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篇小说

刘民安||《大军西进》之三:造“山”规划

作者:模范画家   发表于:
浏览:2次    字数:6763  电脑原创
级别: 文学童生   总稿:16篇,  月稿:5

  二工区首长和机关驻扎在8号,是指挥和实施整个人造山工程的神经中枢,从这里每天都要发出各种指令和通知,电话电报通过信号不断传送,指挥着数万名指战员的行动,各种会议部署有条不紊,大车小车进进出出,从领导到机关各科室处处是一派繁忙的景象。

  那时候首长们都乘坐的是军绿色的北京吉普,帆布为壳,车内无真皮软座,也没有空调,简朴而实用;还有一部分是苏联嘎斯小车。每当首长下连队,一路沙尘飞扬,就连军区皮定钧司令员和杜绍山军长下来也坐的这号车,跑下来大半个车身便被尘土糊住了。但在战士们的眼中,若偶尔能坐上一次算是“高级”享受了。

  东风基地方圆(包括7号、8号等)地名叫宝日乌拉,在此地带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导弹试验靶场。

  8号亦叫新西庙,早先是旗王爷府,原建筑早已不复存在。1957年起为额济纳旗党政机关所在地,建起了一大片房子。一年多后,即1958年5月,为了支援东风基地建设,按照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指示,内蒙古自治区作出决定,将旗党政机关北移140公里,即现在额济纳旗所在地,当时北迁的旗机关各部门连同当地居民、牧民共有4000余人。其后,东风基地将这里编为基地序列8号。

  8号距离10号(东风基地机关)约18公里。这里环境很好,西北面是连绵的青山头,东面是狭长而宽阔的胡杨林带,弱水河从林中分岔流过,水草丰美,是理想的牧场。这里有额济纳旗党政机关留下的数十排带屋顶的房子,中部有一个大礼堂,礼堂南侧和西侧也散落着多排房子,西南面有一个的七八米高的小水塔。

  二工区机关和几个直属队入驻后,加盖了一些房子,修了灯光球场,也是放电影的地方,并建了军人服务社和照相馆。随后,汽车九团(团部)、修理营(营部)和24医院相继到来,又盖了很多土培房和几排病房。后勤部修理连只分到两排较好的制式房子,连里将车床等较大的维修设备安放在好房子里,自己动手盖了几排土坯房子当宿舍。

  比前面施工部队条件优越的是,由于有水源,这里适合生长各种蔬菜,后来又打了几口井,各单位都开辟了大小不一的菜园子,蔬菜长得很好。就数后勤部修理连的菜种得最好,不但菜地面积大、品种多,还种了一大片哈密瓜和白兰瓜。

  另外,这里还能洗澡。球场东边有一个男女通用的大澡堂子,隔壁另修了一个小浴池,供工区首长使用。不过,宫主任和几个首长爱和战士们打成一片,常到大澡堂这边来洗澡,首长们还叫战士搓背呢。大家一块在水泥大池子里泡澡,完了冲一下淋浴。小浴池也分的不那么清楚,谁都可以进去洗澡。

  8号因有女人和澡堂子而产生了特别的一景:每到星期天,24医院的女军医和护士们三三两两结伴去洗澡,她们端着脸盆从浴室里出来,个个如出浴的美人,秀发披肩,英姿飒爽,引来不少注目的眼睛,尤其是前面施工部队来办事的,不由得尾随而观,美美地饱了一回眼福。

  大澡堂子是男女轮流洗澡,在门旁边挂了一个牌子,正反两面分别写上“男、女”字样,如果轮到女同志洗,烧锅炉的战士翻一下牌子即可。有一天洗澡竟然闹出了大笑话。军人浴池免费,随便出入,平时就锅炉工一人连烧锅炉带看门。恰好这时他正在忙着给锅炉加煤,门口没有人照看。这天上午本来是医院的女同志洗,谁知来了一阵风把牌子吹反了.两个男战士走过来一看,进门后在外间脱光了衣服,当他俩掀开门帘进去一看,才发现里面全是女人,有站着淋浴的,有泡澡的,有梳头的,女人们突然看见两个男人赤条条地进来,吓得本能地尖叫起来……顿时乱作一团,这两个战士也吓傻了,慌忙掀帘溜了出来,连忙穿好衣服,狼狈而逃!

