鞋履揩油,十足大老板作派。而谭谓坚持一贯低调务实,穿着一般,酷似农夫。
在建材市场,谭谓询问建材老板,建材价格如何?建材老板睁眼一看,如此打扮,哪是买货,捣蛋就有。于是对谭谓又是拽,又是赶,说:“如果你有钱买料建房,我就买一送一。”
谭谓并没吭声。当建材老板确认谭谓是老板后,不断叩头道歉,并秉承诺言,坚持说话算数。后谭谓选择了9座房子建材,建材商也坚持送于谭谓9座房子材料。
为了表示一碗水端平,让子孙后代和睦相处,谭谓把18座房子都建筑得大小一样,座向一致,外表相同。这就是雅韶十八座的由来。后来,谭氏人口发展增加,又相继建起十八座同样规模、风格的房子,但十八座名称仍不改变。
当然,对于十八座的来历,还有很多个版本的说法。但不管哪个说法,都改变不了十八座是个人才辈出的地方,是个文化底蕴深厚,值得大家学习传承的村庄。据一些老人反映,十八座的谭谓公、诗可公、敏中公诚信经商,卫国习武,奋发崇文,刻苦好学,乐善行医,慷慨济贫,勤奋俭朴的精神就是谭氏的良好家风。
振谭氏族谱记载,雅韶谭氏有的数代为官,有的数代执教学师,有的悬壶济世,数代行医,有“明代古韵,尚师人居”之美誉。在元代有国学、太学43人;明清有县学144人,武科49人;近现代有作家、医生、教师200余人。在上世纪20至40年代,雅韶谭氏教师占阳江的百分之二十。所以在阳江有“无谭不成校”之说。千禧年谭氏族谱反映:雅韵谭氏有大学教师18人,中专、中技教师193人,小学教师277人。1957年,雅韶谭氏有教师1590人,中学教师319人,小学教师1271人。
在中国革命时期,十八座里更是走出了谭保赤、谭保英、谭保亚、谭保业、谭保考、谭作舟等革命英烈。谭作舟当年与彭湃同为广州农讲所学员。谭作舟的家在十八座北侧,是一座三间单进的二层小楼,蒋介石“四一二”政变后,谭作舟曾将此楼开放为共产党人的庇护所。解放战争时期,大军南下,陈赓将军曾坐镇其间,指挥大军解放海南岛。
雅韶十八座,不仅是古人为我们留下的一处历史文化遗产,更是现代革命党人创建的一个红色教育基地。打卡十八座,传承好基因,那是我新年探讨十八座的最好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