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件让今天的年青人听起来有些匪夷所思的事。
那年秋,在新疆上初中的我,赶上了免费乘车“大串联”的末班车。10月下旬,13岁的我和几个同学由乌鲁木齐、玉门、重庆等地几经辗转,来到了首都北京。
当时的北京人满为患,景点基本都已关闭。我们在北京逗留期间,唯一的任务就是等待毛主席接见。每天由一名解放军排长带领,列成方队进行步伐训练,准备在天安门广场步行接受检阅。结果,11月26日下午,我们如愿以偿,但没有去天安门广场,而是在军事博物馆附近的长安街旁,近距离目睹了毛主席的风采。后来得知,这是毛主席第八次,也是最后一次接见红卫兵,由于来京的学生太多,天安门广场25日一天走不完,所以安排了第二天毛主席乘坐敞篷汽车的接见方式。
实现了见到毛主席的美好愿望,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按照统一安排准备离京返程,可就在此时,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
第一次到北京,想买本书留个纪念,一大早我便去了新华书店。选中一本《彝族之鹰》,正欲付款,突然发现上衣口袋里的47元现金不翼而飞!别看钱数不多,那却是父母辛勤劳动一个月的收入,也是我随身携带的全部家当!我不禁心慌意乱,丢下书一路小跑,气喘吁吁地回到位于陶然亭的红卫兵接待旅店。我们当时住在一个小会议室里,一排大通铺上,安排有来自天南海北的十多名学生。带着一丝侥幸,我在自己的铺位上翻来覆去找了几遍,哪里还有钱的踪影?沮丧之极,怀疑是在熟睡时被人掏去,就向旅店报了案。其时旅店正忙于各地学生返程,自然无力查处此类小事,问问情况也便不了了之。好在旅店提供食宿,不需要什么花销,在京的时日生活倒也不成问题。
转眼离京日程临近,我身无分文,担心路途中吃饭有问题,在同学的陪伴下,硬着头皮找到旅店接待办,吞吞吐吐道出想借点资金以备应急。一位女干部沉吟片刻说:“借钱我们还没有先例,但是可以给你出个证明,带上它或许对你有帮助。”随即拿过信笺,写了一张便函,大意说我是到北京串连的红卫兵,在京期间钱款丢失,请沿途单位协助解决食宿困难。一张盖着旅店印章的便笺能起什么作用?我在心里将信将疑,可想想人家旅店也算尽到了责任,当然不好意思再说什么。
就这样,怀揣一纸便笺,我踏上了返回新疆的归途。火车上的开销主要是用餐,开始每当列车员送餐时,同学们争着帮我买单还觉得挺好玩,可是老吃别人的就渐渐地难为情起来,有时甚至害怕卖饭车的到来。好像是第三天上午,火车到达兰州站。这是西去途经的一个大站,要停靠四、五十分钟。我立马想起了那张便笺,但愿能用它弄点好吃的来报答同学们。
于是,抱着碰碰运气的态度,我匆匆下车,问到了火车站附近的兰州市红卫兵接待站。让我意外的是,那张便笺居然十分管用,接待人员看过后,只简单问了几句路途的情况便说:“你放心,我们的职责就是为沿途学生服务,绝不会让你挨饿的。”我问该怎么办,他爽快地说:“这样吧,到乌鲁木齐还有2天的路程,就给你带上3天的口粮吧。”说着递来一个记录本,翻到空页让我打了张领条。原以为很难办的一件事,不到10分钟居然就轻而易举的解决了。
当我满心喜悦地提着一大包食物回到火车上时,引来了不少关注的目光。有2个同学打开布包,却不约而同地摇起头来,原来并非是想象中的美味佳肴,而是用小麦与玉米面掺和制成的10好几个大馒头,比较粗糙却禁吃耐饿,每顿1个还吃不完,用来充饥再合适不过。在之后的旅途中,我也就吃了6、7个,剩余的都带回家给父母当“报帐凭证”了。
后来,在各地清理串连物品时,我的这张在兰州接待站领走3公斤口粮的便条也被寄回学校,班上的同学为此取笑了我好一阵。
五十多年过去了,尽管那张便笺早己渺无踪迹,但是这件发生在特殊年代、似乎有些不可思议的小事,连同当年见到毛主席时的激动,同学们的慷慨解囊、接待人员的热情操办……至今仍难以从我的记忆中抹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