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中秋节,“每逢佳节倍思亲”,也思念亲人团聚之时共同享受的中秋美食:月饼。
“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我们在过中秋节时,都有吃月饼的习俗。不仅如此,人们还通过相互赠送月饼来传递和密切感情。
可是你知道吗?月饼最初的形状并不像我们今天所看到的那样。据历史文献记载,月饼最初只是一种像菱花饼一样的饼形食品,后来品尝月饼就与中秋联系到一块儿,成了中秋赏月时必备的食品了。
这种联系是如此的紧密,以至于好像月饼就是中秋节的象征了。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感觉,在中秋节里如果没有吃到月饼,就如同没有过中秋节一样。
而月饼是怎么出现的呢?民间有好几种解释。
最早的说法是,在秦汉时期,人们在中秋时节举行敬老活动,送给老人糍粑饼。这种糍粑饼,可能就是后来的月饼。
最近的说法与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有关。元朝时期,中原人民不堪忍受强权统治,揭竿而起。朱元璋联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备起义。但当时朝庭搜查得非常产格,传递起义的消息就成为一件十分困难的事儿。军师刘伯温一筹莫展,彻夜不眠,终于想出一条妙计。他命令属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到饼子里面,再派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义。到了八月十五,各路义军纷纷响应,抗元之势势不可挡。很快,元朝的大都就被攻下,起义成功了。消息传开以后,朱元璋十分高兴,传下口谕,在即将来临的中秋节,让全体将士与民同乐,并将当年起兵时用来传递信息的“月饼”,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此后,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流传开来了。如今有的地方的人们在吃月饼时,仍然保留着一种习惯:一家之长在月饼中央挖出一个直径约二、三寸的圆饼,留给长辈吃,意思是说,月饼中央藏有的秘密事不能让晚辈知道。据说,这种吃月饼的习俗就是源于上面那个传说。
月饼作为阖家团圆欢聚的象征,是中秋节不可缺少的节日食品。而月饼成为中秋节正式的应节食品,则始于明代。清代,月饼的制作更为精美,并逐渐成为我国的传统糕点。
由于我国制作月饼历史悠久,各地又采用不同的原料和工艺,从而形成了具有独特地方风味的月饼,其中最著名的有京式、广式、苏式、滇式等。
而在我们瓮安自从2023年9月8日正式开业营业的贵州品佳品食品有限公司,给我们带来了不一样的美食享受。公司坐落于鼓楼医院斜对面、七星农贸市场旁边,以零蔗糖为宗旨,自培天然酵母为核心,采用好原料、做出好味道,让大家“不用在贵阳排队,让瓮安也能买到”“做给家人吃的好面包好月饼”。步入该公司的参观工厂,所有美好从这里发生。月饼的制作过程可以分为几个基本的步骤:准备材料、制作饼皮、制作馅料、包馅、成型、烘烤和冷却保存。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月饼种类在材料配比和制作细节上会有所不同,因此在实际操作中应根据具体的月饼类型调整相应的制作步骤。
2024年9月14日,瓮安县第九幼儿园组织3个班133名小朋友到贵州品佳品食品有限公司开展“月光所至,皆为华夏”社会实践活动。贵州品佳品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吴昌胜手把手亲自给小朋友们演示月饼制作过程。参观完月饼生产企业后,小朋友们和公司员工一起慰问了社区的百岁老人和烈士遗属,并为他们送上了中秋月饼和节日祝福。此次活动的开展,旨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小朋友们的课余文化生活,激发小朋友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小朋友们的动手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在专业师傅的指导下,他们小心翼翼地包裹饼皮、压模成型,每一步都做得有模有样。虽然制作过程中不乏手忙脚乱的小插曲,但小朋友们的脸上始终洋溢着参与和创造的喜悦。
八月十五中秋夜,皓月当空,秋高气爽,家家户户把月饼等食物摆在月光之下,亲朋好友欢聚一堂,共赏夜空之上的皎皎明月,实乃人生一大乐事。真所谓:年年中秋到,家家品佳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