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作文

那书丢失了几页

作者:英沙   发表于:
浏览:2次    字数:4472  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39726篇,  月稿:6319

  最近发生了一起小事件:我拿到手的书掉了几页。

  书掉了几页应该怎么办?我在网上查了一下。

  百度和360上说,如果是刚刚购买的新书,可以带上书和发票回书店,找售后服务或者售货员调换。当然,也可以自己修理。现在的书都是胶装书,在每一页书纸的底端和边线,都是有页码的;若仅仅是断胶脱页掉下来了,或者散掉了,书页还在,书又比较薄,可以直接用线装订起来;若是比较厚的,可以先剥离封面封底,理清所掉页码的顺序,用胶水沾上,再用线把整本书缝牢。不要用钉书钉装订,时间长了容易锈蚀毁坏。

  我感觉它们有点答非所问。

  事情的真实情况是,这书是我在图书馆借的书,里面有几张书页找不到了,找不到了。如果能找到那几页,我还问张三李四干什么?!

  而且,那书很奇怪,完全没有页码,只要一散落,它们便会混乱在一起,一混乱便完全没有顺序,第一页可能是中间的某一页,也可以是最后一页。同理,最后一页也可能是第一页,或者中间的某页。而且的而且,那书似乎是孤本,我在图书馆找得到第一本,就根本再也找不到第二本。

  所以我不知道掉了哪几页,也不知道其中丢失的内容是什么。

  什么?去购买一本新的?我只是借阅,又不为收藏,为什么要购买一本新书呢?何况,它也实在没有收藏价值。如果要购买,当初就不会借阅了。

  再说了,书掉了几页,又不是我的错,总不至于让我赔偿吧?妥善处理的方式,可以啥也不说,毫不声张,悄悄地把书还回去就行了。所以我绝不会去购买一本相同内容的新书,那没必要。

  我于是懊恼地想,那丢失的几页哪去了?它是在哪个天涯海角流浪,还是遭了毒手,永远离开了人世间呢?

  或许,它们的上面有我的前任、前前任、前前前任读者所关注的重要信息,为了省事,他、或者他们将它撕了下来,留在其身边,当作一种参考资料。这是最好的想象和最好的处理方式,也是几页书最好的归宿。

  又或许,我的前任、前前任、前前前任读者,被书上的某个情节感动得要揩鼻涕擦眼泪,甚至一不留神就突然内急了,手边又正好没有餐巾纸或卫生纸,他就顺手撕了它,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奔向了卫生间。这会儿,它正躺在一个不为人知的纸篓里,甚或直接被冲进了化粪池、下水道,与一些粗俗不堪、腥臭无比的异类混在一起,同流合污,和光同尘,一起走向腐烂,化为泥土和肥料。这或许也是书的一种用途,虽然不雅,但总之还是不为过。

  又不由得想起原先的事来。旧时,油墨似乎是基本上无毒素的,报纸或书页被很多的人拿来包油条、包油饼、包烧鸡、包烤鸭。鲁迅自己曾透露,他的书稿就被拆开包了油条。其中对于书稿语焉不详,那可能是他的手稿,也可能是已经付梓的新书样本。

  文化是个什么东西?文化真不是个东西。它自出生起就缺乏独立性,是个畸形儿。一般而言,它的脊柱严重变形,无法直立,更严重的是,它的膝盖受了膑刑,完全无法凭一己之力站起来。文化的样子,日薄西山、老态龙钟、半身不遂,它一定拄着拐杖或者干脆拄着双拐,一会儿依附这个,一会儿依附那个,唯独不敢堂堂正正行走在路中间,只能靠边扶着墙或者扶着路边的大小树木,颤颤巍巍地走,却硬要走出一步非同寻常的路。

  但文化一旦与油条油饼和烧鸡烤鸭亲密接触,还真成了好东西,文化、油墨混和着油盐味一起被人吃进了肚子里,纸的分子分母也被人吃进了肚子里,那人即使再粗鲁,也跟文化沾起亲带起故来,有了些许文明的味道了。

  如今的印刷品不能包食品了,油墨里含了太多的化学成份,它们很多是有毒的、致癌的,也因此报纸或者书稿不再担负着包裹食品的责任。图书馆的书页经历了无数人的手,上面的细菌成万上亿,疯子才会用它去包油货和烤鸭。现在用于包油货的都是塑料袋,好象很干净卫生的样子,它似乎意味着,在一个科学高度发达的时代,吃塑料永远比吃纸要强。

