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作文

战争的新形态和新动态

作者:英沙   发表于:
浏览:103次    字数:6489  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38889篇,  月稿:3

  不管你承不承认,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科技革命一直在,或正在改变战争的形态。科技革命使军事科研走向战争前端,武器体系和战争界面正在潜移默化地发生巨变。

  在古代,战争形态的发展演变是渐进的,一般而言,旧的战争形态过渡到新的战争形态,需要很长时间。中国宋朝初年发明了火药;成吉思汗西侵后,十四世纪末期,东方的火药和火器制造传到了阿拉伯地区,并陆续散播到西方。从火器使用到成为战场中的主战兵器过程,大约经历了五百余年。

  那时,欧洲正处在封建主、农奴主混战时期,内战、外战频仍,面海国家当中,出现了以掠夺为生的海盗。这些人惊异于火器对争夺地盘和抢掠时的威慑作用和有效战力,群起而追捧。很快,火器被成规模成建制地配备和使用起来,他们在东方火器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它的功能,提高了单品的质量。但此前或此后的一段时期,制作枪械者仍然是手工作坊。

  在过去一百多年里,战争形态从冷兵器战争到火枪炮战争,再到半机械化和机械化战争,再到半信息化和信息化战争,其进化速度和程度已经远远快过了人类自身的进化。

  十九世纪中叶,欧洲资本主义兴起,机械工业得到迅猛发展,枪炮制作开始进入机器生产阶段。维京海盗的后裔不甘心在商贸中落于东方的后手,遂以强大的近代武力向北非、西亚和东方侵逼,掠夺成为他们暴富的手段。

  二十世纪的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战,又使战争机器的研发不断提速和高速运转,大工业化生产武器成为强国的必由之路。

  这个阶段,冷热兵器的不对称的局面已经有所打破,但强者恒强、弱者恒弱的态势仍然存在。

  二战后,原来被西方奴役的西亚、北非和东方相继完成了民族自救和民族独立。特别是东方的中国,经过数十年的发展,赶上了第三次和第四次工业革命。核武器的出现,使东、西方的战力达到了一个相对的平衡。

  这种跳跃似的进化,我们把它总结为:

  十六至十七世纪的第一次科技革命,促进了火枪和火炮等的发展,战争形态从冷兵器战争转变为热兵器战争。

  十八世纪的第二次科技革命,促进了铁甲战舰和机枪等的发展,战争形态从火枪炮战争转变为半机械化战争。

  十九世纪的第三次科技革命,促进了飞机、坦克和航空母舰等的发展,战争形态从半机械化战争转变为机械化战争。

  二十世纪上半叶的第四次科技革命,促进了导弹和核武器的发展,出现了核战争威胁和冷战对抗。

  二十世纪下半叶的第五次科技革命,促进了电子武器和精确制导武器等的发展,战争形态从机械化战争转变为半信息化和信息化战争。

  未来战争怎么打,或者怎么打赢,肌肉的力量在战争中越来越微不足道,徒手战术或者肉搏更不是战术主流,再也不会取决于面对面的决斗似的硬杠方式了,却越来越多地体现为大动力、多兵种立体化联合作战,机械化武器装备成为主战兵器,战场的空间必然扩展到人类武器力有所逮的任何地方。

  2021年6月7日,中国军方的094C核潜艇在渤海水下试射,当它如蛟龙一般破水而出,挥扬出滔天巨澜,直冲云霄的时候,世界军事强国都从骨子里意识到,中国的战略反击能力已经无人能敌。

  巨浪4洲际潜射导弹获得巨大成功表明,一枚导弹可携带六致十枚核弹头,它的最大飞行航程达到一万五千公里致两万公里,足可以毁灭美国一至两次,英国三至五次。094C核潜艇具有航程远、下潜深、高静默、低磁性等特点,一次下海最远可包地球两致三圈,综合指数超过世界最新型潜艇。从潜艇发射的导弹射程远,速度快,无法拦截。试射中,从水下发射到击中目标,仅仅有数分钟。

  洲际导弹的水下远程核打击能力超前,呈现出射程远、飞行速度快、无法探测、超磁性、宽频辐的特性。中国离岸距离日本约700公里,东风41,五分钟可完毙日本。数枚这样的导弹,就能完全覆盖美国全境和美国在全球的任何军事基地。

