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

翰墨写人生 紫藤显风骨

作者:心逸   发表于:
浏览:17次    字数:1831  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38889篇,  月稿:0

  上世纪九十年代,因公事与钟秋先生相识,因他能书能画与其交好,后又因有相同的性情和文学趣味与其相知,相识相知已二十余年。钟秋先生书画皆能,书法篆隶楷行草兼擅,画作以花鸟、山水见长。

  钟秋先生自幼学习书法,童子功从唐楷入门。初学颜真卿,深得颜字端庄大方、遒劲,以及结构停匀,擅于避让之精要。后又对柳公权临习数载,深谙柳书刚劲之道。以颜柳为基础,是钟秋少年时期通行的习字方法。多数人学到最后,仍然颜是颜,柳是柳,能兼容者不多。他的过人之处在于能将二者熔为一炉,真正形成当时流行的颜筋柳骨。这也许就是人们常说的天赋,他小小年纪就有如此悟性,能理解颜柳不同的行笔意趣,并能融于一体,实属难得。这不仅因他的悟性好,更缘于他的勤奋。悟性好,他能得颜柳精神,勤奋能让他把颜柳精神活化于书作。中学时期,随着年龄和见识双增,他对书法有了更高的追求,已不满足于唐楷,对隶书的古朴、流畅、柔美产生了兴趣。于是他又从汉隶入手,研习"蚕头雁尾,一波三折"之法。专习两年,形成了颜柳为体,汉隶为用的书风。

  上大学后,随着审美眼界的提升,他深知书法之美古拙第一。于是他进入字的源头,甲骨,金文,大小篆均有涉猎。在大学几年,他在篆书上用功最多,只要展纸写字,必先篆,再隶,再楷,用时最多的是篆书。也因此对篆隶楷不同的运笔方法判然了了。且初步偿试篆隶互用,篆隶入楷,为日后将魏碑用于篆隶有探赜索隐之功。到大学毕业时,已楷隶篆三书皆通,且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参加工作后,工作环境的原因,身边有多位当地知名书家。有以魏碑闻名的,有以王羲之草书成家的。环境影响和当时碑帖流行的原因,钟秋先生又趣入了魏碑。对巜张猛龙碑》,《张黑女墓志》精研不辍,深得张猛龙结体端庄秀丽和张黑女灵动秀美之要旨。一个偶然的机会,他与《爨宝子碑》结缘。被《爨宝子碑》沉稳雄拔,结体严密,以及行笔的丰富变化所打动,更被它含华美于质朴,寓精巧于古拙的精神所折服。面对《爨宝子》,他又一次做起了童子功。工作之余,心思几乎都用在了《爨宝子碑》。有大块时间就临帖,时间不足展纸书写就读帖,不临不读就背帖。潜心研习,心无旁骛。对《爨宝子碑》心慕手追数载,终于破茧成蝶。书作多次被《书法》杂志和《中国书画报》勘登,并赢得业内专家的称赞。被业内主流刊物登载是对他多年砚田耕耘的肯定,极大地激发了他进一步创作的激情。此后的用功,他把主要精力放在了破匠气和追求作品的精气神上。一方面他研究书法理论,在书法美的表达上寻求突破口;另一方面,他阅读了大量的传统文学著作,从诸子百家到诗词歌赋,甚至神话野史无不涉猎,为书法审美寻求精神依托。无心插柳柳成荫,他在诗词创作上同样取得了非凡的成就,被当地诗社聘为常务理事。基于书法理论研究和文化沉淀,加之后来对《孙过庭书谱》,王羲之草书和《于体标准草》的研习,钟秋先生的书作终于完成了华丽转身。书作无论真草篆隶,都有唐楷精神,魏碑风骨。形成了质朴,古拙,厚重,刚健,工而不俗,美而不矫造的书风。正如钟秋先生所说:书法艺术,不是玄学,是实实在在有章可循的线条艺术。这章就是古人的书法精典,舍此必不得要旨,他把循章名之为书法正道。只有守正,才能谈得上创新。无章创新是空中楼阁。看似简单的道理,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细品钟秋先生的作品,件件有魏碑的金石气,又有汉隶的书卷气。真可以用“金石立命,书卷润身”来定义钟秋先生的书作。其楷书获中国书画报社举办的书画人才第一届华夏之星金奖。此后书作参展拿奖,荣誉加身,不胜枚举。中国辞赋家联合会副主席刘长焕先生为赞航天"神十"归来,创作了《神十颂》,由钟秋书丹,此作品被中国航天中心永久收藏。

  近年来钟秋先生兼学作画。先学花鸟,后又山水。得益于深厚的笔墨功夫和文化积淀。无论花鸟落墨施彩,山水擦皴点染,都洋洋洒洒,以书入画,笔墨功夫了然于作品。花鸟多闲情逸趣,山水无论篇幅大小,必可居可游,浸润着文人情怀。深厚的笔墨功夫加上脱俗的立意,极大提升了画作的品位。

  有人曾赠钟秋先生一联:翰墨写人生,紫藤显风骨。用于钟秋先生甚是贴切。他自号石墨,意为钟情翰墨,心如磐石。他已年近花甲,至今满脑子的翰墨书画,满腹的诗书经论,一直保持着中国文人的自信和傲骨。论书画,只顾耕耘,不记名利;论做人,虽多能却处世低调,性淡如菊,不与人争高下。业内界外,名利熙攘,定力若然者实属罕见。细品蕴含于"翰墨写人生,紫藤显风骨"中的意味,唯形容思想如此精纯之人最为精当!

【审核人:站长】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紫藤 人生感悟
评论(0人参与,0条评论) 美文苑
0/0
  • 请先说点什么
    最新评论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高中作文

    查看更多高中作文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