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散文

柴世明:上里、芦山之行

作者:黄伟   发表于:
浏览:79次    字数:1620  手机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63篇,  月稿:0

  一

  癸卯立秋,芦山书友相邀,彭山区书协数书友前往。

  至雅安雨城,已正午时分,午餐并小憩片刻,即往上里古镇。

  至古镇上里,已下午三点许。下榻于鸿运酒楼,旋往古镇雨上饭店茶楼品茶。尚未坐稳,刚才还白云团团徜徉于蓝天,现在却就墨云沉压,不久便淅淅小雨,雨雾蒙蒙,视野渐窄渐迫,古镇完全沉浸于朦胧雨雾之中。

  雨城有雅雨、雅鱼、雅女三雅之称,雅雨今则领教了。淅淅沥沥,湿润弥漫,雨两小时后略敛,亦晚餐罢。大家则下楼领略古镇风光。

  街面青石板铺就曲折蜿蜒,斗拱飞檐凌空,茶牌酒旗迎风飘动,串串灯笼火红于雨后昏暗中显得分外耀眼温馨。金丝楠雕铺、古玩字画铺、写生水彩教习铺……诸等艺术文化笔触,把小镇勾勒渲染出幅清新脱俗川西南水墨画。明清建筑风格的井字型古镇护城河之清流,带走了人们尘世喧嚣浮躁;河岸巨型榕树,清除了大家身上的酷暑炎热;倚岸而泊之数只乌篷细船,让人品到了苦瓜老人的无奈苦涩之茗;树丛里叽叽不停的金龟子,把大家带进了悠远的静谧;“五家”院子(杨家顶:(官宦仕家、韩家银子:经商钱多、陈家谷子:粮田众多、许家女子:长得标致、张家碇子:习武卖药),依然在向人们诉说着几百年的故事传说;群列的红军标语碑上,尚能听到当年红军战士的救亡图存的热血沸腾和呼唤;临登二仙桥,环望四野茫茫,细雨似乎在低吟一曲凄美爱情歌谣……

  古诗云“二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正是对上里古镇生动形象的总体描绘。二水环绕的古镇内明清建筑错落、古树参天,茶马古道上唐宋文物遗迹众多,近代红军石刻标语随处可见。

  往来游客踏石板道上体味历史的沧桑,漫步于小溪流水边享受怡人的田园风光,站在古老的石桥上领略自然的恩赐,沉醉在白马灵泉边聆听古“罗绳”兴衰的故事……

  作《水墨上里古镇》赞曰:

  喧嚣、烦闷

  一下就被切换

  王维的画,陶潜的歌

  青石小路

  斗拱飞檐

  茶牌旗风

  小桥流水

  恬淡清幽的音符

  朦胧的月色

  又被雅雨浇了一头

  深巷的瘦影 可恶,

  目光被你牵走

  清冷渍水

  随脚漫舞

  二

  次日来到芦山。“lushanwe”之名素有所闻。少时仅知庐山,“5·12”“4·20”两次地震,芦山之名远胜于庐山了。

  尽管地处偏僻,然见高大气派书有“芦山县文化馆”金色大字的碑牌,不由感叹,气派远胜于我们矣。

  芦山颇具艺术气息的乔主席带大家首先参观了芦山博物馆。

  随着美女精彩讲解,件件溢着古老文明气息的物品,把我们带进了悠悠的历史岁月。犀牛、叶剑、汉砖、玺印……大家渐渐与历史对话起来,感受到了青衣江畔东汉时的文明,唐时的强盛,宋时的富足,离乱时烽烟、百姓的逃离和饥号,民族存亡时豪杰志士们的振臂和热血。

  随即来到芦山石刻博物馆。刚一进门,高大屏风上庄重典雅黑色汉隶“汉魂”二字夺人魂魄。汉阕、汉雕、汉碑、汉鳖……又把人带到了东汉社会森严的等级、频繁的战乱岁月,尤其是樊敏碑阕,仿佛在向人们诉说建安时期樊敏将军平叛、和睦青衣羌族的动人故事。如今碑阕四周,荒草凄凄,碑刻字痕清晰不再,斑痕点点。曹孟德云“龟蛇虽寿,尤有竟时。神龙腾雾,终归尘土!”岁月沧桑,人生过客,百岁千年,于世仅一瞬而已,更遑论世界宇宙!豪杰英雄,亦皆微尘,况芸芸众生乎!

  与芦山书友共进午餐。罢,随及餐馆对面姜维城。森森千年古柏簇拥着姜维古城。门之左,为平襄侯古城遗迹,地道的三国建筑风格,三层榫架木质楼保存完好如初。楼四周栅栏围绕,靠栅栏出有平襄侯石碑,碑文则记平襄侯生平事迹简介。

  下午则与芦山书友学习交流。锦江区书协副主席兰志泉老师就两滴书友带去的近百幅作品进行了一一点评指导,旋即又示范了黄山谷、王铎、散氏盘、张迁等帖临习。有幸结识了芦山风趣幽默文思如泉,立马可就的王均之、魏碑高手王晖、得山谷真传的女中豪杰杨明慧、温和恬淡学识渊博的尧江及其他老师。

  芦山之行,收获满满,此行不虚矣!

【审核人:雨祺】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心情散文

查看更多心情散文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