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参加了军报组织的新春走边防的采风活动,在元宵节前一天,赶到了查果拉哨所,在这里看到了边关的一轮冷月,也感受到了戍边军人的艰辛和丰采。到过查果拉的人,那里是永远忘却不了的诗和远方。
看过边关冷月的人,才知道那种孤独和凄凉是什么感受。只有感悟过边关的冷月,才会对故乡的思念显得那样深沉,更加感悟出月是故乡明,人是故乡亲的思乡之情。
查果拉,在藏语中意为“鲜花盛开的地方”, 在青藏高原的查果拉,绝没有这诗情画意,它荒无人烟,亘古无绿,雪山连绵不绝,冷寂荒凉,是人类生命的禁区。当一颗颗红五星和鲜红的领章与雪山大地交织在一起,查果拉才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鲜花盛开的地方。这里,冷月与银装素裹辉映在一起,强烈的紫外线铸就了战士们古铜色的脸庞,脸颊上都留有淡淡的高原红印记,一幅冷峻的边塞风光图在熠熠生辉。这个隶属于西藏军区“高原戍边模范营”,距亚东县城120公里,海拨5300多米,氧气稀薄,平均气温零下10度,最低零下50度。年平均日照在100天左右,雨雪天在120天左右,山川河流长年被冰雪覆盖,一年平均八级以上大风达二百天左右,来到查果拉,首先就要经受缺氧带来的头痛、胸闷、喘不上气的考验,在这里,你能深切地体会到“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诗中意境。
在查果拉的群山峻岭中,有顽强生命力的是哨所的士兵;另外与战士们朝夕相处的,一是行走在茫茫宇宙中的一轮红日,她为雪山大地铸就了不朽的灵魂;另一个是一轮冷月,因为月有阴晴圆缺,被战士们称为半个伴侣。还有一个生命就是与战士们一起傲霜凌雪的雪莲,在茫茫雪域高原,战士们巡逻在崎岖不平的路边上,偶尔能见到的绿色植物就是雪莲了,它是植物中最耐寒的物种之一,吸天地之灵气,聚日月之精华,也是名贵的药材,虽然雪莲花惹人喜爱,但要见到她的真颜并不容易,因为它是七、八年一开花一结果,有的老兵在这里三、四年都难见到雪莲花的芳颜,大家都认为能见到雪莲花,是一种福分,因为她七、八年才完成一次生命绽放,也被战士们称为禁区里的生命。
哨所的枯燥无味是难以言表的,白天人看人数山峰,晚上看月亮数星星,最幸福的时刻就是一轮明月从雪山上升起来,虽然感到雪域高原更加寂寞空旷,但月光中的雪域高原更像一幅静默的水墨画,给人以美的享受。床前的月光,容易送战士们进入梦乡,梦见家乡的明月,梦见爹娘还有那心爱的姑娘。
称为生命禁区的查果拉哨所,从六二年建哨所至今,一批又一批的哨所官兵,巡逻在边防线上,守护着祖国的安宁,一年有二百多天与大风共舞,与冰雪相伴,与孤独同在,难以吃到水果蔬菜,危险随时都可能降临,因此有不少官兵将生命定格在雪域高原上,半个多世纪起来,这个哨所十一次荣立集体三等功,七百多名官兵立功受奖,而每一个军功章后面都有一个可歌可泣的故事。先后涌现了“雷锋式的好干部、雪山好门巴”薛生魁;“边陲优秀儿女苏海河”;“全军英模代表张文清”;一等功臣赵显富等一大批英雄模范人物,1965年就被国防部授于“高原红色边防队”的荣誉称号,先后有十多名官兵将生命定格在这雪山大地上。而一批又一批的年轻官兵,义无反顾,前仆后继,奔赴这个生命禁区,这是一种什么精神支撑着他们?有的战士说:“身后就是祖国和人民,在这里巡逻站岗,就是守护父老乡亲的安全,也是为了故乡的月更圆更亮。”
战士们对月亮都有一种特别的感情,这是边关的特殊环境形成的,哨所每年都要组织武装巡逻三十余次,徒步500余公里,要翻越6000米以上的雪山20余次,风餐露宿,爬冰卧雪,由于气候变化无常,巡逻途中,常常是风雪交加,夜晚更是伸手不见五指,这样的恶劣的天气,战士们就盼着一轮明月,能将月色洒满雪山大地。这也是战士们能将查果拉当作第二故乡的一个精神支柱的重要原因。
曾经有一个响亮的口号叫:“辛苦我一人,幸福千万家”,戍边官兵把青春奉献在边关的冷月下,有一种由衷的自豪感;每当身披边关的月色,手握挂满霜花的刺刀,翻山越岭,攀岩越涧,感受到的是激情的燃烧,生命的绽放。每当望着一轮明月,在这冷月下巡逻站岗,并不感到孤独和彷徨。
