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欣赏

云中再无锦书来

作者:梁华   发表于:
浏览:19次    字数:1270  手机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57篇,  月稿:0

  有一点年纪的人,大概都有过频繁写信收信的经历,尤其是在青春年少的时候。那个时候没有手机,打电话也很不方便,特别心中有了心仪的人,大家都会不约而同地以书信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情义,表达自己的思念。

  但随着现代通信技术的发达,电话和互联网普及,书信就逐渐成为人们心中一种美好的记忆了。现在的年轻人,关于写信收信的种种美好,他们更是无缘体味。这是时代的进步,还是我们的一种遗憾?

  我人生中收到的第一封信,是中学时代结束时,一所职业学校寄给我的录取通知书。之后有了心仪的女孩儿,写信收信就成了生活中最重要也是最美好的事情。参加工作后,书信就更多了,有各地亲朋好友的来信,有退稿信,有报刊杂志邮寄报样的信,有稿费汇款单等,当然,更多还是一些公函类的信件。那个年代,收信和写信不仅是工作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件十分美好的事情。

  我人生中收到了最难忘的一封信,是18岁那年的雨季,收到一封寄自南国的书信,那封信来自于一位江南女孩。之后我们鸿雁传书,保持了很长一段时间的联系,但我们始终也未曾谋面。后来是什么原因中断了联系,因为时间久远,冗务繁多,竟无从记起了。但那一份美好的回忆,一直深藏心中。

  我最近收到的纸质来信,是在8年前,那是《工人日报》给我寄送的一份报样。那时的报纸,发表作品,不仅给作者付稿酬,还会寄送一份报样,有些报纸在报样中还会夹带一份客气的便笺。现在这样的待遇几乎绝迹,有些报社,甚至连稿酬也懒得发了。往后的余生,还能否收到纸质来信,这个我说不好;但是,同学、亲朋间的纸质来信,我是绝不敢奢望了。

  那个年代,盼望一封来信,有时会成为生活中重要的精神寄托。在职业学校读书时,曾天天盼望一个人来信,有时一天要去学校的传达室数次,以至于和传达室的老大爷混成了朋友。

  然而,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传呼机和手机的渐次普及,人们的信息交流变得快捷而简便,有什么事情,一个电话就解决了。而互联网的普及以及微信的出现,让人们之间的信息交互更加迅速,这不仅让书信逐渐淡出了人们的生活,也让人们的很多生活方式发生了改变,比如贺年卡和明信片的消失,说明人们祝福的方式已经彻底改变。

  据在邮政局工作的一位朋友讲,目前,虽然仍有一些公函需要邮局或快递公司寄送,但人们生活中的一些信息交互,与几十年前相比,已经减少了95%以上;而消费型邮票的发售收入已经可以忽略不计,邮政部门现在发售的邮票,多为集邮爱好者购买。

  想想当年等待一个人来信时的况味,就记起了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一首《一剪梅》,其中有这样的句子: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仰头凝望远天,那白云舒卷处,谁会将锦书寄来?正是雁群排成人字,一行行南归的时候。月光皎洁浸人,洒满这西边独倚的亭楼。

  古人没有手机,没有互联网,也没有微信,他们信息交互的方式最便捷的就是书信。虽然我们觉得他们落后,但鸿雁传书所达成的种种美好的乃至于美妙的心境情感,毕竟是我们现代人无法亲身体味的。

  云中再无锦书来!这是时代的进步,是否也是我们现代人精神生活中的一种巨大遗憾?

【审核人:凌木千雪】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美文欣赏

查看更多美文欣赏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