  可我的难题是,那书上根本就没有撕页的痕迹,胶粘剂在边页上的样子似乎也是原装的。一种可能就是,它们可能在印刷时还在,但在装订时却被工人所疏忽忘记了,这种疏忽忘记可能是无意的,也可能是故意的,总之,它们被漏下了。

  书掉了几页,这样的书难道会影响出版、发行和销售吗?我想是不会的。它只可能是一种失误,不会是大规模出现的错误,也就是说,那一批次的书,绝大多数是没有问题的,有问题的书是极个别极个别的,要不然,百度也不会建议我再去买上一本。

  反过来说,一本书出现大规模的错版又如何?

  现在的书,也不再装了,只要不违反政治基本原则,给钱就出版,其它一概不论,哪管它是发梦癫还是说胡话。撞钱多好啊,撞啥都不如撞钱。文化遇见了银子,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寒暑易节,始一反焉,赚它个盆满钵满。编辑们绝对不会去看书里更为详细的内容,也不会关心它有没有读者,毕竟钱已经装进了口袋,这叫落袋为安。

  那么作者呢?它会对其中的内容很在意吗?我想不会的。他一定是对出书抱有特殊的目的,比如评职称、当资历等等。当然,他也会将它视为赖以骄傲和炫耀的资本,既然要出书,很多事情就不必较真,他既不会讲究效益想收回成本,也不会与人探讨书中的观点。记得有一个作家说,他从来不会回过头去阅读他已经写过的出版的作品,其说法有类如此。

  那么这本书的其他页码呢?如果它们有生命、有血肉、有情感,我是说如果,它们会不会怀念那些掉落的书页?因为在某种意义上,它们是同胞或者同袍呀。

  如果遵上所述,我想它们也不会的,书页对其它书页应该,或者必须是相当麻木的。更为可能的是,这并不排除一种情况:它们当中更有些谁谁谁,正在为丢失的几页书纸而高兴,暗自庆幸自己尚在体制之内,没有被落下或丢掉。至于那几个失踪的兄弟,没了就没了。这就象人群中每天都有人去世,全世界的人根本没有几个人在意一样。当然有时候,一些比较重要或者很重要的人去世,也不排除有少部分人会闹腾一会儿,纪念一场,但肯定终究会偃旗息鼓,慢慢淡忘,以至无人问津。丢了几页,我很希望那书也闹一次。可是那书一点也不闹,文静地躺在那里,就象一潭死水,仿佛从来没有发生过任何不幸的事情一般。

  一本书总体几十万字,丢失的可能是几百字、几千字,绝大多数的字还在,少了几页书,确乎无关大局。一页A4纸四克多一点点,一页书约为半张A4,两克或两克不到。一本书的重量可能是五百多克或者不足五百克,掉了几页,少了十几二十克,正好为书本减负。

  只有我还在牵挂那掉落的几页书。

  然而,我真的在乎吗?

  我深感意外的是,一本掉了几页的书竟然毫无违和感,因为它们并不影响我的悦读。看着手边的书,我绝对没有少收了三五斗的遗憾,也不会因语句不通、逻辑混乱而不忍卒读。相反,我在读书当中,对作者寄予了极大的期待,殷切盼望翻天妙手,与众不同。

  当今,一些写作方式成了约定俗成的东西,叙述方法也相当成熟,一般有插叙、倒叙、补叙等等,极少有平铺直叙的。插叙是在叙述重要事件的过程中,插入另一件有关事件的描述。倒叙是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重要、最突出的片断提到文章的前边,从事件的结束往开头的方向的顺序进行叙述的方法,它的作用是使文章产生悬念,吊起读者的胃口。补叙,也叫追叙,是行文中对前边没有说清楚、没有说完或者说尽的话,再进行一个补充交代。

  我所看到的部分,虽然来得突兀荒唐,来得莫名其妙,来得模棱两可,又焉知不是作者有意为之的插叙、倒叙,再在后面加上一节补叙呢?

