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日记

周俊华:生产队的往事·交公粮(18)

作者:周俊华   发表于:
浏览:6次    字数:2588  手机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33篇,  月稿:33

  交公粮,已成为一个远逝的故事。

  国家征的粮,就是农民上交的农业税,由于农民不能直接交纳现金,就以粮食代替现金,完成那几千年传下来的皇粮国税。在完成农业税的基础上,还要承担一部分国家购粮任务,国家掏钱向生产队买粮。这些卖给国家,拿回相应的卖粮款,是生产队的主要收入来源。这些征购的粮食,俗称“交公粮。”

  每年麦收季节,上级都要召开粮食征购大会,按照种地的实际亩数,下达任务到各生产队。先国家,后集体,再个人。

  交公粮,是生产队的头等大事。人人都怀有无私,感恩,报国之心,为了支援国家建设,责无旁贷。

  到了交公粮的那天,生产队的男劳力,早早地来到打麦场进行分工。打扫场面的人,把场上的杂物,灰尘,打扫得一干二净,等待着壮劳力把麦子从仓库里扛出,进行晾晒。两个年轻的小伙子,爬上两米多高的麦茓子,运麦的排队拿着能装120斤的布袋(用帆布做的,每袋装四斗。我们这里叫装子),称着袋口,两个小伙每人对着布袋口,搲上两斗麦倒进去。扛装子的一只手攥紧袋口,另一只手抠着袋底,身子下蹲,握住袋口的手往下一拉,一百多斤重的装子就横着放在了脖子上,便直起身,勾着头一溜小跑的到麦场中间,攥紧袋口的手松开,麦子就呼呼啦啦地流淌在地上。抓住袋底的手往上抬了抬,麦子全部流出。这时,扫场的人拿起木锨,落把,将麦子摊开,进行晾晒。

  晒麦,人从麦子中间趟出两道沟,两边便成四道麦岭子。人在麦子上用脚趟出无数道沟沟后,翻倍的麦岭子也就凸显出来。横、竖、交错着趟,这样的麦岭子便于风刮日晒。在骄阳之下,反复地趟掉以前的,重新趟出新沟岭,就能达到麦子早点晒干的效果。

  午饭后,人们顾不得休息,青壮劳力齐上阵,把麦子拢在一起,扬场的高手们,使出他们的绝技—戗扬麦,一气呵成,把麦子整理得跟水淘过似的干净后,才满意地装袋子。

  大街上的墙壁上到处都是:“积极踊跃交售爱国粮”,“备战,备荒为人民”,“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大红的标语。

  公社领导,为了便于各大队交公粮,对于各大队的交粮时间进行排号,同时付井粮店下辖的南杨集交粮点,分流了七八个大队,既减轻了付井粮店的压力,又方便了周围的群众。

  生产队的鞭把是我爷,赶着马车过来了,交公粮是生产队的一件大事。为给这件大事营造庄严感,我爷还特意给马脖子上戴一大串铜铃,马耳朵扎上红绸子。我爷手中的鞭子也变得喜庆,加上了两撮显眼的大红缨子。麦子装在车上跟小山似的。去交公粮的小伙们,趁机到防火缸中舀盆水,洗了洗沾满汗水的脸,用手梳梳凌乱的头发,有的爬上马车,有的步行,甚是精神。我爷喊了一声:“驾!走咧!”长鞭连甩“啪!啪!啪!”三声鞭响,马车启动,朝着付井粮店方向驶去。

  这情景,惹得爱唱歌的二哥坐在马车上,不由自主地唱起了电影《青松岭》的主题曲:“长鞭哎~,那个一呀甩吔~,叭叭地响哎~~,赶起那个大车,出了庄,哎嘿哟……沿着社会主义大道奔前方~,哎嘿哟......”

