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由中国作家协会网络文学中心、北京作家协会和书旗小说主办的晨飒《金牌学徒》作品研讨会在线上召开。中国作家协会网络文学中心主任何弘,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周敏,阿里巴巴智能信息书旗事业部原创中心负责人王伟,以及欧阳友权、陈定家、黄发有、周志强、周志雄、李玮、张颐雯、行超、桫椤、许苗苗、夏烈、翟羽佳、高翔、李强、湘人李、黛斯耕读、潘俊羽等评论家、编辑、读者和网络作家等20余人参加。中国作家协会网络文学中心副主任朱钢主持研讨会。
《金牌学徒》描述了青年人孟荣在父亲去世、家道中落的情况下,投身于技工行业,经过不懈努力、刻苦钻研,在技术上一路进步,并最终成长为全面的技术人才,为社会、国家做出贡献的故事。小说时间跨度20余年,聚焦中国新时代普通劳动者的个人经历,以丰满鲜活的人物和充满生动细节的故事,写出了当代技工生活,展现出职业教育对中国工业进步的巨大贡献。
何弘表示,科学技术作为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在当今社会发展中的意义愈加凸显,《金牌学徒》书写了我国工业发展的生动实践,是一部反映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精品力作。这部作品把“升级闯关”与工业发展的实际结合在一起,通过车、磨、铣等一系列工厂车间运转场景的细致还原,串联起主人公孟荣的“升级”历程,并以孟荣个人的成长进步反映出时代的奔流不息,是网络文学现实题材创作的重要收获。
技术工人、职业教育与中国工业实力的共同成长
《金牌学徒》致力于展现时代变迁和不为人所知的行业历史,关注技术的同时,更关注人本身。周敏认为,作品以技术工人为主角,描写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的进程中,他们遭遇的人生困境、职业发展和精神成长,着力于表现大时代下小人物的心灵史和成长史。
中南大学网络文学研究院院长欧阳友权指出,《金牌学徒》使用了成长小说的笔法,隐含的是中国工业化、现代化进程的历史背景,实际印证的艺术效果是技术工人、职业教育与中国工业实力的共同成长。作者用一系列饱满的细节,描写出普通技工在老师傅带领下学会铣、磨、镗、焊,乃至数控机床等先进技术,蛰伏数年终成为全能高手的成长历程,体现了作者对技工群体现实困境和社会贡献的深刻认知。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陈定家谈到,小说中还塑造了一系列具有代际特征的技术工人形象与群落。上一代的父亲、老刘(师傅)等人,是在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经验的“工匠”形象;而孟荣、闫果、陶启重等人则是更具现代工业思维的技术新人。两代人之间既有传承又有创新,共同推动着中国工业的发展。这种代际传承的描写,不仅展现了工业发展的逻辑和规律,也体现了中华民族勤劳智慧、自强不息的精神风貌。
在南开大学教授周志强看来,《金牌学徒》是一部重新书写工人形象,重新触摸工人阶级的情感,重新理解工人的生活,重新思考工人的生活伦理和工作伦理的佳作。“小说其实在某种意义上想说明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你是一个大学教授,你可能觉得自己很光荣,但如果你是一个工人,通过个人性格养成和能力拼搏,通过不断抗争和奋斗来把握自己的人生,那么你也可以倍感光荣。”这是很可贵的、值得认可的一种“精神史”写作。
现实主义和爽感的平衡
作为现实题材小说,《金牌学徒》在现实主义的艺术表达方式和网文既有的框架技法、独特的想象力和爽感之间,寻找着一种平衡和突破。西北大学副教授高翔认为,《金牌学徒》实现了现实逻辑和爽文写法的有机结合。小说具有独特的现实主义品质,故事脉络围绕学校、工厂、工业竞赛而展开,处处凸显工业技术和劳动伦理,体现技工技术进步的艰辛;同时具有通俗性、可读性,前期有鲜明的武侠小说痕迹,后期围绕多种工业竞赛和任务展现出鲜明的打怪升级的网文特点,层层递进,给与了读者更多的阅读趣味。
山东大学文学院教授黄发有进一步分析,小说的叙事主线是行业发展,其内在灵魂是创新精神,作者没有抽象地理解创新,而是在叙事中分解成日常工作中的技术操作。小说中的技术创新,类似于金庸小说中的武功秘籍,成为改变叙事进程和情节节奏的重要变量,具有一种特殊的叙事功能。
读者黛斯耕读分享到,她不仅能看到技术工人成长的励志故事,还会透过作品去思考社会现实、职业教育的价值,从个体到社会,从微观到宏观,将这些内容一一折射到自己身上时,渺小而伟大的概念便化作了真切的力量。读者湘人李深有同感:“小说从‘当代职业技术工人’和‘当代职业技术教育’两个相辅相成、不可或缺的视角,揭示了中国‘当代工人’也是‘新时代工人’的青春内涵:有学习机会,还有光明前途;有逆境奋斗,还有破圈腾飞;有初恋甜蜜,还有正果修成。”
首都师范大学艺术与美育研究院教授许苗苗说到,《金牌学徒》兼具网络阅读的爽感与现实题材的真实感,乐观的同时又不回避问题,实现了文学的情感影响力与网络新媒体传播的有机结合,是一部兼具现实情怀和网络文学读者基础的优秀网络作品。
永远保持学徒精神
《金牌学徒》写的是普通劳动者的成长故事,表现的是薪火相传的工匠精神。南京师范大学教授李玮解读到,所谓薪火相传,一是体现在孟荣继承了父亲的衣钵,二是孟荣的妻子闫果是职业学校的教师,通过学习新技术和改革教学方法,成为职业教育界的领军人物,带领学生和技术工人团队多次在国内外大赛中斩获金牌,为国争光。他的故事正如一代又一代靠手艺谋生的技术工,以匠气和干劲走出光辉之路。
山东理工大学副教授翟羽佳指出,正是孟荣父亲在日记中写下的“永远保持学徒精神”的内在精神底色,成为技术工人成长升级的内驱动力。学徒精神作为新时代工匠精神的一种呈现方式,为时代与青年作了生动注脚,承载着充沛的家国情怀,体现着作家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文学创作的使命感,也能继续引发大众对于技术职业教育乃至整个工业体系的深度思考。
《金牌学徒》作者晨飒
晨飒坦言,他的创作初衷就是能够做出一些社会贡献,让技术工人的的价值得到更大尊重。在走访调研过程中,尤其是对故事原型人物的访谈中,他感触颇深:“这个行业里有许多自强不息、奋斗不辍的人,他们的故事深深地感染了我。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希望读者们能够更理性看待技术工人和职业教育的前景和前途,这也是我作为一个作家的社会责任感。”他表示,书里说“永远保持学徒精神”,在现实中他也希望自己做一个勤恳的文学学徒,学徒终有一日成长为工匠,他期待自己成长为工匠的那一天。
在总结中,朱钢表示,小说凭借硬核的科技知识和具实性的日常生活想象,回归生产和劳动的第一现场,接续了早期传统工业文学的在场视角。创作中,作者洞悉了网络文学的故事讲述与技术进步、技术工人成长具有的某种一致性的关系。成功转化了网络文学叙述力。发挥网络文学独特的讲故事的方法,可以让现实题材创作更好地还原现实生活的丰富性,展现现实生活的非凡魅力。这也当是网络文学现实题材创作提高现实关注度,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之一。(中国作家网 虞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