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记不清,最早是什么时候读《三国演义》这部书的了。只知道,初读时根本读不懂,仅是粗略地翻一翻,好玩而已。成年以后,断断续续地又读过几次,也还是没有完全读明白。
20世纪90年代初,《三国演义》被搬上了电视屏幕,以其宏大的场面,鲜明的形象,精彩的故事,吸引了万千国人。
令我久久不能忘怀的,是由明代文学家杨慎填写的主题曲《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经著名歌唱家杨洪基先生的深情演绎,真可谓绕梁三日哟。当然,根本原因是词写得太棒了,简直要摄人心魄。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细细品味,浓浓情怀,历历在目。滚滚长江向东流去,不再回头,多少英雄像翻飞的浪花般消逝了。还争什么是与非,说什么成功与失败?一切都是短暂的,只有青山还在,只有日出日落依然继续着。
船上的白发渔翁,早已习惯了四时的变化,难得与朋友见上一面,就痛快地畅饮一杯酒吧!古往今来的纷纷扰扰,只不过是闲谈中的笑料而已。
读来只觉得慷慨悲壮,荡气回肠,平添了万千感慨在心头。
我常想,杨慎生于大明朝的中期,并没有经历过残酷的战争或特别大的灾难,却饱经沧桑,胸怀旷世,写出这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鸿篇巨制。
杨慎,四川成都人,生于明孝宗弘治元年。其父杨廷和为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乃书香门第。他自幼好学,聪慧过人。七岁时,母亲就教他句读和唐代绝句,常能背诵。
明正德二年,杨慎与弟杨惇回乡应试,四川提学刘丙批阅试卷,称其为罕见的奇才。说:“我不能像欧阳修一样,却得到了苏轼一样的学生。”
明正德六年,杨慎二十四岁,殿试得第一,中了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正式登上了明朝的历史舞台。
然而,杨慎的政治生涯却非常地坎坷。他为人正直,不畏权势。武宗不理朝政,喜欢到处游玩。他呈上《丁丑封事》的奏章,指其“轻举妄动,非事而游”。武宗不理,我行我素。杨慎便称病告假,辞归故里。
明正德十六年,世宗即位,授杨慎为翰林院修撰、经筵官。明嘉靖二年,杨慎参与纂修《武宗实录》,充任纂修官。他利用给世宗讲书的机会,联系实际,教育世宗。因其言辞直率,说事坦陈,既失欢于皇帝,又结怨于权贵。虽胸怀壮志,力图报国,却难以施展。
在“大礼议”事件中,杨慎的刚正不阿尤为明显。世宗以“兄终弟及”方式登基,按照皇统继承规则,要承认孝宗是“皇考”,享祀太庙。他的生父只能称“本生父”或“皇叔父”。世宗下诏令群臣议定他的生父兴献王为“皇考”,按皇帝的尊号和祀礼对待。张璁、桂萼等新贵为迎合上意,主张在宪宗与武宗之间,加入睿宗(兴献王朱祐杬)。杨廷和、杨慎父子,以及许多大臣坚决反对,一时不能议决。
明嘉靖三年三月,杨廷和辞官归里,“大礼议”的议论再度兴起。六月,杨慎会同36人上《乞赐罢归疏》辞职。七月十五日朝会集议时,张璁斥责廷臣欺君,吏部尚书何孟春责难张璁,群情汹汹。罢朝后,何孟春率百官力争。杨慎甚为激动,说:“国家养士百五十年,仗义死节,正在今日!”并约集同年进士检讨王元正、给事中张翀等人,在金水桥南,称要抨击不和张璁据理力争的人。何孟春、金献民等人奔走相告。九卿、翰林、给事中、御史、诸司郎官、六部大理等229人,在左顺门前候旨,直到中午都不肯退去。世宗大怒,将带头的学士丰熙、六科给事中张翀、十三道御史余翱等8人打入诏狱。杨慎和王元正在金水桥、左顺门一带大哭,抗议非法逮捕朝臣。世宗下令逮捕五品以下的官员如杨慎等134人入诏狱,加以廷杖。杨慎于七月十五日被捕,十七日被廷杖,死而复苏;隔10日,再次廷杖,几乎死去。随后,充军云南永昌卫(今云南保山县)。
就这样,杨慎被放逐于滇南的“蛮荒之地,瘴疠之乡”,蹉跎了漫长的30多年,72岁故于昆明。
杨慎是中国古代不可多得的一代文豪,号称明朝三大才子(杨慎、解缙、徐渭)之首,是著名的博学家,在天文、地理、生物、医学、理学,以及书法等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诗词、曲赋、散文等无一不精,著作达400余种,仅诗词就有2300多首。
