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万物真奇妙,地皮就是其中的一种,它是雨后才有的美食。
记忆中,儿时每当雨后,妈妈会让我们几兄妹提篮郊外拾地皮。在物资匮乏的年代,地皮是大自然馈赠给人们的野味“补品”。
来合肥后很少再吃到地皮,偶尔在酒店的餐桌上遇到过。也曾多次下乡寻找过,每次都是一无所获。因此猜想,地皮可能是皖北家乡独有的产物吧?慢慢也就放弃了拾地皮的想法。近日突然看到朋友圈里有人在周边拾地皮,童年的记忆汹涌而来,重新唤起了这缕念想。心动不如行动,一路寻寻觅觅,终于在一处僻地发现了少许地皮,就像巧遇久别的好友,令人欣喜若狂。
没想到拾地皮是一项考验耐力、眼力和体力的劳动,少时拾地皮的辛劳早已忘却。地皮,它紧贴在地面的表皮而生,通常隐藏在草丛中,色泽和小草、绿苔十分接近,轻易发现不了,需要完全蹲下身子拨开草丛细细地找寻。拾地皮是需要技巧的,软软的、滑滑的地皮,先小心翼翼地捏起边缘的一角,随即掀起来。就这样,不时地蹲来起去,一会的功夫,腿也酸了,腰也疼了,眼睛也瞅花了,再加上雨后高温湿热的天气,实在没有毅力再坚持下去。打道回府,好在这一趟总算没有白跑,收获了小半斤的地皮。感觉这里的地皮没有家乡的厚大,不过已经很知足了。
隔日,又一拨大雨过境,再去拾地皮。这次本想在家附近看看有没有地皮,结果大失所望。开车一路向东,走走停停,发现和上次拾地皮相似的地貌,赶快地下车查看。不知不觉已远离市区,终于在一湖边发现了地皮的踪影。上一次回家后,查过相关的资料,了解到地皮是一种菌类野生菜,它生长在无污染的环境中,对周边自然环境要求很高。果然,此地湖光山影,绿草片片,人迹鲜至,打眼望去,草地里的地皮可真不少。
时间就是地皮,我赶紧在草地里蹲下来,从野草鲜绿的叶子下,把一片片肥嫩的地皮拾进袋子里。
正当我聚精会神拾地皮时,旁边景区的一位门卫师傅,走过来和我们说话,他说,这里草多环境好,一下雨,地上就会拱出来许多地皮,就在前两天,有一位老太太,半天在这里拾满一篮子。民间的语言接满了地气,生动又形象,一个“拱”字,叫我感慨了半天!
门卫回了值班室。半小时后,又有一位穿黄马夹的中年女环卫工,也过来和我聊天。她告诉我,她下班后也拾过几次地皮,家人都爱吃,就是很难清洗。我说,就是的,是个功夫菜,就是图个心境。她可能工作时难得遇见停下来的路人,于是站在那里,和我拉起了家常。她说,家里的儿子今年27岁了,技术工人,收入挺高的,就是还没有女朋友,自家在附近长临镇上有两套拆迁房,都已装修好,现在的女孩子要求在合肥市区要有房子,眼看着儿子年龄大了,着急啊。我安慰她说,可以让孩子参加一些学习培训等积极向上的集体活动,说不准能自谈到可意的女朋友。她说,这倒是一个好办法,回家就给儿子说。她说,她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儿子能早点成家,等有了孙子就在家带伢,每个月3200元的工资也不挣了。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我说,你们的工资比我想象的要高一些。她说,还好,就是从早到晚时间比较长,不过早上管一顿饭。是的,她们一年到头,风吹、日晒、雨淋,很辛苦,但她们用勤劳的双手美化清洁着城市,值得称赞和敬重。
拾地皮难,清洗地皮更是难上加难,因为地皮上面沾满了密密麻麻的枯草碎沫,还有卷在里面的细小泥沙,需一遍遍地漂洗,逐个清理。回到家里,也是拾到的地皮太多了,足足有两斤多,忙碌了一整个下午,才把拾回家的地皮打理干净。想当年,少不更事的我们,只负责把地皮拾回家,往厨房一丢,就急吼吼地疯玩去了,至今留在脑海中的印象,是妈妈长时间择洗地皮的情景。晚上一大盘地皮炒鸡蛋,鸡蛋黄澄澄的,地皮吃起来肉妞妞的,让人顿时口舌生津。现在又重现了过去的味道,那叫一个爽啊。其实地皮的吃法有很多,做汤、炒食、凉拌均可,最经典也是最常见的一道菜,却就是地皮炒鸡蛋。
地皮又叫地木耳、地衣、地卷皮、地踏菜、雨菌子,学名叫“普通念珠藻”。地皮多生长在枯草砂石间,喜欢扎堆生长,是春末夏季雨后才有的一种美食,一旦太阳高高升起便会迅速干燥、枯萎,直至消失,真是一种很有想象空间的食材。资料上介绍说,地皮的营养价值很高,含有多种维生素和磷、锌、钙等各种人体需要的矿物质,其含铁量高于其它菌类,是一种被称为神仙美食的野味。地皮还有许多药用价值,它可降脂明目、清热降火、补充营养、滋补身体。
六姐说,前两天,她在市场上偶遇地皮,自己也贪这口,8元一斤,虽然个头不大,价格也不菲,还是毫不犹豫买了一些。现如今,拾地皮,对我来说是一种童年自带的记忆,一盘地皮菜,会撩拨起我们味蕾深处的情怀,让我们怀念逝去的青春,勾起对亲人美好的回忆,和那一抹对故乡深深的眷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