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感悟

陈祥发:摸包匠(外一篇)

作者:啧啧啧   发表于:
浏览:34次    字数:3630  手机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60篇,  月稿:0

  四十年前,一则“小记实”

  四十年前地方小客轮上的“摸包”啥模样?幸好当时写了个以《有功夫的“红领巾”》名之的“小记实”放在那里,否则早已走出那社会转型期的中国社会,绝大多数人早已丰衣足食、衣食无忧、人人安居乐业,今日哪得再现——

  但四十年前,我不幸得见那不堪但终不失能看到希望之一幕——

  “洪州”12号轮划破一江春水,下忠县码头而来。

  满满一船人畜果菜的混合物。几个时髦女郎正在眯眼欣赏《文化与生活》上的时装模特儿,一大群鸡贩子正在给瘟神样的鸡鸭灌石子,一个额头上留有刀痕的青年提着一件蓝色国服,两颗“皂角米”正在人群中游走打探。

  青年挤到售票处,围着购票者转一圈儿,又抬起头扫了一圈儿,把手往人家腋下伸进去,另一只手提着国服在人家眼前乱晃。

  “摸包!”人们全低下头,轻声对自己的同伴说。小孩一听喊“摸包”,便想抬头细看个究竟,但即刻被自己的大人按低了头。

  “‘摸包’的过不好带,这会儿他摸别人,说不准隔一哈哈儿就摸你。”一长者把长烟杆在船板上磕了两磕,富有经验、无限感叹地说。

  中学生模样的“眼镜”把自己的皮包拉开,拿出一本《光学》装模作样看起来,拉链也不再拉回,让摸包和他的同伙知道包里没啥值钱的东西。他把嘴架在侧边一小“眼镜”的耳朵,神秘地说:“‘摸包‘作案时你千万别去盯,你盯‘摸包’,他的同伙就气鼓鼓把你盯上了,你就是下一个遭殃者”。

  “摸包”抽回手,转身出来。一会儿一老农模样的人挤出来,上衣口袋的纽扣散解着。人们偷看他们,无一言语。

  待“摸包”又抱起国服“噔噔噔”上楼去作案,才有一中年妇女装着上厕所,打那老农身边过时,扯了扯他的衣角,指了指他的上衣口袋。不料老农似未听见,眼望河岸,嘟哝道:“是祸躲不脱,破财免灾。”就像以身教育子孙。中年妇女惊讶气愤不过。

  “揪倒起揪倒起,打‘摸包’!”先是楼上一声大吼,接着便有急速的“噔噔噔”奔逃声一路向下而来,楼下船舱里的人急急两分,一条通向船头的大道明摆在那里,畅通无阻,方便“摸包”向船头奔去。一船寂静无声,唯有江浪拍打船舷。

  “打‘摸包’,快打‘摸包’”一声巨响从船头传过来。人们慢慢抬起头循声望去,一袭红领巾刺得人眼生痛。“打‘摸包’。看你今天往哪里跑?你敢跳水吗?”“红领巾”是个胖墩墩的小男孩,两手叉腰,两眼喷火,堵住“摸包”去路,显出一副今天非捉住你归案不可的架势。

  “摸包”倒吸一口凉气,不由自主后退两步,“你个鬼崽崽,你今天找死了呀?快闪一边去!”小男孩不为所惧,趋前一步,口中“嗨嗨”连声,使出“少林功夫”,高喊“偷儿你今天往哪里跑,还不乖乖前来就擒?”并紧紧抓住“摸包”双手。国服掉地,双手筛糠,“摸包”连喊这回拐了,这回遭了,这回栽了。见这架势,人们一拥而上,把他捆了个结结实实。

  擒了“摸包”,人们没忘问这小孩的“少林功夫”是从哪里学来的,也好去拜师学武。小孩笑了,一点也不保密,朗声答道:“是从电视剧里学来的!”这句话让“摸包”也听到了,痛悔得双脚乱跳不止。

  生活的辩证法

  笔者所在医院员工“集体过生”共话发展进步。人生非草木,不是“一岁一枯荣”,而是一岁一岁不断走向成长成熟成材。人群有共性亦有个性(个体差异),既有“人看极小,马看踢爪”,“自古英雄出少年”,又有老当益壮,“霜月红于二月花”(“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所以我们既讲“长江后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强”,又讲我们要关心年轻一代的健康成长,要“扶上马,再送一程”,看着他们一天天成长成熟成材,“这样我们才放心呀!”所以老中青共聚一堂共话发展进步,实属非常必要、特别重要!

  为此,丰都县人民医院自2019年5月起,由单位工会出面,把同月“过生”者于月初某固定时间集中到一块,畅谈医院和个人的发展进步,畅谈同志间的深情厚谊,令过去由个人寂然无声的“成长进步”转由同志们携手并肩共同进步,由此将令“一生之院”医院发展愿景增添一可靠平台载体。

  一千余号员工的大单位,过去一些人同院工作多年,不过是外貌上的“似曾相识”,“好像在什么地方见过”,既说不出姓更说不出名,细细一想既可笑又可怜。而现在呀,随着多种交友联谊、座谈共话方式的建立,同志间,将真正缔结起“同志”关系,彼此走进对方深心,于共建“一生之院”、共推“健康丰都”的不懈奋斗中,为人民共建奇功。

