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欣赏

史庆友:糖瓜粘

作者:美文苑   发表于:
浏览:75次    字数:1116  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38890篇,  月稿:0

  美梦中被清脆的鞭炮声惊醒,今天是腊月二十三,小年啦!在我们地区,小年就是“过年”的开始。我小的时候,街上平时都很冷落,只从这一天开始才会热闹起来,卖花炮的、卖气球的、吹糖人的、卖各种好吃的,都纷纷吆喝着叫卖。我们都去找大人要钱,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叔叔、姑姑谁在身边,就朝谁要。大人们这时候都比平日慷慨,同谁要都是不会不给。过年了嘛!也有的时候大人手中也没有,那个时代钱对谁来说都不富裕,上一天班才挣几分钱,兜儿里没钱是很正常的事。我们不去计较,大人也有大人的难处,谁有香粉不往脸上擦。我们也有我们的理论:“张口三分利,不给也够本。”但也有的大人要拷问我们:要钱干啥?我们会回答:“二十三,年来到;丫头要花,小子要炮。老头要毡帽头,老太太要?落;小伙儿要围脖,大姑娘要花袄。”其实没有一个大人会给孩子们足够玩的钱,但孩子这天必须要吃足正宗传统食品??糖瓜。也是沾了灶王爷的光,平日里也没有卖,因为这天是祭灶日。灶王爷在家里住了整整一年,必须要往他嘴上抹又甜又粘的糖瓜,好让他到上天“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糖瓜”是一种用黄米和麦芽熬制成的粘性很大的糖,把它抽为长条型的糖棍称为“关东糖”,拉制成扁圆型就叫做“糖瓜”。冬天把它放在屋外,因为天气严寒,糖瓜凝固得坚实而里边又有些微小的气泡,吃起来脆甜香酥,别有风味。

  但在屋子里遇热后就变成了又粘又硬的糖疙瘩。这种粘性很大的麦芽糖,在晋代就有记载,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一首诗中也写道:“岁盏后推兰尾酒,春盘先劝胶牙饧”。由此可见,在唐朝它已与美酒一样,成了春节期间必备的佳品。到了明清时代,麦芽糖派上了新用场,成了祭祀灶王爷时,粘糊其口的武器。

  据民间传说,灶王爷本是天上的一颗星宿,因为犯了过错,被玉皇大帝贬谪到了人间,当上了“东厨司命”。它端坐在各家各户的厨灶中间,看着人们怎样生活,如何行事,把好事坏事都详细记录下来,到了腊月二十三日就回转天庭,向玉皇大帝禀报各家各户的善恶情况。到了腊月三十晚上再返回人间,根据玉帝的旨意惩恶扬善。

  腊月二十三日都要祭灶,并把又粘又甜的糖瓜献给灶王,粘住灶王爷的嘴,让它“上天言好事,下地保平安”。儿童们则把这一天当作春节的序幕和“彩排”。天一擦黑儿,就放起了鞭炮,在鞭炮声中家中的男主人把糖瓜一盘,清茶一碗供在灶王像前,点上蜡烛和线香,祈祷行礼后,把灶王像从墙上揭(请)下来,烧掉,嘴里念叨着:“上天言好事,下地保平安”。“一年风调雨顺,庄稼有个好收成”。再把茶水泼在纸灰上,糖瓜则由孩子们抢着分而食之。实现了“心到佛知,上供人吃”的全过程。

  腊月二十三糖瓜祭灶,形式热闹隆重而又风趣幽默,所以把这一天称为“过小年”。

【审核人:站长】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糖瓜 史庆友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美文欣赏

查看更多美文欣赏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