  中国洲际导弹的远程核打击能力大大超出西方预料。美利坚合众国顿时有了一种被子弹上膛的机枪顶在后腰的感觉。

  但这是远远不够的,因为,用核往往意味着自杀和作死,与敌人同归于尽。谁也不敢冒然开启核战端。因此,在某种程度上说,超限战不可能存在。

  但树欲静而风不止,常规武器的开发研究一直没有停歇,反而日新月异。在交战方相当理性、相当默契、非常受限制性的常规武器优势下的对敌攻击,成为了所有军事强国的新课题。

  新一轮科技革命孕育的一些重要科技成果已经展现出良好的军事应用前景,持续触发新质战斗力的生长点。物联网技术促成战场万物互联,为建立泛在化的传感网络体系奠定了基础;大数据处理技术在军事预测、情报分析、辅助决策等方面呈现出独特优势,成为现代战争制胜的重要推手。

  以云计算为代表的分布式并行网络计算技术,为体系对抗提供了新引擎;量子通信、认知无线电、移动互联网、太赫兹通信等技术,为实现复杂电磁环境下大容量数据传输创造了新条件;人工智能技术迅猛发展,一些领域有关指标达到或超过了人类水平。

  与此同时,生物计算机、光学和量子计算机、基于非硅材料的新型计算机技术,将打破摩尔定律魔咒,迎来信息技术发展的新纪元;军事航天、高超声速飞行器、激光武器、无人作战平台和战场机器人等技术快速发展,体现出相对于传统武器的压倒性优势;电磁轨道炮、低可探测、超空泡、机械外骨骼、系统集成等技术日趋成熟,都有改变未来战争面貌的巨大潜力。

  恩格斯曾说:“军队的全部组织和作战方式以及与之有关的胜负,取决于物质的即经济的条件:取决于人和武器这两种材料,也就是取决于居民的质与量和取决于技术。”现在,谁拥有了科技优势,谁就能掌握军事主动、赢得制胜先机;谁忽视了科技进步,谁就会陷入落后挨打的被动局面,甚至一败涂地。

  现代和未来战争主要作战力量是以科技为支撑的各种各样的无人军事装备,战争已由互撕演变成一场“不见面”的游戏。

  2016年4月12日,美国国防部部长助理史蒂芬·威尔比在国会的证词中提出,美国“第三次抵消战略”重点发展形成六大能力:

  一是多维分布式、远程打击实现作战效能的能力,加强单个平台独立作战能力,同时将平台分布式部署,实现多维分布式远程打击;二是利用作战距离、精确性及速度把握并维持先机的能力,重点开展高超声速武器化、高超声速作战平台等技术研究;三是利用分散、新型的作战防护样式加强生存能力,分散部署海空基作战平台,推进海军一体化的防空火力;四是大规模集群数量优势能力,以大量低成本、自主协同的飞行器,构成侦探打击一体的联合体,形成协同作战能力;五是发展新型分布式机动和近距离作战能力,主要利用动能武器、电子战武器、网络战武器,实现分布式机动作战和近距防空作战;六是适应复杂网络攻击和电子战环境下的更强作战能力,主要是提高信息网络平台的抗干扰能力和在电子战对抗环境下的适应能力。

  201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70周年,盛大的阅兵式上,成建制的军人走成了横平竖直,步调一致。国外评论称,这些钢铁般规范化、纪律化和同步化的军人,象极了战争机器人,简洁、威严、震撼,锐不可当。

  事实上,中国正在向战争前缘的无人化迈进。

  无人作战装备普及之后,人与武器将逐步分离,人由战争的前沿不断隐退,主要负责战略决策和战役指挥;机器走向战争前线,成为战术层面的主要执行者。关键在于如何让人能够从作战的各个任务人机的自主和协同技术。

  2010年前后,很长一段时期,中国悄然在民间招募航空飞行器爱好者,并将他们吸收进国家队,目的就是利用他们熟悉的平台和经验,广泛地试验无人飞行器及各种配置装备,这标志着中国军队正在向无人机的战争模式迈进。

  无人机的的大量使用,可以将士兵的伤亡降到极致。而且每一架无人机,可以携带多枚导弹甚至分弹头,飞临敌阵,进行轰炸或者定点清除和打击。无人机的操作,关键在于实现人机灵活交互,实现有人机对无人机群“一对多”的操作,并能使无人机集群具备在复杂电磁环境中的执行任务能力。

  战争中,机器和电子技术成为战争中作战力量的施行者,三无战成为主战场交战的主要形态。

  所谓三无战,即无人、无形、无声的战争形态,是各类无人、隐形、电磁、定向能技术以及相应的物化装备对未来战争的形态塑造。当然,所谓“三无”仅是一种极而言之的说法,任何时候都不可能做到绝对的“三无”。

