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南多山、多水,气候湿润,负氧离子高,造就了一方宝地。池州仙遇山深处的王村,尤为著名,享誉海内外。
近十年间,我们每年都在春秋两季各来一次。每次来,也都要住上十天半个月,既休闲消遣,让自己的身心暂时地安静下来;也会抽空读上一两本书,写一些自己喜欢的文字。
不承想,“疫情”三年……
癸卯年的仲秋时节,我再次地来到了王村。天,还是那片天;山,也依旧是那几座山。村子,却变了,变得令人有些惊讶!
下车伊始,我首先想到的便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牧的诗: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即便,这里没有枫叶,霜也不浓,而那突兀地坠入在山坳里,一种不一样的身临其境,就如同进入了杜牧所创造的“神话”之界。
三年的时光不长,三年……却也在发生着很多个不一般。
记得那几年来时,进山、入村的环山公路,还是石子、水泥混凝土交错铺成的,弯道多,陡坡多,既幽深又神秘。没有山地驾车经验的人,在这样的路上行驶,还真的有些胆怯呢。
现在,还是环山而曲折连绵的路。可是,弯道少了,陡坡似乎也不陡了,清一色的柏油路面,双向两个车道,中间黄线,两边白线,清晰、醒目,好似穿梭在山腰上的一道彩虹。道边的标识标志,弯道处的交通标牌,应有尽有,跟国家级的道路没什么两样。值得一提的是,靠山的一侧,削掉了有危险的泥土与浮石,覆盖了一层铁丝网,防止山体及雨水造成的滑坡。靠崖壁的一边,修建了防护墙,堞垛分明,跌宕起伏,如同长城似的让道路与山崖有了一条隔绝的地带,保障了驾驶的安全。
按照导航的提示,在石台县城出口驶出德上高速,一条县乡公路直入大山的深处,不到一个小时就到了仙遇山风景区。王村,正处于风景区的腹地。
王村很古老,是西汉末年新朝皇帝王莽的后代子孙们聚集的地方。千百年来,穿越过多少辉煌与沧桑,经历过多少阳光与风雨,谁都无法说得清。
王村所处的位置非常优越,既在大山的包围之中,又有一条名曰神龙谷的长溪绕村而过,不仅承载着许多神秘的传说,还留下了令世人惊叹的美景,更是将无穷无尽的福祉赋予了世代延续的村民。
仙遇山是徽文化的发祥地之一,王村的建设一样遵循着徽派建筑的风格。我第一次来时,所看到的民居是清一色的平房或小楼房。所谓的楼房,并不是真正的楼房,而是平房上面加了一层超高的跃层。不过,白墙黑瓦依旧,翘起来的马头檐依旧,徽风皖韵的风格依旧。但是,这些建筑坐落在山坳里,地域狭窄,地面的高低又存在着一定的落差,格局显得很是拥挤与零乱。最明显的问题,是街巷的长短、宽窄不一,分叉的多,断头的多。很多处,都是一人巷、两人巷。再加上生活的需要,乱搭乱建的建筑较为普遍,废水、垃圾也没有得到较好的处理,形象不雅,卫生状况极不理想。
随着旅游产业的发展,乡村振兴的推进,王村的整治与改造在十多年前就开始了,只不过先前的动作不大,基本上都是每家每户的旧房翻新或扩建,整体上没有什么效果。
近几年,王村似乎经过了重新的规划,既考虑村容村貌的整体形象,又从现有格局的实际出发。既考虑了物质生活的需求,也对精神生活有了更多地考量。按照通风顺畅、采光优良、物流便捷、休闲舒适的特点,对全村的建筑进行了重组,拆掉了拥挤处的老房子,尽量释放空间。所有的建筑,重建时都适当地升高了层数,真正地成为三到四层的楼房,在不增加宅基地面积的前提下,开拓了容量,扩大了规模。同时,有序地改造街巷的水、电、路,做到流水入下水道,水电的管线、管道基本埋在地下,路面取直拓宽,并重新铺上石板或条石。在街巷交叉的集中区域,修建了休闲广场,一边做好绿化,一边安装配备了必要的灯光音响等电子设施,让村民的业余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在村头的出入口处,修建了几个大型的停车场,使得游客不再为停车而发愁。
