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欣赏

黄来斌:记忆中的舒城年俗

作者:杨泽云   发表于:
浏览:166次    字数:1576  手机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57篇,  月稿:0

  时光荏苒,如白驹过隙;一转眼,我们80后已进入奔四的行列了。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虽然生活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工作和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少了儿时对年俗的那种期盼与兴奋了,城市的灯火与喧嚣、生活的压力,也少了乡下的那份年俗热闹与宁静。那时候,年关“杀年猪”一件大事,是每个家庭对一年丰收的犒赏,是家庭大团圆、改善生活的最喜悦时刻,承载着多少美好与欢乐­……

  我的老家在舒城县山七镇柯湾村,一个只有1402口人(97年的时候统计数据)的大山区,小时候我们是点着煤油灯、走着石籽小路,翻山越岭十一公里才能到达集镇的地方,那时候每家每户都是土坯房、大人们也不出门打工,都在家里种地、开垦荒山,家庭收入基本是靠茶叶(小兰花)、板粟、山茶油、茅竹、卖柴禾(那时候都是土灶,集镇上没有柴,有人收购)。小时候家家户户都有家禽,家家年年都养猪、鸡鸭、有的是几家共养一头黄牛或水牛等。

  乡下的年俗很热闹,每年很早就开始准备年货,正常腊月二十一就要陆续“杀年猪”了,每家每户都相互帮忙捞猪腿,中午顺便吃一顿杀猪饭,我们山里“杀年猪”基本都不卖,正常从年头看到年尾,因为家家都种地,所以也不缺猪食,有的时候一般大的孩子们都还会在放学后去打点野菜、猪草,大人们用米糠搅拌在一起,用水煮熟后喂猪,因此,年猪都会长到一百多斤,有的还能长到二百斤,杀年猪需要请屠夫,一般四个人捞着猪腿,杀完会从猪后腿处挖个眼吹上气,然后用开水烫猪毛,杀、烫、剐毛成肉一气呵成。屠夫也不收钱,正常是吃一顿“杀猪饭”,自己砍一刀肉带回家,称为“回刀”,小时候特别羡慕屠夫家的小伙伴,他们家可以在门口挂几十条“回刀”肉;杀年猪中最好玩的部位就是猪膀胱了,我们老家叫“尿泡”,很多人家都会扔掉,但我的父亲却用它给我做了一个非常耐玩的玩具,既好玩也耐用,把刚取出的猪“尿泡”用土灶中烧过的柴灰浸一下,除去上面的臊味,然后吹上气晾干,最后染成红色再拴上线,就是一只好看的“气球”了,而且这个“气球”非常耐用,有的时候踩上去也不会破,当时成了其它小伙伴们追逐的对象,很有记忆。

  那时候的猪肉,母亲都会用一个或几个大的缸腌成咸肉,一般腌到四至五天,拿出每条肉穿上线,挂在门口晾干保存,用与正月招待亲友和农忙季节改善伙食,小时候家里都很穷大人们以农活为主,食量都很大,咸肉、猪肝、猪大肠、猪肚都是改善伙食的最主要食材,腌的咸肉用来炸油炒菜,三月三做“蒿子粑粑”非常美味,咸肉的另一个用处就是去探望亲友,正月走访至亲、或长辈生病了通常会带一刀肉(二斤半)再配些其它物品如红糖、奶粉、麦乳精等探望,此风俗一直延续至今,只不过现在都是买现宰杀的肉了;猪尾巴还是一种治疗磨牙的土方,我小时候睡觉老是磨牙,老人们说用猪尾巴炖汤或红烧可以治,因此我爷爷会想方设法从别人家买回来,我也因此吃了很多,当时也因此比其它小伙伴“幸福”的很多;还有猪油也是一种美味,那时候肉食是不能随便吃得到的,妈妈和其它家庭主妇一样,为了改善我们的生活,便把猪油也用盐腌起来,到第二年农忙没菜吃的时候,掏一块出来用碗装上放饭锅里煮一下,然后用咸猪油伴饭,特别的香,妈妈的手艺很好,腌出来的猪油吃很久都不会变味和发黄,现在想来那既是农民的智慧也是母亲对家庭和孩子们的关爱,想想全是爱的味道……杀年猪的猪头和猪尾巴是不能马上吃的,因为除夕时会用猪头猪尾、鸡、鱼等来祭祀祖先,“保佑”家庭兴旺。

  如今,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深入,家乡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村每家每户生活水平日益提升,人们都外出讨生活,我们也搬到了城里,“杀年猪”成了一种家乡年俗的记忆,也是回望过去忆苦思甜的印迹。我们这一代人是幸运的、也是幸福的,现在好多人在城市安了家,也会在老家盖上新房,未来还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去农村发展,我想,到那个时候,原先的年俗也许会重新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

【审核人:雨祺】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美文欣赏

查看更多美文欣赏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