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歙县县城西北的许村出发,到黄山市黄山区(原太平县)谭家桥镇,有一条全长约30里的古道,这就是千年古官道——箬岭古道。
箬岭古道又称千年古官道,也称徽青古道,始建于隋朝。它是黄山市目前保护最好、最长的一条徽州古道历史风貌线路,也是中国十大徒步古道之一。
五一假期,撇开人头攒动的热闹景点,我和几位好友决定另辟蹊径,去游客鲜至的箬岭古道走一走。
哼着“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我们驱车来到了山脚下。热情的当地山民让我们把车子停在他家的院落前面,并亲自把我们带到了古道的入口。
薄阴的天气,轻雾缭绕林梢,松的墨绿与竹的鹅黄相互交杂,斑驳成趣,恍若仙境!一条还算宽阔的青石板铺成的山道在松竹的掩映下蜿蜒而去,直至隐没在大山深处。
一路山泉相伴,山谷间不时回荡着同伴们肆意的喊叫声。同伴们看到什么都觉得新鲜好奇,艳丽妖娆的毒蘑菇,酸甜可口的野树莓,拔地而起豪气冲天的竹笋(亦竹亦笋)……引得同伴惊叫不已。
道边树荫下一棵棵野生的小松苗,指头长短,煞是可爱;蕨类植物到处都是,叶子嫩嫩的绿绿的,带着鹅黄的底子,让人怜爱至极;随处可见的竹笋,正处快速拔节季,似乎在使出浑身的力气要将这这粗壮之根快快孕育出刚劲之躯!
一路只闻水声潺潺,现在终于看到了溪水的样子,而最先跳入眼帘的是心怡已久的菖蒲(也是我此行最想得到的)。哦!终于找到你了,小溪边怎能没有你的倩影呢!一簇簇野生菖蒲依偎在一块块石头上,扎根于石缝间,根紧紧的拥抱着石头。同伴好不容易采了一株,让我带回家养在花盆里做盆景。我如获至宝般的满足,同时心生歉意,菖蒲,对不起,我要给你搬家了!放在我的书桌上与我为伴可好?
箬岭古道是一条山道,与其说是去爬山,倒不如说是漫步来得更确切些。走了不足三公里的一段古道山路,竟走了两个多小时,走走停停,停停走走,时而对着一块石头发一阵呆,时而和一株植物说会儿话,时而附身在林间寻觅,时而仰头听鸟儿的歌唱……我在呼唤着鸟儿,看,一只鸟儿飞来了,“飞来白鸟似相识,对我对山三两声”,这妙不可言的感觉也许只有置身于满山苍翠之间才能切身感受的到。
山道铺满竹叶,少有人走,一路上没遇到一个游客,只遇到几个背着篓子去采茶的山民。望着背篓的山民渐行渐远的背影,“叮当叮当”的马铃声似乎在耳边回荡,我仿佛看到了当年徽商肩背马驮艰难地在古道上一步一步走出大山的情景!
午饭是在半山腰上的一户农家开的小饭馆吃的。皖南鲜嫩的竹笋、红烧的土猪肉、当地采挖的新鲜软糯的小土豆、豆香四溢的老豆腐、时令蔬菜加上一盆原汁原味的土鸡汤,极大地满足了我们一行人的口舌之快。最值得一提的是皖南特有的刀板香,只薄薄的一片,就足以让人齿颊生香,回味再三,吃的我们如大快朵颐一般。我和饭馆老板打趣地说“日啖一块刀板香,不辞长作徽州人”,引得同伴一阵哈哈大笑!
饱食之后,站在小饭馆前的观景台,凭栏极目远眺,群山环抱,“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随风飘来的白雾轻抚着脸颊,张开双臂,我似雾,雾拥我,飘飘欲仙,在放纵的瞬间似乎找回了真实的自己,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一时间脑子里忽然想起沈约《郊居赋》里的一句话:“惟至人之非己,固物我而兼忘。”
做为千年古道,遗留了众多的历史遗迹,但我们途中除了遇一凉亭一座古村落,关隘、庙宇、驿站、门楼等遗址,皆无所见,因为我们只走了大约六分之一的路程就折返了,未能了访古之愿,所以也只能与修竹松林溪水云雾为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