战士们热爱哨所,把这里当作第二故乡,绝不是溢美之词,每当退伍季,就有不少老战士写下留队申请书。老兵樊德聚在哨所积劳成疾,己至肝癌晚期,在医院弥留之际,他恳请首长,让他再回一次查果拉,当战士们用担架将他抬到哨所后,他挺起身子,向雪山大地、向查果拉主峰敬了最后一个军礼,用自己的年轻生命,为查果拉竖立了一座丰碑。战士颜红林,在哨所戍边8年,爬冰卧雪巡逻里程超万里,患上多种高原疾病,多次被领导安排到低海拨地区工作,被他拒绝;“忠诚戍边十大感动人物”徐圆圆,三上查果拉,头发脱落,嘴唇开裂,身患多种高原疾病,仍坚持战斗在戍边笫一线。在查果拉,被冰雪冻伤的战士不计其数,因冻伤截掉手指和脚趾的也不在少数。
作为采风活动,我们尽量与战士们交流,深入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你很快就会被战士们的浪漫与乐观的情绪感染;一位家住长江岸边的战士向我讲述了长江的月色,“明月中天,照见长江万里船”,一幅恬静的长江图画展现在眼前,小战士已经有了心上人,他们在分别时相约,每当月圆时分,都要遥望明月,让明月千里寄相思。他吟诵了宋代诗人李之仪的卜算子:“君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他说,青藏高原是长江的源头,不知道我们查果拉融化的冰山雪水是否流到了我的家乡?我告诉他,你守护的这片净土,她的琼液不仅流向了长江,还流到了黄河、黑龙江、乌苏里江、珠江、塔里木河等。听到这里,小战士脸上荡漾着幸福的微笑。
一位来自黄河岸边的战士,他讲述了一望无际的冀中平原上的黄河月色;他说,黄河的月色与长江的月色不同,明月下是村连村、庄连庄的炊烟,月色下一片朦朦胧胧的景象,特别是冬季,大地微微暖气吹,更显得明月下温馨和谐家园的烟火气息!还有的战士来自大山深处,说深山里的月亮与长江、黄河的月亮不同。当一轮明月升腾在东山顶上,错落有致的农家小屋升起的袅袅炊烟,在银辉的月光下翩翩起舞,房前屋后的树下便树影婆娑,温馨祥和。
一位被称为哨所秀才的战士来自鄱湖岸边,是披着鄱湖的月色走向军营,在这荒野的边塞,沐浴着这边关的冷月,倍加感受到家乡的月亮更明更亮,向我和战友们讲述了鄱湖月色的神韵。
他说,在银辉倾泻的夜晚,曾多次去鲜花绿地铺成的草洲上,去欣赏鄱湖月色,去看月光下的鄱湖神韵和万种风情。在对月的憧憬中,一轮冉冉升起的明月,就像是鄱阳湖的水蒸气把月亮托上了天空,驱散了一湖的暮色,把银色的月光洒满了湖水和草洲,把月光挂在停泊在港湾的桅杆上,波光粼粼,一湖碎银,这就是美丽的鄱湖月夜图。
战士们对故乡明月的眷恋有多深,就感到对保卫边关的责任有多重。
在哨所,我也参加了一次站岗执勤,在月明星稀的晚上,高原上的月亮似乎就在头顶上,感觉与雪山靠得很近,清辉也觉得更透澈,月亮倾泻在雪山的峰峦之间和我们身上,更显得冰清玉洁,我仰望一轮明月,似乎李白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就在眼前,一种望月思乡的情绪油然而生。
新一代的查果拉哨所的战友们,从老兵手里接过守边戍疆的接力棒,成为了新一代最可爱的人,这不仅仅有每年应征入伍的新兵,还有清华的学子吴毅恒,二00九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2011年12月,他投笔从戎,走进了查果拉哨所。到哨所的第一天,就经历了严重的高原反应,患重感冒、发烧,高原感冒是非常危险的,他拒绝了首长要送他下山治疗的安排,坚强的意志,他战胜了病魔,留在了哨卡。他从严要求,苦练杀敌本领,巡逻站岗抢着干,终于成为了一名合格的哨所军人。他先后评为“优秀士兵”、“优秀共青团员”,荣立二等功,直至完成了服役年限,重回清华继续完成学业。
查果拉哨所能像磁铁一样,将年轻的士兵凝聚成一个坚强的战斗堡垒,是因为战士们心中都有自己的理想,都有属于自已心中那一轮月亮,披着边关的冷月,无怨无悔绽放青春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