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知滇南花开不分四季,想来秋季多少会有一些倦色。却不料从春城登上去蒙自的动车,一路南行,除了车入隧洞,朗朗在目的高原阔土,无处不有鲜花盛开,无处不有芳菲铺陈。时值正午,窗外不断闪现的花涛香海,五彩缤纷,争奇斗艳,尽态极妍地演绎着花之妙趣,让人倦意了无,兴味盎然。
曾经两到云南。第一次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在昆明参加完会议去西双版纳,长途客车在多半都是土石铺筑的公路上颠簸了二十余小时。白天车上观景,兴奋点在于民族风情与山川走势,似乎没怎么发现有花儿可赏。夜晚的车窗外伸手不见五指,路长夜漫,卧铺而眠,当然是看不到花的。到了版纳植物王国,珍稀树木与奇花异草让人目不暇接,但感观全然被热带雨林和傣乡风情吸引,并未把那些花花草草放在心上。
时隔二十年后,我去会泽考察古商会馆,从昆明乘车北上,全新的高原高速,轻快地把我送到了乌蒙山深处。已是农历三月末,平均海拔二千二百多米的会泽却飘着雪花。在县城所在地钟屏镇,我参观了湖广会馆、江西会馆、福建会馆,这些会馆的院落,不是有丁香、杜鹃、海棠展露芳华,就是有风信子、虞美人竞相绽放。让人惊奇的是,鲜花与雪花亲吻,纵使难以燃起激情,也不输娇艳、不失芳香,冷风中摇曳着艰强,阴霾里洋溢着灿烂。那种鲜花与雪花共舞的天作之美,与会泽保护完好的古商会馆一样,给我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这次去蒙自,坐着动车看滇南,不仅有视野上的宽绰,更有速度上的迅捷。眼眸里的风景瞬间转换,山川河流、田野村庄稍纵即逝。而悦人眼目的那些五颜六色的花儿,却层出不穷,挥之不去,且不断在脑海储藏、滚存,似要留在记忆里二次开放。
滇南的秋阳是明丽的,秋收的景象却不甚显耀——抑或,那些千姿百态、千娇百媚的花儿,无论野生还是家养,都该是冲淡高原秋色的天使了。秋阳下,山岭上,沟壑间,村寨房前屋后,城镇路旁园中,或琼花玉叶,点缀山野;或花团锦簇,装扮人间;或婀娜多姿,迎接宾客;或含苞待放,引人遐思......
忽然,坡塬上,坝子里,一片接一片的树丛映入了我的眼帘,细碎的绿叶间,一朵朵银白色的花卉,疏密有致,绵延盛开,白似梨花,大如牡丹。奇特的是,随了动车飞驰,那白花竟然熠熠生辉,恍若有光反射,令我不解。欠身询问邻座,邻座恰是蒙自基层干部,他告诉我:“那白花花的树丛是蒙自石榴——‘甜绿子’呢。”“石榴?榴花多为红色,怎会遍开大朵白花?” 他呵呵笑道:“那是果,不是花呢。”见我仍有疑惑,他耐心做起了解释——
蒙自石榴种植历史悠久,但从前都只种在屋畔,图个“榴开百子”的吉利。精准扶贫中,国家根据蒙自地处低纬高原、雨热同季的地理环境,为蒙自石榴作规划、投资金,划片分区种植,数年间便发展近四十万亩。种植有了规模,科学管理也跟了上来。那看似遍开的“白花”,其实是为每个“甜绿子”套装的“保质袋”。从幼果开始,石榴种植合作社即以四分钱一枚的价格雇请套袋工,一棵树平均结果四百来枚,每人每天可套袋十多棵,劳务收入能够挣到两百以上。凡是套袋“甜绿子”,成熟后果大如碗,绿色有机,皮薄肉厚,汁多味甜,是果中上品,市场紧俏。利用电商平台,蒙自“甜绿子”已行销全国。
他还跟我讲,蒙自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石榴一年花开三次,果结三轮,赏花、观果期长达九个多月。正应了“多子多福”之说,蒙自果农视石榴为吉祥果,种石榴园、挣石榴钱,把石榴经营成了国家农特产品地理标志,成为“中国石榴之乡”。其品牌效应不仅带动了特色农业发展和果农增收,还扩大了蒙自知名度。因为石榴寓意凝聚共识、同心相抱,是团结、友谊的象征,首都钓鱼台国宾馆,还特意从蒙自移栽了百余株石榴树呢。
听着这位蒙自干部如数家珍般的介绍,看着那漫坡遍坝的“甜绿子”,我仿佛觉得,蒙自榴花由红到白、再由白到红,四季轮回,绽放不败。而蒙自人的生活就像那籽粒饱满的石榴果,颗颗璀璨,粒粒晶莹。
