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质量
汤碧峰
2019年4月,因感冒不愈住院治疗,查出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如今三年过去,总有熟悉的友人问及身体状况,也常有病友交流治病中的感受和信息,确是感受颇多。以前有一种说法,说是我们应该学会习惯于疾病与生命共存,而现在似乎真的习惯于两者共存。
当查出“慢粒”的时候,和所有肿瘤患者一样,总要问自己一个问题:“为什么是我?”以及寻找得病原因:环境污染、食品有问题、接触化学物质等。连医生都要问:是不是家里搬新房子了?而我的主治医生却说:没什么原因,你得了就得了,就像中奖。
时间一长也就想通了,是啊,这不过是大概率事件中的偶然,肿瘤是基因突变引发的疾病,“慢粒”是第9、第22号染色体易位造成融合基因阳性,可同样条件下为什么别人不发生易位?说明你自身的基因不够强大。
主治医生郭主任说:你不用担心,这病有药,只要服药就行,而且进医保,你可以选择进口,也可以选择国产。在咨询了亲戚中的医生后,我选择服用进口药,观念中总认为进口药更成熟、稳定,毕竟人家研发生产临床已有几十年。
进口药价高,国家为了降低药价,在进口谈判中实行买四赠八的方式,即买四个月药后,药厂通过中华慈善总会援赠八个月。本来这办法也挺好的,全年平均药价也能接受,可这两年“新冠”疫情状况不断,这赠药每月要去省城杭州指定药店领取,去省城总是让人增添烦恼。
因为疫情,有好几个月,乘火车返回要被隔离,于是搭乘病友的车子去杭州。杭州封控期间,药店同意邮寄,这倒是方便了患者,可惜只是封控时的临时措施。有病友反映:从杭州返回,健康码变了黄色,当晚社区和防疫部门找上门,通知居家隔离。
于是决定换国产药,不必两地奔波。郭主任说:医生换药一般三种情况,一是效果不佳,二是不适应,三是经济原因,因疫情原因换药倒是没有过。我说那就从我开始。
我咨询过在制药厂工作的儿子,儿子说:从分子结构和线路上说,仿制药和进口药没什么区别,只是因为生产环境不同,造成杂质介入不同,会造成不同的药副作用。于是我对医生说:我尚有备用进口药,如同婴儿换奶粉,是否混入一半服用,缓冲适应过程。医生说,没这个用法,但同意隔天交叉服用。
其实服用国产药,我还有其他的想法。疾病一般分为三类:用医药可以治愈的;靠自身康复的;无法治愈和康复的。我认会治病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用药物抑止病情;稳定后通过增强体质提高自身修复功能;降低药物作用,增加自身免疫;停医药,完全依靠自身免疫功能。
从服用国产药后,有病友交流换药后的适应情况,根据自身反应我会向她们作介绍:从服药效果来说,两者几乎没什么区别,但每个患者的身体状况不一样,对药物反应可能不一样,当病情趋于稳定时,服用国产药更合适,毕竟药品供应不受影响,而对于那些医保条件低一些的患者,负担也轻。
由于本人年龄大,药副作用比一般患者要来得严重,于是向主治医生提议,将用量由四粒减少为三粒,这样相对药副作用减少四分之一。而主治医生并不赞同,我认为应该作点探索,如检测指标有变化,可重新调整过来。
我觉得,医药科学的发展,让人类的生命得以延长,但如何科学地治疗,是需要不断探索的课题,生命的长度有限,但生命的质量可以有努力的空间。
二〇二二年六月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