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欣赏

唐军——寒山寺的雪

作者:武斌   发表于:
浏览:111次    字数:1715  电脑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57篇,  月稿:0

  雪不紧不慢地下着,山峦田畴一片白,姑苏城披着银辉。古有词云:“便欲凌空,飘然直上,拂拭山河影”,此时的飞雪,是要去完成“拂拭”的动作吗?远处的山峦被雪花笼罩着,蜿蜒曲折的大运河在不断地变化着色彩与形状,它们或明或暗,或奔放,或委婉,就像一个正在梳妆打扮的古典女子,一顾一盼,无不楚楚动人。

  十多年前,我曾借苏州大学培训的机会,在寒山寺驻足、停留。匆匆一面,总不觉圆满。于是,此次的苏州之行,我打算再做一回有缘人,对这座给了我无数灵感,并给予我一次次心灵慰藉的千年古刹,来一回从头至尾的探寻。其实,这更是一次精神的放牧和心理的洗礼。

  世间事总是这般巧合,上回来是下雨,此次来是下雪。想来,顶着雨雪拜访寒山寺,是一种机缘,也是一种考验吧!曾经有人问庐山归宗寺的道诠禅师:“什么是禅?”他回答:“待到雪消后,自然春到来。”

  入寺门,照墙外的过道间,骤然闻见清冽梅香,确有“数树寒梅,欲绽香英”的味道。护寺渠的对侧是红梅,红梅不比淡黄的腊梅,有雪的加持,更显高贵。一眼梅花,犹如逼仄的人群里乍逢故知,披挂在肩头的残雪寒风,陡然卸落几分。过照墙,入寺门,礼佛堂,一路循迹寻古韵。禅院幽深,有青衣僧人在雪中清扫院落,一帚一扫干净利落。低浑的梵唱穿殿而出,整齐之美在心底窜动和冲撞,让尘意自动溶解和流出。行走在寒山寺的每一寸角落,心内无比的宁静,只觉得禅院中的一墙一瓦,一楼一殿,一佛一经,一碑一字,有着时空流转的召唤,散发不可言喻的禅宗美学,任一颗浸润古意的心,在其中沉浮漂泊。

  雪粒子在我的帽檐上弹跳着,像受到惊吓似的。此刻有一种感受缓缓聚拢过来,静静地在心里窝着,像一片云,没有怨,也没有恨,没有悲,也没有忧。对这个世界,是静观,也是冷观。雪中的寒山寺,好似丹青高手的寥寥几笔,就这样伫立在大运河旁,有章有法。看着这样的丹青水墨,我好似僧人入定,风轻云淡。空气清冽,风有微棱,我摘掉帽子、围巾和手套,仰起脸,虔诚地,像朝圣者那样,把自己寄身冬雪漫天。毫无偏见的雪花,掠过姑苏城外的普明塔,掠过红墙碧瓦的寺庙群,掠过布满涟漪的夜晚。风雪吹鬓,人迹稀疏,天地突然寂寞了。

  雪漫过天际,漫过寒山寺的钟声。“闻钟声,烦恼清,智慧长,菩提生”,这十二个字安抚了心神。美好的精神和道德如花绽放,怪不得当年的“夜半钟声”,让张继灵感乍现,写下了千古绝唱,也正是这钟声,使他精进,金榜题名。不知道是《枫桥夜泊》让张进士有了盛名,还是《枫桥夜泊》让寒山寺有了盛誉,让很多人相信,横议中见道义,自养里见性情,这是中国读书人的人生故事,也是中国诗词的方便门径。张继的人生是从寒山寺开始的。

  天色渐暗,寒冷逼近,我依然在寒山寺的别院徘徊,这是个不可多得的好去处,就算在这飘雪的日子,仍旧绿满视野,苍松、翠竹、蜡梅、映月亭、愁眠坡,皆在雪中交相辉映。远处被浓密的雪景重重叠叠包裹着,四周静得令人敬畏,空寂若茧,突然头顶传来几声鸟儿孤迥的鸣叫,天仿佛轻轻地亮了一下。雪落世间白,钟响人间醒,在这金碧辉煌、宏伟庄严的宝塔面前,没有一片雪花是多余的,它无声地告诉我,不要执着名师、名山、名寺,他们只能指出一条心灵的路,最终还得靠自己的信仰去修行。雪告诉我,它终会虚无,然而,我们却可以依靠虚无去对抗虚无。对抗,这个充满倔强感的词语,修心人是不怎么喜欢的,他们更喜欢顺应自然。但对抗,是更具有现实的英雄主义的。必须先有力量抵达核心事件的矛盾时刻,沉浸式地接纳所有的悲凉、不满,然后在顿悟之后,重新崛起。

  此时,我想起行吟夜姑苏的张继,并没有觉得他是一个遥远的古人,在他的诗文里,我受到熏染,得到教益,澡雪精神。在人类永恒的精神世界里,孤独的小舟、昏黄的渔火、羁旅的愁苦,一切都是无隔的,相通的。天上的雪是地上的雪,地上的雪是天上的雪,今天的雪当然就是唐朝的雪。一条赫赫有名的大运河和一座穿越千年的寒山寺,在苍茫幽远的雪夜,涌流交汇。生命托举生命、月光照见月光,回澜万里,浩瀚无际。

  一场江南的雪,落在张继的笔端,落在漂泊的客船,也落在我这个江南书生的心上。雪花纷纷,钟声悠悠,凝聚成两行诗:犹念双僧行迹处,疏疏白雪落梅花。

【审核人:凌木千雪】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美文欣赏

查看更多美文欣赏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