  由这个“共同过生日”想到自己的出生月日。我想,不论何结果,只要肯动脑筋去细细思量,总能得出合理的解释,也就是存在的总是合理的。比如我历来把自己的出生年月日写成1963年7月27日,当然这是农历,父母当年记什么都只记农历(阴历)。但当年办身份证时,填写者不知何故就一笔写成1963年7月6日(自然是当作新历的),令我的出生时间整整提前了两个月(我查了一下:1963 年的旧历7月27日应是当年的9月14日)。我想,当年登记者是这样想的:年月照抄,出生日嘛,给我来个不管三七二十一,也就是减掉21天,剩下6,也就是7月6日。这就是“不管三七二十一”的结果。存在的总是合理的,只要肯动脑筋万事都能得出满意而合理的解释。这便是生活之辩证法之一例。

  再如制度这个不太讨人喜欢但确实又离不开的东西。

  制度是“丑话说在前面,先说断,后不乱”。制度是在一个组织、单位里做人、做事的契约、约定,特别详细规定了“如果不怎么样,就要怎么样”,也就是“先忤逆,后笑合”。这也许缺少脉脉温情,它的温情就在一视同仁,平等保护各方合法权益,而且是“先发治人”,而非“后发制人”(是有话说在前面)。

  为什么传统的家族企业搞不好,就是因为片面讲温情、亲情而缺失制度的强制力。所以有时亲情、温情不见得都是好东西。制度好,懒人变勤快人;制度不好,勤快人变懒人。制度就是“亲兄弟,明算账”,“要想日子长,天天吃了算口粮”,属于“口恶心善”。

  所以制度虽然不太讨人喜欢,但它肯定不坏,更不可或缺。

  如果说制度有什么顶大的缺点,那就在于执行不到位,或选择性执行,此一时彼一时。这个账不应算到制度身上。这乃是生活之辩证法之二例。

  某一“高尚”道德一旦被宣扬到了不近人情、不合常理的地步,其效果并往往适得其反,要令人深恶痛绝的。如鲁迅先生小时看《二十四孝图》之“郭巨埋儿孝母”故事,便于深心里产生了巨大的反感与愤恨——

  先生说:至于玩着“摇咕咚”的郭巨的儿子,却实在值得同情。他被抱在他母亲的臂膊上,高高兴兴地笑着;他的父亲却正在掘窟窿,要将他埋掉了。说明云,“汉郭巨家贫,有子三岁,母尝减食与之。巨谓妻曰,贫乏不能供母,子又分母之食。盍埋此子?”.......“及掘坑二尺,得黄金一釜,上云:天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 我最初实在替这孩子捏一把汗,待到掘出黄金一釜,这才觉得轻松。然而我已经不但自己不敢再想做孝子,并且怕我父亲去做孝子了。家境正在坏下去,常听到父母愁柴米;祖母又老了,倘使我的父亲竟学了郭巨,那么,该埋的不正是我么?如果一丝不走样,也掘出一釜黄金来,那自然是如天之福,但是,那时我虽然年纪小,似乎也明白天下未必有这样的巧事。现在想起来,实在很觉得傻气。这是因为现在已经知道了这些老玩意,本来谁也不实行。整饬伦纪的文电是常有的,却很少见绅士赤条条地躺在冰上面,将军跳下汽车去负米。何况现在早长大了,看过几部古书,买过几本新书,什么《太平御览》咧,《古孝子传》咧,《人口问题》咧,《节制生育》咧,《二十世纪是儿童的世界》咧,可以抵抗被埋的理由多得很。不过彼一时,此一时,彼时我委实有点害怕:掘好深坑,不见黄金,连“摇咕咚”一同埋下去,盖上土,踏得实实的,又有什么法子可想呢。我想,事情虽然未必实现,但我从此总怕听到我的父母愁穷,怕看见我的白发的祖母,总觉得她是和我不两立,至少,也是一个和我的生命有些妨碍的人。后来这印象日见其淡了,但总有一些留遗,一直到她去世——这大概是送给《二十四孝图》的儒者所万料不到的罢。

  这故事与文友华森君讲的事有点类似。他父亲是村上的党员干部,在他尚年少无知时,便经常给他讲“长大后找女朋友时,一定要大睁双眼,千万不可被女特务迷了眼睛,找回一个女特务来,那可就不得了!”他父亲经常这样讲、经常这样讲,让他对“女特务”产生了特别的兴趣,看电影时就特别注意留心看那女特务。那时还没电视,电影是有的,并且经常放那几部片子,而且当时剧中女特务又特别多,也扮得特别妖艳、特别漂亮、特别迷人,当然也特别坏。但因他当时年岁尚小,对其“坏”看不大明白,虽有点觉察但绝没有到痛心疾首、不共戴天的地步,所以看罢一场场电影,父亲考问他,说“长大了找什么样的女朋友呢?”他往往情不自禁、不假思索就答曰:“当然是找女特务哟!”再问其故,他又是一个情不自禁、不假思索:“因为她们长得太漂亮、太迷人、太逗人喜欢!”气得他父亲跳起双脚大骂“鬼电影害死人”,将他好一顿痛打,真是“算路不按算路来呀”。当然随着冉君年岁增长,老父亲这一顾虑也就烟消云散。这算得生活之辩证法之三例。

【审核人:雨祺】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生活感悟

查看更多生活感悟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