  无人战,就是大量运用机器人、无人机、无人船、无人潜艇等自主无人装备,部分代替有人作战岗位直接用于一线搏杀。机器人士兵、无人车船等装备也陆续走上战场,战争将由人类的直接冲突异化为“类人物质”的间接对决。

  无形战的技术支撑主要包括隐形和微型技术。隐形技术就是利用隐形材料降低飞机、车辆和舰艇等装备的雷达、红外等信号特征,使其难以被侦察发现,从而实现隐蔽攻击的效果。纳米技术的运用能够创造出微型卫星、微型弹药等微型化武器装备,这些“微型军”将把战争引向“微型或趋微型时代”。

  无声战主要是利用激光、粒子、电子、消声、网络、纳米等技术,使各类军事行动无声无息。在“三无”技术的发展运用中,美军始终走在世界各国的前列,据悉美军已经有上万套各类机器人投入实战,并计划到2020年,除预警机外的所有飞机都实现隐性化。

  以往的战史中,无论主战装备新旧、无论战争规模大小,人和武器始终是战争的主体因素。未来战争与现代战争有着同样的交集,依然是交战双方的人、武器和时空战场,这三个基本点没有变,但立足点却在不断变化着。

  未来战争除了武器本身,它的形式亦将是一种全新概念。新概念从新理念、新技术、新材料、新战例研究中转化而来。AI技术的发展,使雷达的自适应能力增强。另外,还出现了量子通信和量子雷达的新概念。

  伊拉克战争给人们的印象是,隐身飞机像幽灵一般攻入伊拉克。这导致诸多国家都对隐身的技术进行研究,提出了材料隐身、外形隐身、不同频段的电磁隐身,等等。后来又提出了双站无源雷达反隐身技术,利用空间已有的电磁波进行雷达工作。隐身与反隐身技术的概念还在延伸,远远没有结束。

  AI军事化带来“极速战”。随着人工智能和其他新兴技术的出现,那些对战争的经典定义可能会发生变化。在根本层面上,战斗、战争和冲突是在时间层面上的竞争。一直以来,战争一方总是在战斗的终极较量中快过对手,从而赢得胜利,二战时,希特勒的闪电战就是依赖于强大的机械化兵团。而在新的时代,人工智能将大大改变战争速度。它不仅会强化人类在冲突中的作用,而且会前所未有地利用技术。飞行器的飞行速度提高,也是朝“极速战”方向发展。

  2021年10月底,中国试射成功的高超音速导弹,精确制导能力和有效突防能力极强,令西方冷汗涔涔,反响之后,是两股战战的死寂。因为,以往研究的任何导弹拦截系统,在它的面前已经形同虚设。

  新概念战争,是指在技术推动、理论创新、结构优化、实践催化的共同作用下,使得战争在新空间、以新方式呈现出有别于传统战争的新形态。它不是特指某种孤立的作战样式,而是与传统战争有着密切联系。

  深海战,就是依托深海空间进行的战争行动,是海战的纵向延伸。未来深海战可能采取的作战样式将主要有深海作战平台攻防,深海与海面、陆地、空天战场对抗以及深海与其他空间的一体化作战等。

  深海空间将成为继陆、海、空、天之后的战略新领地。在深海部署作战和保障基地、水下航母、无人潜艇、机器人部队、海空两用无人机、潜射导弹以及定向能等武器系统,将会引发海战乃至整个战争面貌的巨大变化。

  美国正抓紧实施海底作战实验基地建设,并准备将部分设施布设到大西洋底的山脊上,逐步完善其深水基地网。日本投入巨资发展深海探测技术,现有的深海探测船、载人深潜器等处于世界先进水平。俄罗斯、英国、法国、德国等也加紧了深海潜艇的研制和部署,以期获得深海军事力量发展的先机优势。

  极地战,就是在南北极地区进行的军事对抗活动。南北极地区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并且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极地新航道的开通将对全球地缘政治带来深远影响。近年来,环北极国家纷纷出台各自的北极战略,不断强化极地军事力量建设和相关军事活动,北极地区正成为世界军备密度较高的区域之一。