  八队社员心向党,鞭把催马送粮忙。

  几个人在欢乐的歌声中来到付井粮店,时间尚早,交公粮的只有外村的几辆牛拉木制四轮车在排队。他们被这威武雄壮,精神抖擞的骡马和气势所吸引。这时的马儿也仗人势,逞强又示威的仰起头,“咴~咴咴咴”地嘶叫着。

  这时,粮店里的高音喇叭传来了豫剧艺术家,魏云演唱的《朝阳沟》选段:“祖国的大建设,一日千里,看不完数不尽,胜利的消息~胜利的消息~~农村是青年人,广阔的天地,我好比天上的鸟,展翅高飞……”唱腔清脆悦耳,令排队交公粮的人们心旷神怡,精神大振。

  粮店上至领导,下到职工,跟我们的队长和社员都很熟识。但交公粮则丁是丁,卯是卯,不徇私情。我们的队长也经常教育社员,要把最好的粮食上交国家,不能交人情粮,关系粮,开后门粮。那时人们经常学习毛主席著作,思想觉悟都相当高。

  质检员在前面的牛车上,一脸严肃认真的手拿中间空,长长尖尖的铁钎子,用力地捅进粮袋,随手一拉,把钎子里的麦子倒在左手心,用右手指拨来捻去,仔细地看看,拿起麦子往嘴里一放,咬一下,没发出响声。又在其它几个粮袋中捅出麦子,看看和咬咬,一脸无奈地说:“你们这麦子不合格,水分大,拉回去再晒晒吧?”那几个人只能高兴而来,扫兴而归。

  轮到我们生产队的时候,质检员和队长相互点了下头,打了招呼。铁钎子在粮袋中取出麦子,看看后往嘴里一放,牙一咬“咯嘣”一声发出脆响,又抽捡了几袋,同上边一样,才露出笑脸,满意地曲躬上前,双手握着队长周华轩的手,连声说:“队长,你队每年交公粮都是好样的!”

  那时,正处于文革期间,人们的思想淳朴,工作认真负责,特别是质检员,更知责任重大。所以,在收公粮时一定会秉公办事,非常严格。

  付井粮店的储备库,也叫战备库。堆放的麦子高高的,直逼屋顶。顺着粮堆,摆了两排大木板路,右边上去,左边下来,来回扛麦的社员各走各道。

  过完磅的粮袋,交给了年轻力壮的小伙,他们扛起一百多斤重的布袋装子,进入热似蒸笼,空气中散发着泥土和麦香味的大粮仓。库内满是尘雾,亮度与库外的反差极大,一时间进库有点不太适应,两眼看不清东西。他们忍受着那浑浊的空气;沉重的麦袋子;闷热的高温;急躁的心情;一手抓着布袋口,一手抠着袋子底,辩清木板和麦子,一步一晃地爬上了七八米高的粮堆,松开那紧握袋口的手,麦子倾泻而下。顿时身上轻松了许多,心里头也松了一口气。马上沿着木板跑步离开这燎热之地;到库外连吸几口新鲜的空气;拽起衣角擦擦那顺着头发流下的汗滴;又一趟一趟地出入仓库。最后,终于完成了上交公粮的任务。

  那时,人吃苦受累却无怨无悔。这是一个人为集体,为国家做出贡献的时候,是人人奋斗,个个争先进的时代。交公粮是大集体时期,农民高贵品质和精神面貌的体现。没有上一辈那前三十年,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牢固根基;怎能有这后四十年,国富民强的繁荣昌盛。

  2006年1月1日,随着中央一号文件下发,取消了几千年以来的农业税,这个古老的税种,“皇粮国税”的历史就此终结。在新一届中央领导人的领导下,农民不仅没有了农业税,而且国家每年还要发给农民地补费,真是让我们这一代人不敢想象的神话。

  这项英明决策,是中国几千年以来,前无古人的伟大创举。充分体现出我国已处于富有,强大的鼎盛时期,人民安居乐业,国家稳定富强,这个伟大的时代,将永远被人民所讴歌!

  (未完待续)

【审核人:凌木千雪】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评论(0人参与,0条评论) 雅茹
0/0
  • 请先说点什么
    最新评论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成长日记

    查看更多成长日记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