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摘抄

宋真宗的用人之道

作者:胡骥   发表于:
浏览:14次    字数:2523  电脑原创
级别: 文学童生   总稿:25篇,  月稿:0

  2024年5月29日,《文明之旅》第十四期,如约而至。这一期讲到公元1013年,大宋大中祥符六年,在位皇帝宋真宗。

  这一期,罗振宇老师谈到了皇帝与宦官的关系。宦官,即我们俗称的太监,是中国古代皇家的奴仆。

  1013年2月,朝廷连续下发了两道诏书,讲的是同一件事:禁止宦官在替皇帝办事的时候,惹是生非。两个月后,真宗又以他本人的名义给宦官写了一份《内侍箴》,刻成石碑,立在宦官衙门的门口。大致意思是跟宦官说,你们要是规规矩矩的,总有好处;你们要是打着皇帝的旗号干坏事,那就有你们好看的。

  当时的情况是这样的:真宗皇帝让宦官派人,去调查一下粮仓的情况,结果这些人趁机搜刮钱财。他们在外面的胡作非为,老百姓可都记在皇帝的账上了,丢的是皇家的人。真宗当然是很生气,这帮家伙太不像话了,是时候狠抓一下宦官的办事作风问题了。于是,朝廷要求开封府把他们抓起来,从严处理,绝不姑息。

  在中国古代的政治生态里面,宦官权利很高,因为他是距离皇帝最近的人;但是他地位很低下,不过是皇帝的家奴。又因为身体不健全,受世人歧视,心态极易走向偏激的一面。宦官就是最卑贱的身份和最高的权力纠缠在一起的奇怪角色。

  因为是皇家的家奴,宦官死心塌地为皇帝效力,但是,他们在外边常常“拿着鸡毛当令箭”,做些“不体面”的事,真给皇帝丢脸啊。那问题来了,皇帝能不用这些宦官吗?

  中国历史上有过两次这样的尝试。东汉时期,公元189年,袁绍带兵冲进皇宫,见宦官就杀,一个不留。还有,公元903年,后梁太祖朱温,又一次把宦官杀光。但是那又怎么样呢?很快,宦官就又卷土重来了。

  明知道宦官是颗“雷”,为什么皇帝还要非用不可呢?因为更放心。皇帝用宦官,不仅是因为天天抬头不见低头见,比较亲近,而是因为宦官离开了皇帝,没有独立的社会角色,他们是皇权永远的附庸。可以大胆使用,而且越用范围越广,人数越多。

  干皇宫里的杂务,当然用不了这么多,但宦官还有别的用处。在宫廷里面,宦官是仆人。但是因为他们和皇帝的特殊的信任纽带,出了宫廷,他们也可以帮皇帝做很多事。在历史上,帮皇帝搞钱,帮皇帝出使外国,甚至带兵打仗,宦官都干过。但是皇帝最需要,也最离不开宦官做的,不是这些,而是让他们作为皇帝的耳目,去探听消息。

  连司马光那样的士大夫,提起宦官从来没有什么好话,但是对宦官的这个作用,还是认可的。他说,宦官这种角色,古时候就有,儒家的诗、礼等经典都有记载。要宦官就是两个作用,一是让君主的后宫没有歪门邪道,二是让内外的信息得以互通。这个角色不可或缺!

  我们现在常说:“如今是信息时代”,“大数据时代到来了”。其实,在中国古代,信息的价值同等重要,“信息即权利”,谁拥有的信息量越多,谁的权利就越大。

  有句老话,“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作为一国之君的皇上,当然需要掌握最广泛、更权威的信息,包括各个衙门的情况,官员的动态,甚至老百姓的言论,而搜集这些情报的重任就落在了宦官的头上。

  据说,秦始皇一天要看竹简一百二十斤,不看完不休息。清朝的雍正皇帝,在位13年,共处置各种文件将近20万件,光批语就有1000多万字。宋朝历史上最著名的勤奋的皇帝,就是宋真宗他爹宋太宗。那真是日理万机,废寝忘食,甚至老百姓家里丢了一头猪,他也要亲自过问,一直工作到他生命最后一刻。

  可以体会到一个中国古代皇帝的两难:不疯狂地占有信息,天下就治理不好;疯狂地占有信息,皇帝就这么一个肉身,累死也处理不过来啊。皇帝也是人啊!

  唐代的魏征给出过一个建议,八个字:“兼听则明,偏听则暗”。简单说,就是不能只有一个信息源,同一件事情,要有至少两个信息渠道。同时抓住两个信息线头,这才叫兼听则明。

  所以,如果皇帝既要掌握信息,又不想被累死,最好的方法,就是对信息渠道进行拆分:一个正式的官僚体系负责干活,再建立一个信息体系从旁边负责监督。朝廷里的官职,从秦朝开始,就设有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这是中国政治制度的一个传统,一直到清代,都有台谏这一支机构。不负责干活,就负责给皇帝提供信息。

  秦朝30多个郡,到了汉代,发展到100多个郡,皇帝的信息负担就太重了,连郡守的名字都记不过来,更别说处理汇报上来的工作了。于是,设立信息监督的大区。汉武帝就把全国分成13个大区,每个大区派刺史,这个“刺”字,就是刺探的意思,只负责刺探信息,报告给皇帝。明面上,担任刺史的官儿,品级比较低,但因为是皇帝的耳目,干的活儿比较重要。

  而宦官,就是皇帝分拆信息渠道的最后的“撒手锏”。宦官作为皇帝最信任的人,虽然不能提供正式渠道的汇报,但是他们在关键时刻提供的关键信息,能够帮助皇帝做出关键的决策。明朝设立的“东厂”、“西厂”,那就是皇帝的情报部门。

  话说,大宋朝960年开国,3年后,统一全国的战争就打响了。战事很顺利,965年后蜀皇帝孟昶投降。但是宋太祖没有想到,到四川去的这些军人太不像话了,天天喝酒、抢钱、祸害老百姓,最后在四川不断激起兵变。

  后来,军中就出现了一个神秘的角色——“监军”,他们负责搜集情报、传递信息、监督将帅和安抚新征服的地区。他们可能什么都不说,却都秘密报告给幕后“主子”,他们就是宦官,是皇帝派来的人,他们的存在,让那些张牙舞爪的军人有所收敛。

  不得不说,宋真宗在用人方面还是有一套手段的,懂得恩威并施,扬长避短,其在位期间涌现一批国之栋梁,比如说李沆、王旦、寇准,各尽其职,各显其能,使得大宋朝政治、经济、文化稳步发展,黎民百姓也算安居乐业。

  古人云:“用人之短,天下无可用之人;用人之长,天下无不用之人。”人分三六九等,肉有五花三层,天下间芸芸众生各不相同。而一个独立的人,实则是一个极其复杂的个体,他身上有优点,也有缺点,具有多面性人格。汉高祖刘邦之所以能得天下,就在于他善于“用人之长”,张良运筹帷幄、韩信领兵打仗、萧何筹划粮草,可谓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这些人也必将“食君之禄,忠君之事,担君之忧。”

  作为今天的一名企业管理者,要具有海纳百川的胸襟与胆识,给年轻人施展才能的舞台,要善于发现他人身上的闪光点,让合适的人做适合的事,要团结更为广泛的群众力量,“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啊!

【审核人:雨祺】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美文摘抄

查看更多美文摘抄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