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

访齐云山

作者:竹林俗子   发表于:
浏览:59次    字数:3562  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72647篇,  月稿:7904

  安徽省休宁县境内有一座齐云山,她不与东南边的黄山比雄奇,也不与西北边的九华山比香火,她是一座低调自在的道教胜地。我一直想去看看。不知道是道家的真人知悉我的心思给我创造机会,还是局领导层也有与我一样想去看看齐云山的人出了一个主意,局里组织的考察组就把访齐云山列入行程,我的想法也就实现了,真所谓心想事成。

  2007年1月6日午后,我们一行人自驾小面包车来到齐云山北面的齐云山镇的一个停车场。我们走出停车场向齐云山走去,前面就有一条总趋势从西向东流的江横着,江水澄澈,在阳光下泛着粼粼的波光。这条江叫横江。江上有一座桥,这座桥名叫登封桥。粗粗一看,这登封桥好像是有八个桥墩的平桥。起初我没有多少感觉地从桥上走过。过桥以后,我突然想起,桥不以地为名,而名登封,其中必有故事。于是我就想找机会向当地人打听。

  我们走过山脚下的村庄时都没有找到机会可以询问。接着我们走上山坡了。山坡通道的两边是山地,都种着庄稼。但此时的山地上没有人在干活。我只能默默地向上攀登,我走得比同行者要快些。走着走着,询问的机会终于来了。正当我气喘吁吁地向上走的时候,从山上走下来几个人,。迎面时,对方看我走得蛮快而且气喘,就露出很友好的微笑。提醒我说:“别走太快,上面路还很长,也陡峭得多。”我随口表示感谢后,紧接着就发问:“下面这座桥叫登封桥,而不以地为名,其中有什么故事吗?” 听了我的发问,其中的一个年稍长者就开心地也带有点谨慎地告诉我:“我也是听说的,说这座桥是一个姓古的知府建造的,桥造好的时候,正在举行庆祝通桥的活动时,正好他被提任为‘广东按察副使的文书也送到了。这样,当地的人们就认为这座桥是能够助人步步升高的。据说这位知府为当地民众办了不少好事,这里的民众也祝这位为民办好事的官员能够步步升高,所以‘登封桥’的名字就传开了。” 听了他的话,我很高兴地说:“这里真是好地方,好地方有好桥,尤其年轻人都要多到桥上走走。” 听我这样说,他们也很开心。我谢过他们后,正要向上行,刚才向我解释的这位拉着我说:“我看你很有福相,不要急于走路,我给你看看相好不好?你认为不准不要钱。”听他这么一说,我迟疑了一下,就回答说:“我的相也就这样了,看不看都一样。谢谢你。”说着同行者也上来了。他就转向同行者中的年轻人,我继续向上走。我的同行者也没有人请他看相。虽然看相不成,但他的解释还在我内心盘旋。为官一方,造福一方百姓,就在百姓中树了碑,这碑是口碑,是树在人的心里的碑。风风雨雨消蚀不了。当然为官者却不能为了为自己竖碑而办事,否则实事就少了而表面的虚事就多了。如果大家都追求华而不实的事,社会风气就坏了。

  走过山地间的路,就走上攀崖的石级登道了。这里的山崖很有特色,山顶上长着灌木,很整齐,像巨人戴着绿色帽子。山崖如刀削一般,从削出的石壁看,这山崖好像是一层一层叠得很紧密的石坪构成,层与层之间紧密的就看不出缝隙,好像是不分层的。许多缝隙大些的就形成一个个洞。

  我们傍着山崖向上攀登,来到一处巨石边上,上方刻着“栖真岩”三个大字。石头好像有点红色。三个大字的上方是灌木丛,也有藤蔓,“岩”字就被依稀遮掩着。下方有一个凹进去的窟窿,不知道是天然的还是人工凿进去的。窟窿上部有一个洞。“ 栖真岩”三字的正下方的窟窿里有壁龛。立着三位人像,中间一位穿着黄色衣服,形象最高大;两边两个分别穿红衣和蓝衣,形象矮小些。我没有细看下面一行细小的刻字,不知道这些人是谁。我猜想,既然这里名为“栖真岩”,那就说明岩石的洞穴中栖居着“真人”,而不是神,也不是佛,中间这位应该是某位真人,两边的两个应该是他的弟子或者是助手。何为“真人”?我记得《道德经》中未出现“真人”这个词,《道德经》中只出现“圣人“。《列子》中好像也没有出现“真人”这个词,而只出现“至人”“神人”等。《南华经》和《黄帝内经》中都有对“真人”描述。《黄帝内经•素问》的首篇《上古天真论》说:“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 这显然是从养生健康这个角度说的。《南华经•大宗师》描述的真人大体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不因孤独而背畔本性,不强求成功,不以阴谋获取地位;第二,无忧无虑,无欲无求,身心安泰;第三,生死出入皆顺自然,不留恋生,不惧怕死,不妄求长生。第四,其形象神态,用心专注,既冷峻又温暖随和,平易近人,庄重静寂而不轻飘,彬彬有礼,知物性而善用物,物我相宜,但不会用其极。如果按照这些描述来看,后来所谓的真人能有几个是真的?唐代的栖霞真人、明代的张三丰等人够得上真人吗?我只能相信他们是真人。

