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趣事

黄兴富:避“4”闲叙

作者:宝福来   发表于:
浏览:8次    字数:971  手机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57篇,  月稿:57

  “4”,本是一个数字而已,不知何时、何故,有的人对“4”渐生顾忌,甚至有唯恐避之不及之势。

  我生活所在地的公交,有1路、2路、3路、5路、6路、7路,唯独没有4路。显然,4路公交的缺失,并非是编号人员的疏漏粗心所致。无独有偶,在某城某楼盘,楼栋排序不是1、2、3的序数词,而是A、B、C的字母,电梯中的楼层排列更有趣,4层是3A,14层是13A。初见,有点不解,以为3A是3至4层之间的夹层,上楼才知,3A层高与其它楼层无异,略思,顿悟,原来3A的标注是对“4”的巧妙回避。正是这种巧妙回避,不仅兼顾了忌“4”市民的避讳,而且还赚得了房开和业主的双赢。

  不巧的是,我新近购了一套小平方的养老居室,房号是14—4,显而易见,在14层4号。房开的这种遇“4”不避的标注,不知是为了和当地的排序习惯融合或是认为这种返璞归真的文化气息更为亲民,不仅其他业主少有在意,而且我还和两“4”撞了个满怀。只是在有的人——特别是我的大舅哥看来,并没有“号”以稀为贵的惊喜,而是多次流露出对“4”的遗憾。他到我的新购毛坯房查看,我自以为如意的采光、通风效果,他不以为然,而是连连感叹:“唉,怎么买14楼呢?而且还是4号。”

  我理解大舅哥的遗憾,更领会大舅哥对我的关心,只是房已进入装修阶段,号不可能重排,房更不可能重买,转念一想,也觉所购房号也可一房多号,或者叫一题多解,且全在自我定位中。

  就拿我所购楼层来说,如果从地下的两层算起,那么实际所在楼层是16屋,而不是14层,如果剔除1、2层的商铺不算,从第3层的住房算起,它只能算是12层。房号,从左到右,排列第4,如果从右到左,又成了第1。既然从不同角度排列有不同序号,那又何必在意那个并不确定的“4”呢?

  如果我的上述变通理解有自我安慰的辩解之嫌,那么生活甚至生命中也不乏无法回避的“4”,且这些“4”不仅没有引起敏感人士的在意,而且也没有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丝毫影响。如:在弟兄姐妹中排行老4,难道叫他(她)3A或老D不成?更为无奈的是,在岁数中,4岁、14岁、24岁等等,更是防不胜防,难道逢“4”就暂停或“绕行”?推而广之,还有一个让人惊愕不已的现实,“市”(shì)与“4”(sì)近音,对避“4”者而言,某某市又该改为某某城或别的什么名吗?

  写到此,不由窃笑,“邪”都有人不信,为什么“4”却有人忌讳呢?如果取其在简谱中的发音还与“发”谐音,不是求之不得的吉利音吗?由此看来,“4”不足避,自设禁忌,才是人生大忌。

【审核人:凌木千雪】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评论(0人参与,0条评论) 宝福来
0/0
  • 请先说点什么
    最新评论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生活趣事

    查看更多生活趣事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