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格言

老家的路

作者:李洪峰   发表于:
浏览:13次    字数:1278  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40279篇,  月稿:6341

  □李洪峰

  对于农民来说,从来没有哪一种情感能够超越路。在交通不发达的年代,农民用其特有的方式去感、去知、去爱心中的路,且爱得那么深沉,走得那么踏实。

  小时候,我生活在农村,对路有切身体会,对路的情结也格外深厚。

  改革开放那年,我踏进了学堂,每天步行上学。不长的路,对于小孩子来说也要走半个多小时。从家到村小学有两条路,一条是小路,一条是机耕道。走小路是捷径,所以上学我都走小路。

  那条小路是我人生的起点,它深深地留在我的记忆中。

  至今,我仍记得那条小路,一半是泥巴路,一半是石板路。雨天,鞋会沾上厚厚的一层泥,往往是脚挪动了,却把“根”留住了;而在石板路沾上泥后,一脚踩上,就像在冰上滑行,稍不留神就会摔得人仰马翻。

  后来,我读完初中、高中,于1992年参军,便离开了家乡的路,但我始终牵挂着它。在部队服役14年后,我在2006年转业回到阔别已久的家乡,分配到县城工作,节假日到乡下看望父母时,才再次踏上了那条路。

  老家的路发生了彻底的变化。儿时放牛割草的那些无名小路杂草丛生,看样子是许久没有人走了,取而代之的是水泥便民路和乡村公路。

  以前到村小学上学那条小路依然还在,但在原来的基础上,路面加宽了,还铺上了一层厚厚的水泥石子,成了乡亲们到村委会办事的便民路,下雨天踩上都非常踏实。

  不仅小路发生了变化,原来的机耕道也变成了标准的公路。乡亲们走在路上,大步流星,满脸喜悦。出门就可坐上直达镇上、县上的农村交通车,缩短了到镇上赶场的时间,外出办事也变得便利。

  这十几年来,老家农村的路可谓是一年变个样,三年翻身仗。便民路修到了每家每户门口,蜿蜒在一座座桥梁之上,穿梭于一道道山岗之中。乡亲们种的菜,当天早上就可以拉到城里卖个好价钱,这要是放在以前,那是想都不敢想的事。

  更可喜的是,祖祖辈辈从未见过的高速公路也从老家村上经过。

  2008年底,沪蓉高速公路在老家贯通后,更是把乡亲们乐坏了。剪彩正式通车那天,乡亲们不约而同去看热闹,有的站在坡上看,有的站在路旁看,有的在自家门前看……那一番景象很是壮观。他们像参加盛大的庆典活动般兴奋,比过年还开心,他们说这一辈子没见过那样的场面,没见过那么多的车,年是年年过,可那条高速公路不是每个村都能经过,并且还专门在我们镇设置了出口。

  乡亲们常常是一边在坡上干农活,一边看着满载梦想和希望的车从眼前飞驰而过,仿佛他们的心也飘向了远方。来往的车辆,穿梭于家乡的田野,带着呼啸悦耳的声音,仿佛庄稼听了也点头含笑。

  要想富、先修路,有了路、有出路,这是农民对路最深的感受。路一修通,乡亲们的农产品在家门口就能全部卖完。经销商开着车,上门收货,又新鲜又绿色,实现了双赢共富。

  如今,乡亲们从家门口的便民路、乡村公路出发,很快就可进入高速路,驶入快车道,通向祖国的四面八方,走向世界各地。他们昂首走在追逐梦想的道路上,春风满面,信心满怀,激情飞扬。

  老家的路,宛若条条小溪汇至江河,流向大海,永不干涸,那分明就是乡亲们奔向小康的一道道致富路。编辑:侯婷

【审核人:站长】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美文
评论(0人参与,0条评论) 心怡
0/0
  • 请先说点什么
    最新评论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人生格言

    查看更多人生格言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