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群人,不是大白,也不是白衣天使。他们只是穿着红马甲,守在小区的门口和马路路口,顶着酷暑,忍着被居民们埋怨和训斥,依然无怨无悔地守着防疫战线最后的关口。
他们就是大连这座城市的抗疫志愿者。
这群人中有孩子的爷爷奶奶,也有孩子的爸爸妈妈,也有孩子的兄弟姐妹。他们不为名利,只为守住小区最后的一道防线。
许多人不理解,甚至还说,政府会给他们福利,白干的事儿谁干,还那么危险,哪有那么多的高尚情操。
事实上,志愿者没有报酬没有任何名利,一切都是义务服务。
九月份的这场疫情颠覆了大连人对疫情的认知,从最初的漫不经心习惯病毒的存在,发展到惊慌失措,随着感染者和确诊病例的增加,大家对疫情开始了恐慌,提高了警惕性。
我住的地方归石葵社区管辖,开放小区居多,小区里的老人也比较多,社区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比较大,所以各小区急需志愿者。
得知社区招募志愿者,居民们纷纷报名,都想为小区的安全尽一份力。经过选拔,有十四位居民成功入选,而我也成了其中的一员,还是年龄最小的一个。
让我惊讶的是,我们小区的志愿者竟然是社区管辖区域内最多的,这数字足以证明大家对小区对邻里的热爱。
同小区一位在药房工作的朋友,和我一起报名志愿者,经过培训上岗,她被分配做了二线义工,为核酸检测做前台验码工作。
她每天早上六点走出家门,七点出现在我们小区,开始给大家做核酸检测。据她讲,她们每天都在各小区轮回核酸检测,一坐一天。上午两个小区,下午再支援三到四个小区,一天大概做二千多人。
她说,不做不了解,做了才知道,二线的工作强度有多大,她们做的还是少的,有的小区人多,一个姿势一天下来,腰酸背痛,胳膊回家都抬不起来。
小区志愿者队伍中有一位老大姐,是我们的负责人,她合理地安排大家的上岗时间,俩人一组,两小时一班岗,大家按时上岗、接班,风雨无阻。
老大姐,温柔可人,是个老党员干部,曾任职过党支部书记,所以大家都尊称她为书记。每天她也和我们一起排班,但更多的时候她都会在每一班探岗一次,给每一组志愿者照相留念,发到群里,用优美温柔的的语言赏识鼓励大家,语言朴实却很真挚,让志愿者群变成了志愿者之家,大家值班虽然很累但却开心快乐,疫情带来的阴霾也随着她的这份温暖而变得逐渐明媚。
她还趁休息间隙,细心地为大家烙玉米饼,每人一份。拿着热乎乎香喷喷的玉米饼,那份尊重和爱在指尖轻轻地拍打着每一位志愿者的心。
国大药房南石道街店也适时伸出援手,为每一位志愿者提供了医用酒精和一次性手套。社区工作人员也贴心地给大家送来了矿泉水。
疫情无情人有情,患难之中见真情。
这些志愿者生活中看似普通,却在疫情的关键时刻,都能舍小我为大我,挺身而出为居民守护安全之门。
她们为居民收快件,整理菜包,还帮助社区发放订购的生活用品,贴心的服务让所有人刮目相看。
我是早班,定的六点上岗,可每天早上五点半,和我一班的七十多岁的香姐,都会早早出现在大门口。
对进入小区做核酸检测的人群,志愿者们都通过强项记忆,把每一位居民对号入座,严格执行特殊人群登记,上班人群坚持检查通行证,控制非工作人员外出,禁行车辆,禁止外来人员进入的规定,虽然也会遭到居民的不理解和排斥,但因为志愿者们认真负责的态度,居民渐渐从理解变成认可,从认可变成默默地支持。
其中有一件让我最难忘的一件事,那是9月4日早晨七点多,突降暴雨,我以为香姐不会去了,可六点钟我打着伞走到门口,却发现她坐在在雨中打着伞,一如既往地守着大门。
有那么一瞬间,暴雨如注,我们没有一位离开。
初秋的正午,日头更毒,志愿者们没有一句吐槽,依旧顶着烈日,在门口继续站岗。
夜晚,蚊虫垂死挣扎,志愿者们也忍着叮咬,咬牙坚持到午夜零点,才一一回家。
9月10日晚七点多,经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总指挥部研究决定,自9月11日0时起,调整我市疫情防控总指挥部第24号令(以下简称“24号令”)的相关规定。居民们群里争相传告这个好消息,喝彩声,赞美声在各个角落响起。大家纷纷为参与大连抗疫的所有人员点赞。
看着这场疫情已临近尾声,我突然就有了想写写这些志愿者的冲动。
如果不是做了志愿者,我只是在媒体上认识这些抗疫勇士,也没有这么多的感同身受。这次深入其中,才知道抗疫的不易,致敬每一位参与抗疫的人,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你们的灵魂必将被历史载入史册,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
在我的文字中阐述的只是抗疫中的一角,但大连正是因为有这样成千上万的一线、二线、三线人员,才筑起了防疫的烽火线,才让我们在疫情面前可以大无畏的打败疫情,安守大连,安守我们的家园。
让我们为大连有这样的无数抗疫勇士点赞。
作者简介:李雅,曾用笔名雅润,辽宁省作协会员,大连市作协会员,大连市沙河口区作协会员,大连市传记文学学会副秘书长,久里香餐饮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九里香砂锅米线总经理,旗下九里香砂锅米线已经营二十年,成为大连老字号品牌。九里香老口味月饼已运作四年,在大连市场已赢得广大消费者信赖和首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