  栖真岩边上又有一处石刻,“天开神秀”四个大字刻在高高的石壁上,这字是明嘉靖年间题刻的,字迹很工整端庄方正,有笔力有气势,这里的神秀确实是天开的,是天工之妙,是自然的造化。但是在这里开辟洞府,则是人力所为。人力与天工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呢?按照《列子•力命》的观点,力是胜不过命的,可见“人力胜天工“也是极为困难的。真人主张“不以人助天”,那么这里的石刻、造像等等是否属于”人力助天工“呢? 虽然真人不会以人力助天工。然而,有了这些真人来栖,就有了这些宫观,有了石刻,有了造像。在世人看来,齐云山更加显出神秀了。这就引出了一个如何理解“不以人助天”的问题。“不以人助天”的内涵应该是不要凭着人的主观意志而违背天道地改变天然。齐云山的人力所为并没有违背天道而改变天然,只是顺乎天道做人所能做的事,那是人力助了天工之美,而不是“以人助天”。什么时候违背天道而人为地做一些满足某种欲望的事,那就走向了反面。

  继续攀登,我们来到一石洞口,这石洞好像门,游人从洞中来去。我觉得最神奇的还是洞的悬崖边的石块。这石块简直好像一个大人头上站着一个小孩斜靠着。不细看不想象感觉不到,细看加上想象这两个一大一小的人像非常生动。洞口上方又有一对母子的造像,母亲抱着小孩,而且低头看着小孩,很形象。人们就从这一对母子的下面走过。当然这一对母子不会是圣母和圣婴,是谁呢?不知道。

  接着,我们来到“珠泉雨君洞“。“珠泉雨君洞“下方有同一个人题的字体小些的三字,我猜测应该是”玄龙洞“三字,其中的龙字就不能确定。傍边刻着一首小诗,我想看清其内容,但字迹有点模糊,不能确认,我猜其内容大致是:” 面壁云垂幕,晴空天雨珠;水中含黍离,洞象许谁知。“这首诗写的意思还是切景的。这方石壁上还有”天半晴雨“、”太液玄精“、”新安胜境“等石刻。这些石刻都很切景,但我不知道出自谁的手笔。

  接着,我们来到竖着“三天门“牌坊的地方,牌坊里面有”三天门饭店“。我们没有去看饭店,继续前行去看一座钟形的小山峰。小山峰上立着四方的小亭。我很好奇在这么高的凌空的山尖顶上立着这种没有多少份量的小亭,居然不会被大风吹走,足见建造者的神通功力。这人力与天工的巧妙结合,给人以甚美的享受。

  接着我们来到“太素宫“。《列子·天瑞》:“太素者,质之始也。“,太素宫的这个太素或许取名于此。当然《黄帝内经》中的素问经,也称作“太素经”。太素之义大体是保守天赋之质。这就是真人的根本。这座宫位于山窟窿处,三面有靠,很稳。前面很空灵。宫倒是朴素,没有佛殿那么豪华富丽金光闪闪,这是切合”太素“二字。

  接着,我们来到“小壶天“。这里有一座牌坊,牌坊底下的正中是葫芦形的门洞,门洞的上方横叠着长方形的石条,石条上方叠着矩形的壁龛,壁龛分三格,中央一格有竖放的”小壶天“三字”。两边空着,我想原本应该有人像的。再上方又是一个壁龛,也空着。

  走过牌坊,有一个很大的石窟,石窟的宽大概3.0多米,高估计2.5米左右,进深估计有20来米、石窟的外侧就是万丈悬崖。,站在石窟内千万别低头看,低头看会使人胆战心惊,顿生赶快回头之意,而且回头即见“思退崖”之石刻。悬岩上有泉水流淌,所以又有“石上流泉”、“一线泉”等石刻。我不知道这里有没有发生过游人跌落悬崖的事故,但是我可以猜想这里或许有修道者在这里飞升,修道者修到了最后,自认为已经成了“真人”了,可以“登假于道”了,于是就来这里纵身一跃,飞升了!其实是跌入悬崖了。寻而不见,权且看作飞升不是更好吗?当然灵魂或许真的飞升上天了!所以又有“飞升所”石刻。然而抬起头来向前看却自有一番风景,似乎可以感觉到凡尘世界人流熙熙攘攘,车马奔腾向前,满目生机蓬勃,风光无限。这里的风景无疑可以给人一个启示:凡事不要只看眼底,要站得高,要向前看,看得远。 当然对于权势的把控者来说,向下看也是必要的,“如临深渊”使人谨慎行事,不为所欲为,不狂妄骄纵,不意必固我。

  走过小壶天后,我们的行程也就结束了,我是跟随者,不能自主地去看更多的景致,好,留点余地,以后再来。

【审核人:站长】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高中作文

查看更多高中作文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