  当然开荒种菜和澡堂子里的笑话是后来发生的事情。

  工区部队承担此项重要的战备工程任务,概因为居延地区自古以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战略地位相当重要。

  (东风航天城)

  据历史记载,居延地区在先秦时称为“流沙”或“弱水流沙”,秦汉以后称为“居延”。1271年元太祖成吉思汗统一中国后,在此设立亦集乃路,额济纳一名即由此演变而来。清康熙年间,也就是公元1704年,土尔扈特蒙古部族首领阿拉布珠尔因忠于朝廷,被康熙封赐牧地于敦煌附近包尔腾地区。康熙55年,其子丹宗继位后,因惧怕准格尔部落威胁,呈请内徙,于雍正九年,得额济纳河流域为牧地。乾隆18年,始设额济纳旧土尔扈特旗建制。此后至今,一直称为额济纳旗。

  额济纳地区平均海拔1000米左右,地势由南向北倾斜。青山头以南为戈壁平原,著名的巴丹吉林沙漠浩瀚无垠;北面为居延盆地,多为砂砾戈壁和沙漠戈壁;东面为戈壁、盐沼、沙丘组成的平原;以西为山地丘陵地带。中部的山峰从东向西绵延而去,使得东、西青山头之间形成了一个平坦的大口子,是居延海与河西走廊之间的交通要道,自古以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历史上,北部游牧民族进犯中原,大多经过这个大口子;西汉著名的票骑将军霍去病就是从这里北击匈奴,直至外蒙古的狼居胥山,兵锋直逼瀚海,即苏联的贝加尔湖一带。

  河西走廊因位于黄河以西,两山夹峙而得名。历史上,河西走廊不仅是古代丝绸之路的必要通道和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而且是中原通往西域的门户。河西走廊指甘肃西北部狭长堆积平原,北起合黎山,南至祁连山,东起乌鞘岭,西至星星峡,东西长达约1100公里,南北仅宽数百公里,最窄处仅有约100-200公里,是中国内地连接新疆和中亚的咽喉要道。而额济纳旗向南正对着的就是河西走廊最窄的蜂腰部,这里是一马平川的硬戈壁大通道,便于敌方坦克群行驶,所以战略地位非常重要。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中苏关系日趋紧张,持续恶化。苏联在中苏、中蒙边界部署了六十个机械化师,陈兵百万,随时有大举入侵之势。可是,全国解放后,我军的战略重点一直在东南沿海,由于当时中苏关系友好,北部边疆一直没有设防。时间到了1964年,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以其政治家的战略眼光预感到中苏爆发战争的危险,毛泽东主席在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我们不能只注意东边,不注意北边……”“我们不要学蒋介石那样,让日本人长驱直入,很快打到南京、武汉、长沙;不要学斯大林那样,让希特勒长驱直入,一下就逼到莫斯科、列宁格勒城下。因此,我们一定要搞多条防线,不能让敌人长驱直入,防止敌人向纵深空降……”他老人家还语重心长地说:“北部没有设防,我睡不好觉啊!”