  再说,写作手法也各有巧妙。如十七世纪以来,世界文坛出现了古典主义、浪漫主义、批判现实主义、魔幻现实主义、自然主义等等等等的划分。写作技法当中,传统的手法,如聚焦、立骨、悬念、挪辗、巧合、误会等,现代的手法,如意识流、蒙太奇、反讽、黑色幽默、象征、变形、拟人拟物等。五花八门,令人眼花缭乱。即使一本书掉了几页,哪怕它断断续续、磕磕巴巴,也不会影响本书的风格。我们正在尝试各种写作风格,在各种技法中左冲右突,寻找这个移动着的迷宫的最终出路。所以,对本书的风格也会毫不在意。

  现在机器写作正在盛行,对作家们的写作形成了极大的逼宫压力和竞争优势。它们的写法更加复杂多变。机器写作的最大优势,就在于它是基于全方位数据分析之后理性的创作,程序和模板是固定的,写作过程简化、理性,效率极高。但机器写作缺乏感性和知觉。意识流和意识断流是人类的天生本领和知识产权。机器模仿不了意识流,更模仿不了意识断流。

  掉了几页,正是天赐良机。意识流和意识断流给人们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写着写着,那人突然就不见了、找不到了,报告文学一下子就成了惊险小说;写着写着,涵蓄朴素、脚踏实地的语句摇身一变,成了腾云驾雾和天马行空,小说于是成了一篇极好的散文;写着写着,一段一段的话、一行一行的字倏忽不见了,汉字便灵活地解脱出来,象大雁般自由散漫,列队而飞,时而变作人字,时而变作大字,散文也就成了诗歌。你看看,这是多么地好!

  对于那些翻译过来的外国作家的作品,我也颇有微词。

  以前翻译的书,译者如冰心,朱生豪,郑振铎等,中文功底非凡,译文精彩,非常耐看,使我一读上瘾,手不释卷。这就象看古代的美女,一笑倾人城,再笑倾人国,三笑就碰上了我这个假唐伯虎。虽然并未与之灵魂契合,却也乐在其中。

  现在的译作当真难啃。我还是拿老黄历去套它们,可一读时莫名其妙,再读时四顾茫然,三读时瞌睡上头,然后进入梦乡,与周公讨论人生去了。我睡着的时候,书的身体掉在了躺椅边的地上,书的灵魂去了爪哇国,哪里还会有四读。

  唉,读书本为休闲,即使一本书从头到尾语无伦次、毫无逻辑,那又有何妨,大不了不将它放在眼里,更不用说记在心上。

  就象觉者自觉,不觉者难悟;知道的人全知道,不知道的还是不知道,这个社会是不按套路出牌的。循规蹈矩者难以解决温饱,铤而走险者才有出头之日。胡踢闹腾的发了大财,胡搅蛮缠的得了利益,胡说八道的成了专家,胡言乱语的得了诺奖,半痴不癲的呓语者成了诗人。

  我严重怀疑,这些都是他们的人生之书缺页掉页的结果。

  所以,我真心希望出版一本掉页的书,加之我在文字上胡作非为一通,说不定一不留神倒成了文豪。

  人类的灵魂工程即智能教育、生命教育和文明教育,它的依托方式就是书本和典籍。现在这种情况正在剧变,教育与书本脱钩,双方的亲密关系被不断剥离。然后,教育大量大批地与金钱结合,与智能化对接。文化,就象一颗漫游太空的人造飞船,它以利箭般的速度射出,离开了太阳系,与地球渐行渐远。书本的缺页掉页显然满足不了时代的要求,完全无页是必然结果。

  总的说来,书已经不重要了,大多数人对印刷品甚至都不看了。一本书掉了几页,真的没什么。即使它不是借来的,它是我购买的,别人送的,也都行,随便。

  它有头无尾也好,有尾无头也好,头尾健在、中间缺失也好。一页都没有,全部都掉光更好。一个空壳,可以成为一种完全行为艺术,展现出一本书外在的光鲜;一个空壳,也可以成为一种摆设和装饰,最好是让空壳壳装满整个书架或整个书柜,使友人们一眼看起来,我更象很有文化的样子。

  ——英沙,2024.05.29.

【审核人:站长】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美文
评论(0人参与,0条评论) 心怡
0/0
  • 请先说点什么
    最新评论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英语作文

    查看更多英语作文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