是晚,下榻于州党校宾馆,我才知道蒙自市是红河州府驻地。晚餐后,几位同仁相约去游南湖。不想,南湖似是有备受阅的花的世界。湖滨绿地间,马缨丹花、凤仙花、灯盏花、菊花等肆意铺陈,并依了红、粉、白、紫、黄诸色,巧妙组植为各种图案,辅以灯光闪射,美不胜收。道路两旁,开花乔木和色叶乔木比比皆是,火凤凰、冬樱花、蓝花楹、红叶石楠柱、广玉兰、合欢树......棵棵玉树临风,风姿绰约。其中最为显眼的火凤凰,伞形的树冠上花瓣成簇,灿如晚霞,与绿叶相映成趣。因其花瓣鲜红,喜庆吉祥,五月开放后,花期长达五至七个月,加之树冠浓密遮荫,蒙自人奉为至宝。
据称南湖已有四百六十多年历史。我们在湖东拜谒了西南联大蒙自分校。当年抗战吃紧之时,西南联大文、法学院迁此办学,闻一多、朱自清等驻足任教,尽管时长不足五个月,但南湖不失为传承中国先进文化和文明之花的一块净土。校区一带名叫海关路,曾经诞生了近代云南第一个海关、第一个邮政局、第一个电报局、第一个外资企业等诸多“第一”,可谓是近代中西方文化交融、滇南工商业文明的发祥地。眼下,南湖的桂堤、湖岛、水榭、回廊、广场,几乎处处都有姹紫嫣红的花环花坛花园,还有充满现代元素的浮雕与建筑,而声光电的置入,更是平添了这颗“滇南明珠”的瑰丽与斑斓。可是,无论现代文明以怎样的方式来装扮历史遗址,历史的烟云都不会散去,历史的文脉都将得到延续。
蒙自还是一方盛开英雄花的土地。
距市区二十五公里的查尼皮,是中共云南省第一次代表大会会址,被称为“云南革命的摇篮”。
翌日下午,我们前往瞻仰。大巴从芷村镇驶离高速,沿着蜿蜒的村道盘桓而上二十分钟,一个地形奇特的自然村落呈现在我们面前。这里地处半高山,东依连绵大山,西有一独立小山,东西间距里许,中生坳地,坳顶有垭,垭北地形阔大,呈放射状打开;山坳里水源充沛,树茂林密。隐蔽却又便于从垭北撤离,堪称要隘一绝。
会址工作人员领着我们逐一参观会址文化浮雕墙、会址茅草屋、纪念碑、革命历史陈列馆。从其熟练的解说里,我们得知,查尼皮是彝语“不引人注目”的意思。这一彝名充分印证和诠释了当年革命斗争的艰险与残酷。革命先驱精心选择这个位于蒙自、屏边、文山三地结合部的地方,进可潜入多地组织革命活动,传播革命火种;退有茫茫大山隐蔽革命身份,保存革命实力。由此可见,我党早期革命者的大智大勇和大无畏精神,是多么值得歌颂、赞扬,是多么值得敬仰、崇拜。
在茅草屋前,工作人员介绍,1928年10月13日,中国共产党云南省第一次代表大会在此召开,会议由省临工委代理书记吴澄主持(书记王德三因出席党的六大未参加本次会议),李鑫、杜涛、吴少默等十七名党代表出席会议。户主李开文率全家老小负责保护会议安全,他七岁的儿子目标小,被派到兀立村西的小山包上放哨,那里可观四面八方,如有异常情况,可立即通风报信。就在这次会议上,领导组建滇南第一个党支部的杜涛,当选为省临工委候补委员;不久,刘林元、朱从先、李开文均增补为省临工委候补委员。这样,仅蒙自一地即有四名云南党的重要负责人。当年底,蒙自党员人数就发展到一百五十一人,仅在查尼皮一带,就有八十多名党员开展活动,成为辐射东至文山、南至屏边、北至开远的党在少数民族地区的活动中心。
查尼皮会议后,身兼迤南区委书记的杜涛,在组织农民暴动中,由于事机不密被捕,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和利诱,杜涛丝毫不为所动,视死如归,严守秘密,彰显了共产党人对革命事业的赤胆忠心。敌人一无所获,恼羞成怒将其杀害,牺牲时年仅二十九岁。
以蒙自为中心的革命形势的蓬勃发展,使敌人深为恐慌。反动派大肆施行白色恐怖,血腥镇压革命力量。1930年底,云南地下党早期领导人王德三、吴澄、李鑫等先后壮烈牺牲,数百名共产党员血洒高原。但是,从查尼皮燃起的云南革命火种没有熄灭,她照亮着滇南革命志士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奋勇前进的道路。
如今,查尼皮会址陈列着数十名云南早期地下党领导人的遗照和人物雕塑;幽静的茅草屋里,那神圣的火塘、马灯、条凳......见证了这片英雄土地上英雄之花的惊艳绽放;而查尼皮的一草一木,也在无声讲述着革命先贤轰轰烈烈的红色传奇故事,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党的儿女不懈奋斗、砥砺前行的铿锵步伐。
依依告别查尼皮,放眼蒙自大地,无数不知名的花朵,如云,如海,如霞。而在众花丛中,我却分明感到,唯有英雄花开得鲜艳,开得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