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制度可以把坏人变好,当然,坏的制度也可以把好人变坏。儒林的悲剧,是让对的人遇到了错的制度,于是,他们也成了错的人。淡水的池塘养不出海里的鱼,儒林内的世界也透不进儒林外的光。
在儒林的世界,人们把张扬当作名片,虚伪披作衣裳,清廉正直被拒之门外,功名利禄却登门入堂。此书中,最讽刺,最荒诞,却又最令人深思的两个人是谁呢?杜慎卿与杜少卿!他们就像一块磁石,永远处在相反的两极。一边紧贴着儒林内的世界,另一边却向往着儒林外的天空。
一边是杜慎卿,典型的中国封建社会知识分子,书中说他“面如傅粉,眼若点漆,温恭尔雅,飘然有神仙之概”才华更是诗如李杜,赋比宋屈,是江南数一数二的“才子”。正是这位“才子”,不仅生性风流,并且其风流雅好更与常人不同——独好男色!这么一个近乎变态的人,在当时却名气甚广,甚至备受推崇!这正是在错误的制度下造成的一大弊病:假风流,贪图功名,却故装高洁;伪名士,歧视妇女,却以此为荣!封建社会的病态在他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而他只是千千万读书人的一个缩影!倘若如今社会上都是这些迂腐的、封建的、病态的“名士”。社会如何进步?文化如何传承?知识又如何传播?我唯一庆幸的,是如今的社会已遵循历史的踪迹,迈向了自由、民主的复兴之路!我害怕成为杜慎卿,害怕成为儒林的下一个悲剧!
一边是杜少卿,书中最明显的正面人物。在这本书中,他俨然一朵莲花——亭亭立于污泥之中而不沾染它的污秽。但是,没有根的树长不高,没有源的水流不长,没有了现实依托的杜少卿注定只能成为一个空想!纵便他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纵便他尊重女性、慷慨大方;纵便他豪放济世、宛如一位圣人临场,他也是作者对时代的不甘与愤怒下创作的一个空想。因为他太完美了。完美地超脱了现实的范畴,只能在理想的国度下散发自己的光芒。这又是儒林的悲剧!因为它的悲剧中蕴含着希望与光明的种子,但这种子却没有它扎根的土壤!这是儒林的又一个悲剧!如今,再度回首这段不堪的历史,我们都明白我们不会成为杜少卿,但我们是否应该努力,应该奋斗,努力让自己在某些方面成为杜少卿?他不能成未来的种子,但是我们可以。我们要汲取杜少卿身上的希望与力量,让我们的祖国更加强大辉煌!
儒林的悲剧已然成为过去,现实与理想,黑暗与光明,堕落与进步,复杂交织在那个时代的角角落落。我们不能让悲剧重演,让历史重现,而应该让未来成为希望的明天。理想的种子开不出现实的花,现实的种子钻不出理想的萌芽。儒林的外面是光明的世界,儒林内的人们却习惯了黑夜。任由自己深陷在泥沼的中央,试图为儒林的悲剧画上一个完美的终场。好像人们的奋斗与抗争谢幕后,追寻光明与自由时的呐喊仍余音绕梁。 渭南市实验初级中学八年级任天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