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时节,阴雨连绵,心情亦如铅灰色天空一般阴沉,抑郁寡欢。
天气预报说,本周末晴天,欣喜。于是计划着去老城区,确切地说是去我曾经工作、生活了二十余年的东湖区走走。
周末晨起,天空并未如我期待的那般湛蓝,依旧灰蒙蒙的。太阳披着浅灰色的云朵忽隐忽现,如躲猫猫的孩子一般淘气。我按计划来到家附近的地铁站,乘坐4号地铁向老城区出发了。
地铁驶入人民公园站。当我随出站乘客来到3号出口时,眼前的城市街景竟然出乎意料的陌生。
映入眼帘的街道干净整洁,路上行人车辆不多,似乎少了些许城市的喧嚣。沿街的店铺有的关门歇业,开门营业的店铺多为卖拌粉、汤面和盖浇饭的快餐店。我像迷路的孩子般左瞧瞧,右看看,找不着曾经家的方向。
我迟疑地朝地铁站出口左边走去,走出好一段路后才确认自己此刻正行走在东湖区的南京西路上。我曾经的家在这座新建地铁站的右边不远处。
南京西路和叠山路是与老城区主干道八一大道垂直交汇的两条四车道机动车道,是我当年在老城区工作、生活的必经之路。
那时东湖区人口密集,路上行人车辆川流不息,交通比较拥堵。上下班高峰时段,沿途公交车站站台前人满为患,学校附近的公交车站周围站满了身穿校服的学生。
5路公交车是老城区车程、线路最长的一班公交车,也是我上下班、女儿上下学的主要交通工具。由于道路交通拥堵,下班高峰时段十多二十分钟才有一辆满载乘客的5路公交车缓缓驶进站来。
翘首以待的候车人群蜂拥而上,争先恐后地往公交车上挤。没有挤上车的人朝车上乘客大喊着:“往里面挤挤,我们等半天了。”车上乘客朝车窗外喊着:“满了满了,不要挤了,等下一班车吧。”有人双脚刚踏上公交车门踏板就变心了,之前还大声嚷嚷着:“前面的人往里面挤挤!”现在立马改口说:“后面的人不要挤了,司机关门开车!”此时,脾气好的司机会说:“大家往里挤挤,都要回家。”如遇性情急躁的司机则会回怼一句:“你挤上来了就不顾别人了?太自私了吧。”然后朝拥挤的人群大吼:“不要挤了,不要挤了,等下一趟班车。再挤,车门关不上,大家都走不了。”
一天下午放学后,爱人有事耽误了骑车去学校接女儿。上小学二年级的女儿独自步行半个多小时回到家。后来,我们为女儿购买了5路公交车学生月票,自小学三年级开始女儿也加入到挤公交车的队伍中。
毗邻南京西路的福州路是东湖区最具特色的街区之一。那时的福州路绿树成荫,高大的香樟树遮天蔽日。盛夏时节,行走在福州路上心旷神怡。坐落于福州路上的人民公园、动物园和体育馆是我和女儿最爱去的地方。
福州路还是当时市区内有名的饮食一条街,街道旁有许多高档酒店、宾馆及小餐饮店。每到傍晚,福州路上灯红酒绿,热闹非凡,出入高档酒店和餐厅的人络绎不绝。本地人最爱去的还是路边那些极具特色的两室一厅小餐馆及路边摊。夏季的傍晚,约上三五好友去福州路路边摊吃夜宵,伴着音乐,吃螺丝、炒粉和水果刨冰,喝着啤酒和饮料,煞是开心。我们常带女儿去福州路吃夜宵,女儿至今记得。
展览路是东湖区当年小有名气的服装一条街,是爱美女性朋友们常去的地方,俗称“女人街”。街道两旁,琳琅满目的服装鞋帽店鳞次栉比。每逢周末,不少家人或亲朋好友结伴来到展览路逛街,与商家讨价还价,购买自已心仪的衣帽鞋袜,享受快乐休闲时光。
展览路不远处的八一广场既是红色教育基地,又是市民夏季休闲纳凉的好去处。那时没有空调,炎热的夏季,八一广场宽阔的草坪上铺满了居民自带的凉席。人们和家人或朋友三五成群地来到这里,围坐在凉席上聊天,或躺在凉席上仰望星空,孩子们在草地上跑来跑去,欢乐嬉戏。八一广场草地纳凉是那个年代东湖区的独特风景。
我一边回忆,一边步行,不知不觉中已来到八一大道中山路口的展览馆、新华书店和百货大楼附近。展览馆装饰一新,庄严肃穆。新华书店和百货大楼前行人没有我想象中的多,路边小巷也比我想象中干净、整洁和安静,没有路边摊。
这里曾是城市商业中心,热闹非凡。那时,展览馆一度成为“手机城”,宽畅的展厅内摆满柜台。柜台上各类品牌的新、旧手机琳琅满目。这里不但销售新手机,二手机市场也十分火爆。展览馆外墙各类巨型商业广告牌和促销活动宣传横幅十分醒目。展览馆门前空地上,经常举办家用电器、食品和服装展销会。主办方用木板和塑料布在空地上搭建起一个个隔离展厅,展厅前竖起高大、红色拱形充气塑料彩虹门,张灯结彩,人声鼎沸。参观商品展销会的人们将展厅内外挤得水泄不通。新华书店和百货大楼内外人流摩肩接踵,街边私营店铺和小摊贩叫卖声不绝入耳,人间烟火气扑面而来。马路对面的八一广场上福利彩票开奖现场锣鼓喧天,彩旗飘飘。高音大喇叭里不时传来男女主持人高亢、激昂的鼓劲声。
如今,新城区和城市地铁的建成,私家车、网约车和共享单车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科技的迅猛进步,外卖和电商的兴起,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外卖和电商为消费者带来了诸多便利,但传统市面逐渐式微,人间烟火气慢慢消退。
此刻的我站在安静的老城区街道旁,感慨万分。我用手机微信远在外地工作的女儿,告诉她我正在老城区逛街及此刻的心情。手机里立刻传来女儿兴奋的语音留言:“老妈去老城区逛啦?真好,我也喜欢老城区。”当女儿得知老城区现在空旷安静,她曾经就读的中学也不见了时,先是啊地一声略显惊讶,继而对我说:“老城区人少了,是因为城市变大了,人流分散到新城区去了。新城区不是有商业综合体吗?挺好的,人也挺多。我学校肯定是搬迁到新城区去了,会更大更好的。”
走着走着,不觉到了中午,我已走到阳明路附近。路边熟悉的“二十一世纪书城”已不见了踪影。我来到路边的小吃店吃了一碗馄饨,又到隔壁的面包店买了些面包后踏上了返回新城区家中的地铁。
伴随着地铁高速行驶的轰鸣声,我的思绪从遥远的过去穿越般地回到当下,如同做梦一般。我不禁想起宋代词人苏轼的词《木兰花令.次欧公西湖韵》。
霜余已失长淮阔。
空听潺潺清颍咽。
佳人犹唱醉翁词,
四十三年如电抹。
草头秋露流珠滑。
三五盈盈还二八。
与余同是识翁人,
惟有西湖波底月。
苏轼当年回忆恩师欧阳修时写下的这首脍炙人口的词最能代表我此刻回忆当年老城区的心境。怎样平衡现代便利与传统文化的关系?如果取消外卖,关闭电商,恢复人间烟火气和市面繁荣,你愿意吗?我默默地问自己。
2024年3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