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趣事

陈祥发:给孙娃儿“读书”小记

作者:陈祥发   发表于:
浏览:25次    字数:1579  手机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53篇,  月稿:0

  给孙娃儿“读书”小记

  我给三岁孙娃儿天天读点故事与儿歌,以配合幼儿园“读故事书”活动,增加一点生动活泼有趣的内容,因为幼儿园发的书是适应小、中、大班的,对小班,有时适合有时不适合,大多不好讲、没趣,引不起学习的兴趣。我们自己买的书,尤其是儿歌,以及“不要”系列七本书,“童话“系列六本书,引起了孙娃儿浓厚的兴趣,因为故事有传奇色彩,贴近幼儿生活,“四言八句”节奏感强,图文并茂花草鸟鱼虫好似懂人性,孙娃儿觉得“读书”就像看电视,不但不枯燥而且非常有趣,天天都缠着“要读书”,一有空就要我读,我不读他就自己翻了又翻、爱不释手。

  《卖火柴的小女孩》学后,他坐在公交车上找“需要帮助的小女孩”,结果“小女孩”在吃蛋糕糖果,他说“小女孩还在吃蛋糕”,又说“不应该划火柴,要在老家农村,会着火”。说到她思念奶奶,他便问“她奶奶喜欢她吗?”。读《不要靠近我》,说“男生不可抱女生”,他问“爷奶奶可以抱我吗?爸爸可以抱妈妈”之类问题。读《鱼夫与金鱼》,他问金鱼那么大本事,要变啥就有啥,它当鱼做啥呢?。读“小燕子穿花衣,张大嘴巴吃虫子”,他反复问“虫子害怕吗?它不痛吗?它不哭吗?”。读“宝宝今天过生日,小朋友们来祝贺”,他指着画画书说“这个是我,这个是周景阳,这个是付姐姐”。读“月亮姑娘跟我走,我快走她快走”,他问“月亮姑娘是大个姑娘吗?”因为月亮太大了。读“幼儿园里分苹果,冬冬没来留一下”,他问“人家都在幼儿园吃,冬冬可以拿回家去吃吗?”。读“外婆夸我好宝宝,送我糖果一大包”,他问“桌上放的就叫糖果一大包吗?还给他喂了个小糖果吗?”。读《不倒翁》“为何不倒拆开看,屁股重来脑袋空”。他问“我屁股重吗?”,反复看画画儿书上的“不倒翁”为啥不倒,f倒来倒去看,觉得挺有趣。读“你拍一,我拍一”,他反复看画画儿书,说“猫猫儿也想来拍,大家不跟它拍,是怕被它抓伤了吗?”。读《滑滑梯》“上去就像爬高山,下来就像坐飞机”,他反复问“爬高山、坐飞机就像这样吗?”。读幼儿园带回来的《美丽的地球》,说浮冰溶化企鹅一家必须找新家园,结果想像中美丽的东西南北都很糟糕,他把想像中的美图与实际上的糟糕透顶反复比较,不厌其烦,看了七八遍,直到还回学校时他还想看,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这本书是幼儿园带回的书中,他最感兴趣的一本,因为对比性太强了。通过这些故事、儿歌,他觉得世间万物、大自然、童年生活太有趣,文字太有趣,读书太有趣。因为儿歌太多,意思他都懂得、记得,但要他背很难,但每当我背错一句,他都说“爷爷错了,应该这样〞,然后把错句纠正过来。

  给孙娃儿读书,就像春天埋下的种子,看似无声有息,总有一天会生根发芽结果的,符合“寓教于乐”,符合儿童心理特征、接受知识的年龄特征,不致于揠苗助长。最主要,让孩子学得生动活泼、无拘无束、开开心心。即便今后没太大本事,也是一个有趣味、有情感、懂感恩、不呆板、不痴呆的人,总有一碗饭适合他吃。

  书院序:远年回响琅琅书声

  太和建书院,不只是因时应运而生,更是书香世代传承,“水有源,树有根”,有根有据、天成无饰。太和场于康熙六年(1667年)建置,古时乃丰都城至垫江、梁平、忠县、大竹等要邑必经之道,素有“茶马古道”之称,是丰都出县之首场,踞丰都交通要津,自然人文富积。自康熙六年(1667)至1985年,现白江洞村就在原太和场(乡、村)所在地,“太和”乃场、村文化根脉。

  在高扬市场经济之当下,“树人镇”以“树人立德”独立特行、别具一格,馨人书香远近传扬。美美与共,“太和”所寓意之“太平、善和”,更是中华古老文明之精髓,建置“太和书院”,将民族传统文化脉络、“树人立德”地域文化追寻,要言不烦、一语道尽,并扩大教化使之“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功在当代、利及千秋。书声琅琅中,必将一展地方发展宏阔远景,人民生活亦必将“芝麻开花,节节攀高”。未来已来,让我们拭目以待!

【审核人:凌木千雪】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生活趣事

查看更多生活趣事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