  2013年,俄罗斯开始在北极地区部署空天防御部队,并计划于2018年前完成综合导弹预警网络建设。美国更是不断加强北冰洋地区的核潜艇巡航和卫星侦察活动,极力拉拢更多北约国家介入北极争夺。在南极地区,早在1908年,英国政府就提出了对南极的主权要求,此后又有多个国家对南极提出主权要求。2005年,美国五角大楼组建隶属第13航空队的南极支援特遣队,不断加大对南极地区的军事准备和军事研究力度。此外,俄罗斯等国的军用飞机也频繁光顾南极上空。目前,在《南极条约》等国际条约的制约下,南极地区暂时处于相对平静之势,但在巨大利益的诱惑下,未来依然存在爆发大规模军事冲突的可能性。

  大型破冰船、核动力潜艇、新型防寒服、特种武器装备以及专门的作战部队,日益成为相关国家在极地争夺备战中重点发展的装备力量。未来,一旦两极地区脆弱的战略平衡被打破而爆发大规模军事冲突,将会对世界格局乃至人类社会带来剧烈冲击。

  制生战,就是通过争夺以生命微观空间为结构基础的军事生物科技运用的优势控制权,在有限杀伤和生命操控的前提下实现战争目的。在以基因技术为代表的现代生物技术的推动下,人类逐渐开始了对生命微观空间的探索发掘。

  2000年6月,有史以来“最了不起的图谱”——人类基因组草图绘制完毕,标志着人类向自身微观结构领域探索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未来,以生物科技为支撑的生命功能竞控的制生权战争将成为重要的战争样式。与传统生物战相比,现代生物科技支撑下的制生权战争通过超微、非致命、可逆的生物军事打击,实现对生命某些关键性状的操控,以达成屈人之兵的战争目的,具有范围精确、毁伤有度、强度可控的特点。具有大规模杀伤性特征的基因武器一旦投入实战运用,将会给某一族群乃至整个人类社会带来毁灭性的后果。

  2019年末至今,肆虐人类的新冠病毒,被人们怀疑泄露于美军的某个生物战试验基地,美国和西方在此类病毒问题上的闪烁其辞和有意无意的露出话风,使世界为之警觉。

  脑控战,就是敌对双方围绕思维认知领域展开的对抗活动,其目的就是通过影响、攻击、干扰和控制敌对人员的思维认知,以迟滞对方军事活动甚至使其放弃对抗。脑控战与传统战争形式存在根本性的区别,或许将是战争博弈的终极形态。脑控战包括初级和高级两种形态,初级形态的主要手段有心理攻击、舆论造势、谋略对抗以及诱惑欺骗等等,是一种重要的辅助作战手段。

  2007年美军曾在伊拉克北部和萨德尔城地区先后对脑控武器进行了试验性实战运用。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为脑控武器的实现提供了强劲的技术推动力。未来,随着神经科学、脑机接口、生物医药等关键技术的发展,认知领域的终极较量终将到来。

  一种称为地球切片技术的新军事战法颠覆了人们的认知。

  Google让我们连接到无穷的信息,GoogleEarth让我们探索整个地球。许多人在GoogleEarth上寻找自己的家在哪里,找到熟悉的街道、熟悉的楼房,或者找自己的学校、办公室在哪里。整个地球大概被制作成2800万个这样的切片,而军事学家们将它细分得更多更小。

  以地球物理学为例,科研人员通常在做三维切片图的时候,比如重力、磁异常三维反演,地震速度剖面+地形图,热液循环三维数值模拟(CFD范畴),地球动力学三维模拟等。深耕地球,可以使地质科技推向高级发展,但也会使毁灭性的军事技术提得更高。经纬度和坐标轴参数的使用,使地球切片技术更加成熟。

  地球切片技术,可以脱离卫星,通过向连接无人机的电脑终端输入地理环境进行分图比对识别,实现远程打击。即在所有的卫星都被致盲的情况下,智能化的导弹在飞行中不断将储藏的信息快速阅读出来,并与实际“看到”的地形地势地貎、城市街区环境等进行对照,从而在非常纷繁复杂的战场中找到它的攻击目标并一举摧毁。

  以上为热战的若干形态,事实上,第三次世界大战早已开打。从更高的维度上说,现代战争将是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科技等方面全方位的立体化对决,这是无数领域中完全没有硝烟的战争。

  ——2021.11.17.

【审核人:站长】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文艺 文学
评论(0人参与,0条评论) 美文苑
0/0
  • 请先说点什么
    最新评论
    2022-01-19 20:59
    圆圆
    从有人类历史以来,战争经历了多种形态,从冷兵器到热兵器,再到现代化的利用科技作战。每一次科技革命也彰显着国力的增强,譬如中国,在军事上不断进行信息化的研发,使国家变成了世界上的军事强国。
    来自·福建省福州市
    回复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英语作文

    查看更多英语作文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