杨慎的诗,初时浮华,且伤感艳丽。入仕后,尤其是经历了“大礼议”事件,诗风为之一变,思乡怀归,感事忧生,情真意切。
杨慎的词,既清新靓丽,又宏通开阔,豪迈与婉约并重,受苏轼、辛弃疾的影响较深。《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就是最好的例证。
据说,这首词写于明嘉靖三年,是其所著《廿一史弹词》中的第三段。是在什么状态下写成的,为什么要写,已经无法考证。
杨慎生长在和平的年代,却生活在动荡的岁月里。年少时,春风得意马蹄疾。中年快意,奔波在红墙内外。老年失意,以病弱之体,跋涉在荒野边塞。其落差之大,其身心的变化之巨,犹如泰山死海,令人唏嘘。
尤其是“大礼议”事件,甚为荒唐,却又是抹不掉的耻辱。身为朝廷大臣,向皇帝提意见和建议,是分内之责。皇帝不接受,不同意,可以置之不理,可以批评指正,直到撤职。
大明朝是汉人自己的王朝,对朝政持不同观点或是强烈反对者,居然发明了“廷杖”之罚。什么叫“廷杖”?就是大庭广众之下,扒掉裤子用木棒打屁股!真不知道,朝堂为何地,文明为何物。宣扬了几千年的谦和、儒雅、方正等孔孟之道,都到哪里去了?
如同涅槃重生,杨慎既饱览了巅峰上的俊美风光,也看透了深渊里的层层迷雾。才让他有机会,有时间,重新审视世界,重新思考很多不得其解的问题。
杨慎是饱学之士,对亘古的华夏文明不可谓不熟,对历朝历代的兴废荣辱也一定有着很深入地研究。尤其是秦汉以来,战争连连,人民疾苦。而朝代更迭,江山延续,时分时合,就像走马灯似的令人眼花缭乱。
忽然间,杨慎的眼光褪去了世俗的偏见,身体立马长高了,好似站在喜马拉雅的最高处,环顾四周,古往今来,东西南北,阡陌河流……“一览众山小”。
秦始皇手挥七星宝剑,灭六国而一举定邦;楚汉争雄,刘邦一曲《大风歌》挽狂澜于既倒;武帝金屋藏娇,宠子夫而驱卫青统率大军,横扫西域。王莾篡汉,刘秀复朝;董卓干政,王允设计;曹操举旗,袁绍设盟;三国并立,司马一统又分南北……几场战争,一杆锦旗。几票人马,一代江山。一幕幕,一桩桩……多少个过往,多少个瞬间,经久不息,如火如荼,若烟若雾,既渺茫深沉,又如白驹过隙。可以感觉,却又触摸不及。
杨慎看在眼里,摁在心底,不由得搅起一腔波澜。他的脚底下,浩荡长江,波涛汹涌,滚滚东去。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周瑜、关羽、张辽……的卢马一跃跳潭溪,巧借东风火烧赤壁,白帝城洒泪托孤……羽扇纶巾,横刀立马,笑傲江湖……数不清的英雄豪杰,说不完的精彩故事,却又如烟云散去不可挽回,几近空无。有几人能说得清,谁是赢家,谁是输者?长江依旧,波涛依旧。还有那船上的渔翁,摇着桨橹,透过烟雾,任你千般变化,任你阴晴圆缺,只管捕获着鱼儿。闲下来了,喝上两杯小酒,岂不优哉游哉。
《三国演义》成书于元末明初,作者是著名的小说家罗贯中,还来不及仔细考量勘误,已广布人间。清代文人毛纶、毛宗岗父子在批阅、整理此书时,对杨慎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推崇备至,将其缀在书前,提纲挈领,是很多人始料未及的。就连杨慎,恐怕也未必想得到。而且,杨慎与罗贯中没有交集,他俩之间隔着150年的时空。杨慎是否读过《三国演义》这部书,也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当阅读《三国演义》全书,再品味《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一词,就会发现,三国人物万千,计谋百出,连环相扣,跌宕起伏,却都在杨慎的股掌之间,完全被他高度地概括与浓缩在几十个文字里了。其思想,其灵魂,其精髓,无论广度与高度,都有了更深层次的挖掘与发展。以此来开篇压卷,当之无愧。
杨慎之前,历代的大文豪、大诗人有很多,如李白,如苏轼……只是谁也没有杨慎的角度独特,思想超脱。更不能比的,是其手法绝伦,一气呵成,一吐胸中之块垒。
滚滚长江,自天而来,永远流去,永远流去!
2021年10月6日写于合肥翡翠湖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