  为了落实毛主席的战略思想,针对我国北部边疆都是平坦地形的特点,中央军委提出了构建人造山作战工程。构想在靠近边境地带堆若干座人造山,形成隘口,对敌人坦克群实行中远炮火交叉封锁,可以有效阻敌前进,既为后续部队争取了时间,又有利于我军组织反攻,适时消灭敌装甲群。此筹划得到毛主席首肯,他说:“有山的要打点洞子,没有山的要堆山,做点工事。”

  1964年12月,中央军委关于堆筑人造山的工作紧锣密鼓地开展起来。次年1月,中央军委决定成立5个修建人造山工作小组,率先在天津、苏北等地区进行了试点。

  接着,总参和工程兵部对人造山工程制定了详细的设计方案。1967年5月制定了《人造山工程战术技术要求》,从人造山的体量到内外部坑道、工事及外围工事作了具体规定。

  同时军委要求,必须重视和加强北部边疆的战备工作,提出这一战略的背景是:1962年12月26日,毛主席在他69岁生日当天写了一首诗《冬云》:“雪压冬云白絮飞,万花纷谢一时稀。高天滚滚寒流急,大地微微暖气吹。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梅花欢喜漫天雪,冻死苍蝇未足奇。”。诗中流漏出“高天滚滚寒流急”的担忧,又充满着“独有英雄驱虎豹”的豪情,足见当时中国所处的险恶环境。当时的新中国内忧外困,正面临着自成立以来从未有之困局。这边刚刚爬出三年困难的谷底,那边与苏联“老大哥”的蜜月期又走到了尽头。而与此相反的是,美苏关系却渐渐趋于缓和。

  美苏关系缓和,中美关系却日趋紧张。1961年越南战争爆发,1962年蒋介石重提“反攻大陆”。中国深深陷于美国的新月形包围圈之中。面对来自四面八方的威胁,“备战”成了国家这一时期的关键词。尤其是1963年7月,苏联与蒙古签订了《关于苏联帮助蒙古加强南部边界防务的协定》。从标题就能清楚地看出,这个协议完全是针对中国的。新中国长期以来“背靠沙发(苏联)面向东”的战略优势业已消失了。迫在眉睫,中央高层不能不考虑苏联是否会入侵的问题。

  于是,中央军委决定在中苏边界地区进行未来战场建设,并将重点放在打造三北(东北,华北,西北)地区的国防工程上,其中甘肃河西走廊被列为西北地区的防御重点,而额济纳旗地区则成为区域防御的核心地带。如前面所述,该地区处在西北边塞,历史上就是兵家必争之地。而如今当然是防御外敌的战略要冲。这里的地形显而易见:东边是巴丹吉林大沙漠,西边为高耸的马鬃山脉,季节性极强的黑河(亦称弱水),于每年夏季从祁连山北麓蜿蜒向北而下,冲积出一条平坦地带,它的北部有两百公里宽,而南部只有不到五十公里宽。如果苏方机械化部队从这里入侵,可迅速突破我方前线,攻击古浪峡,占领河西走廊的嘉峪关和玉门,在这里可取得油料补给,然后控制兰新铁路线。铁路一旦被占领切断,不但新疆丢失,而且向东的大门洞开,中原腹地岌岌可危。额济纳一马平川的硬戈壁是大规模坦克集群最理想的通道,在没有任何阻拦的情况下,能以平均60公里的时速,仅仅数小时就可从北向南冲到祁连山脚下,从而死死掐住我方的咽喉,切断内陆与新疆的联系,继而威胁华北与首都的左翼。

  对于无险可守的平坦戈壁究竟如何进行积极防御?中央军委会同总参谋部最终确定以人造山为依托,构建大纵深战略防御体系的方案,得到毛泽东主席的同意。总参组织军事和专业人员,通过对现场周密地勘察绘图,中央军委于1964年12月正式批准了构筑人造山工程方案,于1965年1月成立造山工程领导小组,对方案进行落实。1966年5月3日,中央军委命令济南军区负责组建工程兵第二工区,沈阳军区组建工程兵第一工区,与兰州军区共同承担这一重大工程任务。

  遵照毛泽东主席的指示,依据作战对象、战区地形以及有效抵御敌方机械化部队进攻的状况,中央军委要求两个工区部队要在最短的几年之内,从中蒙边界沿弱水河纵深200公里地带,构筑起能容纳一个守备师和一个集团军的野战阵地工程。

  (军人服务社)