我们下榻的老王家,原本只是三间二层的小楼,现在改造成了七间三层,呈L型的连体建筑,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农家乐”。不仅增加了住客的人数,也让居住的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老王家的门前,有一幢二层的楼房,两家相距不到十米,即便挡不住阳光,也不会阻碍行走,却让人的心理上有着极大的压抑之感。现在拆掉了,有一种开门即见太阳,伸手便可挥舞清风的豪迈,悠然自得的快慰之情扑面而来。
王村背后的神龙谷,是自黄山而来的一条清溪。溪深,两壁大山夹峙,只有抬起头来,才可以望见蓝天。溪长,逶迤而来,峥嵘而去,水清可见沙石与游鱼。溪神,怪石嶙峋,瀑布直泄,石头有故事,瀑布有传说,令人神思。溪险,峭壁悬崖,栈桥环绕,长风如吼,叠瀑如啸,给人震感。
神龙谷自东向西,弯弯绕绕,把一湾溪流输送给了下游的秋浦河。从西端进入神龙谷,第一个景点便是将军岩。这里,处于神龙谷的最低处,峡谷深,悬崖陡,落差大,水流急。沿着悬崖修建的栈桥,几乎是贴着石壁环绕而生。早些年,栈桥是用角铁做成支架,再在支架上平铺木板,成为可以行走的路。由于支架的承载力度有限,只能修得很窄,仅一人可以通过。若遇对方来人,必须有一人站在一侧不动,才可以继续前行。而且,桥下飞溅的浪花,差不多就要淋湿人的衣服了。头顶上纵横交错的枝枝叶叶,完全遮蔽了蓝天,让人心惊胆战。
现在,栈桥还是栈桥,却是从涧底铸起立柱,又在崖壁上凿出深孔,埋上钢梁,做成框架。再用水泥混凝土,浇灌成了一个连体的悬崖阶梯。而且,阶梯的表面,做成了石板铺砌的形态,也染成了石头的颜色,似乎就是山崖的一部分。栏杆也是水泥混凝土浇灌的,一副枯藤朽枝的格调,既沧桑又极富韵味。阶梯的宽度差不多有1.5米,最宽处约2米有余,几乎就是观景台了。行走在这样的阶梯上,如同平坦之途,可以扶着栏杆俯视深涧,无论水流多么激越,水花溅到什么地方,都不会有丝毫的害怕。可以停下脚步看天,看流云怎么从头顶上掠过。可以揣摩将军的形象,感觉将军剑的威力,不必担心“失足”,更不用考虑下一步该怎么走。
王村最负盛名的,是这里的土壤里含有人体需要的一种微量元素——硒。小小的王村,有景,有硒,有清新的空气,有一方静悄悄的热土,吸引了全国各地的人前来休闲养生。停车场上,各种车辆黑压压地一大片。吸人眼球的,是很多自驾游的人,或开着鲜光亮丽的房车,或开着改造后的私家车,成为一道别样的风景。村里的每家每户,无一不是宾客满堂,饭菜飘香。街街巷巷,到处都是一簇簇的悠闲之人,塞北江南的各种口音随处都能听得到。
我们算是王村的老客了,既了解来此住宿的相关细节,也熟悉村内村外的每一处,以及每一个景点。
上午,我们越过村东头的神龙谷,攀上莱龙山临谷的一面高坡,到达李村。再沿着环山公路,迈过几个大弯,回到神龙谷的西端——将军岩。然后,一路向南,差不多500米的行程,落脚在人字瀑的氧吧廊上。或小坐片刻,或站在人字瀑下作深呼吸,尽情地享受着每立方厘米13000多个负氧离子的清新空气。
晚上,我们先在村子里遛一会儿弯,亲耳聆听休闲广场上“歌唱家”们的豪放歌喉,欣赏着“舞蹈家”们的曼妙身姿。接着,我们在沧溪廊桥上坐下来,感受一下神龙谷赋予王村那深沉浑厚的文化底蕴。
我最喜欢的,还是到村子南侧的盘山公路上漫步。路在半山腰上,路上路下皆被绿意葱茏的植物簇拥着。站在路上,既零距离地亲近大山,又可以俯视王村。王村被大山围合着,夜色笼罩,云涌雾绕,让人世间暂时转入了另一种境界。然而,小楼林立,华灯渲染,霓虹闪烁,人声鼎沸,小村子已然成为一座璀璨的城市了。
12 >> 审核编辑:落叶半床 推荐:落叶半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