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散文

安庆,皖水潜山一“舒”州

作者:简单回忆   发表于:
浏览:71次    字数:2154  手机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56篇,  月稿:0

  一提安庆,听到、看到的多是惋惜、感叹甚至是谩骂,毕竟它曾是“长江五虎”,毕竟它曾是安徽省府所在,“安徽”的首字出自它,安徽的简称“皖”来自它,可如今……

  不过我想说的是,惋惜、感叹没用,谩骂也不能解决问题,眼下最需要的是,要找到问题,找准定位,方能寻得对策。

  安庆的确是一个有悠久历史的地方,皖国是一个在春秋以前就存在的诸侯国,它是夏初“南镇”的东夷部落首领伯益(皋陶)后裔所建立的“群舒”方国中的一个。但这是一个经济并不发达的“国家”,除了留下“皖公山”“皖水”等地名外,历史遗存很少,甚至到秦朝统一天下时,此地已只是九江郡下居巢县的一部分了。

  安庆地区的重要性开始体现出来也就在秦时。为了将灭楚的王翦大军调集南下征讨百越,秦设置了从寿春直达赣粤交界处的九江郡。而为了打通沿途的通道,不断调整行政区,先是把九江郡以长江为界分成九江郡、庐江郡,不久再把长江以北的九江郡一分为二,南半部分为新的庐江郡,析分新县,郡治设在舒县,这舒县就在今巢、江分水岭处庐江县的城池埂。而舒县之所以成为郡治,就是因为它地处孔城河和巢湖南湖的结合部,是交通的要道。到了东汉末年,随着战乱导致庐江郡治辗转南移至皖县(今潜山),以及南北朝后州郡的变迁,唐正式定名“舒州”,从此“舒州”也成了安庆的名称之一。

  “安庆”一名则来自宋代的改置。北宋后期,由于北方威胁的进一步加大,政和五年(1115年)改州为军,置德庆军。靖康之乱后,绍兴十七年(1147年)改为安庆军;庆元元年(1195年)升安庆府。府、州、军、监是宋代的二级政区,其“军”往往是军事价值重要的地区,“府”则体制较尊。这种州、军、府的变迁中,我们不难看出安庆地位的变化:江淮分水岭的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山地为主的特别地形因素,使其在乱世是民众的避难地,也是兵家的必争地。

  兵家必争之地,我们可以从曹魏、孙吴反复争夺庐江郡可以看出,从元末明初陈友谅与余阙的攻防战可以看出,从太平天国与清军争夺战也可看出。堵住北面的关山,北军便不能南下;扼守宽阔的长江,东西便不能互通。

  民众的避难地,有两个例子足以说明。一是禅宗的立足、扎根。南北朝时,传播大乘佛法的菩提达摩敏锐地察觉到北朝排佛、灭佛的危机,传衣钵和《楞严经》于二祖慧可,让他南下寻觅寓修之地。慧可没去南朝繁华的江南,而是找到了此处的司空山,建刹说法。有意思的是,此后,三祖僧璨寓修地设在皖公山(天柱山),四祖道信寓修地设在庐山,五祖弘忍寓修地设在黄梅县的破额山。一时间信徒和民众纷至沓来,其中就有六祖惠能等从南方千里迢迢前来。佛教在这里完成了彻底汉化,从这里发扬光大,所以这里成了名副其实的“禅源之乡”。另一是大诗人李白的隐居。随永王璘“东巡”失败的李白,因得罪唐肃宗而避居此地,留有《避居司空言怀》等诗。我想,除了山清水秀,让人能静心,也可能正是三面高山、一面大江的封闭环境阻挡了干扰,给了人们强烈的安全感。

  想到了对安庆因省会迁移而面临如今处境的那些“忿语”。

  说实在的,安庆能成为省会,自然有其优势的条件:这种三面高山、一面大江的地理条件,颇似“金城汤池”;南北的孔道和长江的横穿,在水路为主的古代,注定是又一优势;安庆在南京和武汉中间,不至于离南京过近;南宋以来,商业的崛起,尤其是徽商的崛起,让临江的安庆经济地位上升。但我们也不能回避它也存在的劣势:这个“金城汤池”的地形是优点也是缺点,限制了腹地,阻碍了交通,局限了安庆的发展和辐射;位置过偏;更主要的是,水路为主的时代开始衰落,已让位陆路时代了。

  可能有人会问:那当初分省的时候为什么把省会放在安庆呢?真要说起来,这里面有很多弯弯绕,有不少主观因素,甚至有些“不可告人”:“文都”桐城形成的“桐城文化”已影响全国是一个重要因素;分省从酝酿到确定,桐城人张英、张廷玉父子对康熙的影响也应该考虑进去。还有一点不可忽略,当初分省的目的是什么?是清兵入关不久,江南尤其是南直隶的反清复明势力还很强大;是江南省财赋“天下三分有其一”,让朝廷坐卧难安;是为了军事上分而治之、互相强制,便于控制……所以我们看到如何分省就有好几种方案,所以我们看到从分置到落实扯皮了好多年,所以我们看到南京也是“徽京”——两省同城办公几十年,安徽科举考试一直在南京——的奇特现象!

  慧可禅师曾借《华严经》说过这样一段话:“广大如法界,究竟如虚空,亦如瓶内灯光,不能照外,亦如世间云雾,八方俱起,天下阴暗,日光起得明净,日光不坏,只为雾障。一切众生清净性亦复如是,只为攀缘,妄念诸见,烦恼重云,覆障圣道,不能显了。若妄念不生,默然净(静)坐,大涅盘日,自然明净。”

  一个城市的兴衰,自有其命运。“长江五虎”之中,安庆是经济腹地最小的一个,这让它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比赛”中,是最难做大的一个。而一个城市,大有大的好处,小有小的好处。而根据自身条件,合理地发展,把民众的“幸福指数”发在最优先的位置,可能比追求大城、名城更有用、更受欢迎!

  古人追求“桃花源”,并不是因为那里最富裕、最有钱,而是那里“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是那里“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这些安庆都不缺啊!那么,我们平衡心态,理性分析,潜心发展,建设一个能让大家心安、值得自己庆幸的“舒心之州”,岂不更好?

【审核人:雨祺】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评论(0人参与,0条评论) 简单回忆
0/0
  • 请先说点什么
    最新评论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写景散文

    查看更多写景散文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