  这里还须交代一个背景。

  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毛泽东主席作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的指示后,总参谋部、总后勤部、各兵种领导及苏联专家组成的勘察队,分别在我国东北、华北和西北的广大地区,拉网般的进行勘察选址。经过慎重地分析和比较,于是把综合实验基地的场址,正式确定在金塔与额济纳旗之间的这片亘古荒原。这一带属于内陆及沙漠性气候,北临辽阔的居延盆地,东接浩瀚的巴丹吉林大沙漠,西枕连绵的马鬃山脉,南靠富庶的金塔绿洲。滚滚而来的弱水,从中穿过。两岸地势平坦,地质坚硬,远离居民区,人烟稀少,并有水源,同时,距酒泉、金塔不远,物产丰富,足可满足后勤需求,特别是这里干旱少雨,白天时间长,一年有300天的发射时间,可谓得天独厚,是最佳的卫星发射场地。因而,这片当年的不毛之地,被共和国选定为当飞天圣地,担负起了“通天大道”的历史重任,成为声震四海的“航天城”。

  紧接着,中国人民志愿军20兵团带着战场的硝烟,秘密撤离朝鲜回国,和来自全国各地区、全军各兵种的近十万建设大军一起,悄然进入金塔以北的大漠腹地,拉开了大规模的基地工程建设帷幕。为确保与北京总部长途通信的秘密,基地的通讯代号定为东风。后来,基地也正式启用了“东风”这一名称。

  东风基地位具体位置是在酒泉市金塔县与内蒙古额济纳旗交界处,其中基地的核心区东风航天城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额济纳旗境内的巴音宝格德山下,最早地址在宝日乌拉,1958年为了国防建设,额济纳蒙古牧民近1386人和500多户,迁往额济纳古日乃和马鬃山地区,为国防建设做出了伟大贡献。

  东风航天城中心的老街道有两个鲜明的标志,一个是大礼堂,墙面用红砖砌成,正面造型朴素典雅,是开大会和娱乐的场所;另一个是军人服务社,平常卖一些日用品、副食品和书籍之类。当时是苏联人帮助设计的,至今没有变样。

  东风基地建设的亲历者、火车司机王喜乐说:“抗美援朝回国后参加了我国首个导弹武器靶场建设,我当时担任火车司机,负责拉运发射场建设所需物资。建设发射场,首先要修铁路,铁路铺起来后才能运输建设物资。从酒泉清水镇铺设铁轨是东风基地的第一个动工项目。为了争时间、抢进度,基地组织进行了几个大会战,各单位各部队都开展竞赛,直到铁路通车,大规模建设便开始了。”

  “那时,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生活区没有一栋楼一间屋,部队全部住帐篷。戈壁风沙大,一刮起风来整个生活区就像黑天一样,甚至连帐篷、洗脸盆什么的也被刮得到处乱飞。大家晚上回来,先把帐篷找回来,整理好床铺后才开始睡觉。”

  “你们信不信,大风甚至能把火车掀翻!”王师傅在清水站台上対换乘军列的施工连战士们说,“有一天,我开着火车行驶到一个大风口,狂风卷来的沙子很快就把铁轨埋上了。火车压到沙堆上,加之这个风口正好曲线半径大,火车就脱轨翻车了。吸取教训后,以后我们每次经过这个风口地段,就得把头伸到外面仔细看着钢轨,放慢速度,每过完一趟车半边脸都麻木了,那是被沙子打的。”他说罢,战士们着实吓了一跳。

  他说,戈壁滩上水贵如油。战士们早上起来,每一个人只分一盆水,要用一天。早晨起来洗洗脸,不能把水倒掉;中午施工回来,还得洗脸,这盆水也不能倒;晚上还要用这水洗脸洗脚。由于没有水洗衣服,大家身上的衣服被汗液浸透了,白花花一片,军装用手搓一搓就发出硬梆梆的声响。由于当地没有水井,只能到远处去拉水。所以大家把水看得比油还贵重。

  当时条件虽然艰苦,但大家却不觉得苦,干劲都很大。大伙儿都明白,国家还是得靠自己的技术。人家有,你没有,就得挨打,就得牺牲。所以人们都是以工作为重,以国家的大业为重,宁肯舍小家,为祖国这个大家而奉献。

  东风基地是我国建立最早最重要的卫星发射中心,也是导弹和核武器研究试验的核心机构。两弹一星在这里诞生,航天工程在这里起飞。而建设西北设防工程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保卫边防、保卫东风基地的安全。

  根据平坦戈壁无险可守,便于敌方机械化部队长驱直入的短处,中央军委对西北设防的总体规划是:平地起造八座山体,每座山体形状为双峰马鞍形,长为300~400米,宽为250米左右,高度30~40米,呈自然坡度,前沿的几座山体则更大一些,长达1000多米。按战时要求,在山体内外部修建环形立体工事,坑道纵横交错,相互连通。山体正面及周围设有远程重炮炮位和密布的各种工事及掩体,山腰构筑若干机枪工事;在山体周围建筑台地和环山公路,便于火炮机动;并在山体周围开挖长2000米,宽50~80米、深5米的环形人工河蓄水,以防御和阻挡敌坦克,将开挖壕沟的沙土用于堆山。山体内部设有多条屯兵、生活和作战坑道,每条长约100多米,宽约5米,坑道总长600-1000米,形成多层立体结构。山体周围设坑道口8—10个,每个坑道口设有达数十厘米厚的全密封钢筋水泥大门,坑道内设有指挥室、通讯、电站、水井、粮库和弹药库以及伙房等。山顶设观察指挥所和测远观察所各一个,山体内设有30米高的塔型铁梯直通山顶,并建有防空、防核设施;因顶面比较平坦,可行机动车,战时可作机动使用。护山河沟内外暗堡密布并有壕沟暗道联通,便于战时机动支援,使整个工事以人造山为主构成内外一体的坚固防御体系。在兵力部署上,每座山通常配置1个营,其中1个加榴炮连和2个步兵连,后者一般配备步兵武器、反坦克武器和高平射炮等,兵力约300-500人。主体工事不仅要求能够承受500-1000磅爆破弹的轰击,还要求能防原子、防化学,能打能藏能生活,并在外围一旦被敌方占领的情况下至少坚持半年之久,为后续部队调配和战役部署争取更多的时间,最终打败入侵之敌。

  八座人造山之间相互距离约40公里左右,互为“品”字状分布,前后纵深达200多公里。最终形成各山体互为犄角、互成交叉火力,互相支援,以有效阻挡、迟滞和歼灭敌机械化部队。同时,防空袭的高炮和友邻二炮部队也及时对空管制,对敌空军进行有效拦截和打击。另外,围绕八座人造山,还规划了戈壁滩东西南面的若干自然山体坑道的步兵防御作战工程及武器弹药、各类物资的储存,主要包括马鬃山、青山头、狼心山、大青山、英雄山等自然山体的坑道施工。总之,堆筑人造山工程是战时我军西部防线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战略支撑点,工程规模宏大,由此开创了我军在平坦戈壁进行阵地防御的先河。

  上述全部工程的各项筹备、具体勘测定点及部队任务分工和机械、器材车辆、物资等装运配置,均由兰州军区会同二工区和一工区协调安排。二工区勘计科和工程科则提前派出一批人员从山东赴戈壁滩作好了工程测量及定点工作,和军区有关部门落实了相关图纸,分发到各任务部队。

  此前,在工程将要全面开工时,军委、工程兵部和兰州军区分别将步兵163团、164团、铁道兵30团、工兵102团、132团测绘大队、21军炮团、24医院、军区后勤部修理营和打井队等配属到二工区,总兵力达三万余人。昔日寂静的戈壁滩霎时间铁流滚滚,兵戈铁马,人声鼎沸!

  (待续)

【审核人:雨祺】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中篇小说

查看更多中篇小说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