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散文

池莉:一面一菜一知音

作者:池莉   发表于:
浏览:41次    字数:11306  手机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54篇,  月稿:0

  01

  去年深秋在浙江乌镇,说是莫言要来武汉,作为东道的欢迎,莫过于问一句:“你想吃点什么?”莫言回答:“热干面。”莫言懂武汉。莫言更懂人情世故:热干面才五六块钱一碗呢。好吧,那咱就主打一个憨厚淳朴吧。一回武汉,我即与热干面那边建立了联系,拜托朋友一定要把热干面办好。热干面那边拍胸保证:没有问题!

  就在莫言抵汉的前一天,我还在督战热干面,逗得人家呵呵直笑,说:放心吧不就是一碗热干面吗?

  然而,还真不就是一碗热干面。就在那个晚上,秋风乍起,来势凌厉,我驱车前往晚餐地点,一个预感袭来:今晚热干面不会好到哪儿去。我进餐厅的时间,掐好了是上热干面的节点。晚餐进程已过大半场,我这个时候奔来,就是想来上热干面的,不是说好憨厚淳朴的嘛,不是咱们热干面名声在外嘛。热干面来了。待莫言吃了两筷子,我低声问:“咋样?”低声答:“不咋。”我更低声问:“不好吃?”更低声答:“嗯。”于是,笑了。预感像石头一样咚地落地,我反而踏实了。我踏踏实实吃了几口热干面,的确,不咋地。此热干面远非彼热干面。彼热干面,曾几何时,才算得上美食。但良心说,此热干面,比外面大街上的,已经好出太多,朋友尽力了。都知道的,现在市面上主打的,已经是预制热干面了。

  当我们吃美食的时候,究竟在吃什么?要义第一,我们吃的是经典。经典美食是大浪淘沙,披沙沥金,经受漫长岁月吃客的百般挑剔,不断改善,日臻完美,当它登峰造极之时,美食经典就此成型,经典模板就此镌刻。从此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悉心维护经典,谨遵模板招式,代代传承它的美食基因。热干面尽管只是一碗面,它却非常讲究,从面粉、制面、掸面、下面到佐料部分的芝麻酱、小磨香油、油炒干红尖椒碎、酿造酱油酿造食醋小香葱葱花泡萝卜碎,处处都有规矩和要求;包括热干面的搭档,也是锦上添花的必选:米酒。这米酒也不是随便什么米酒,一定得是上好糯米掺少量粳米——此处有规则:得是晚稻粳,不是早稻粳!得用天然酒曲子发酵!就在米粒被酵透的那个时段,挖一勺,搁碗里,沸水一冲,其酸酸甜甜益生菌的健康气息足以让味蕾翩翩起舞。此处当然也有规则:这勺米酒,绝对不可以下锅煮的!同样是沸水,煮沸与冲泡,味道出来,那就是天壤。话说到这里,不免要被吐槽了,现在人家悉心维护的,都是利润。就算悉心维护利润,都还赚不了几个小钱。一碗面吃饱就好,还想经典美味?那是想多了。

  好吧现在剩下的小事,我还可以做一样,那就是为经典美食点支歌《孤勇者》:“爱你孤身走暗巷,爱你不跪的模样”——我还是相信,或者宁愿相信:好东西终归是好东西!人间的光阴稍纵即逝,经典的光阴却是历久弥新;纵然黄土埋半截,自有卷土重来时!

  我们吃美食的时候,究竟在吃什么?要义第二:我们吃的是饥饿。适当的饥饿,让我们体内的消化酶充沛又活跃,正是它的积极分泌,无限提升了美食的滋味。不然,就是假高潮。就是演与装,想要的只是友圈晒和炫,再写点时髦美食小作文,圈粉博量赚钱。事实上,现在我们不饿。那些看上去丰富多彩的食品,随时随地投喂着我们,其中的化学科技狠活儿,让我们消化系统与解毒器官负担太重。我们消化不良、解毒乏力。我们脑满肠肥。我们很多都患了脂肪代谢障碍症,我们体型长成了桶状、棒槌状、腹部膨胀一脑门油光状。在吃饱了撑得慌的时候,还能够品鉴美食吗?那也是想多了。

  我们吃美食的时候,究竟在吃什么?要义第三:我们吃的是地理。吃的是经纬度。天下万物,都是天定:哪里是鱼米之乡,哪里是牛奶与蜜,哪里是靠山吃山靠海吃海,万般不由人。比如武汉的菜薹,对于武汉人民来说,妥妥的蔬菜一姐,民调大概率应该是百分百。谁要在武汉人民中找到一例不爱吃菜薹的,找我拿赌金。

  02

  也就是秋天的那顿接风晚餐,热干面很伤感,菜薹应该更伤感。

  武汉菜薹,我不止一次倾心讴歌,我是太喜爱了。这一次,为招待远方贵客,为菜薹的名气,硬是在深秋季节,把冬至前后才最为鲜美的菜薹,拽上了桌。结果毫无悬念:一盘菜薹,在满桌大鱼大肉中,暗淡飘过。这里要敲黑板了:地理!地理!地理!蔬菜的地理,就是这块地儿的季节与气候。我们要相信世上还是有完美存在的,就像存在大量不完美一样。只是说完美极其少有,且极其挑地儿。就凭菜薹之色香味俱全,之凌雪傲霜冰清玉洁,之鹤立鸡群桀骜不驯,你一定要在不是它的日子去吃它,就等于吃草。你在不是它的地盘去种植,长出来的菜薹不要说吃,一看就不是亲生的。你冰袋保鲜菜薹快递北京嘱朋友赶紧炒了吃,还是等于吃草。对于菜薹这种地理个性非常强悍的美食来说,别说时令了,就连吃它的地理位置,都是不可替代的。无奈。有时候,人有多贪婪,蔬菜就有多绝情。

  高山流水,中央民族乐团

  03

  蔬菜与面食,总是会在人类生活进程中,一再刷新我们对它们的认知,这是物质方面。再说一点精神的。武汉有个古琴台,纪念的就是一种精神。那是家喻户晓的“高山流水遇知音”“千古知音最难觅”“人生得一知己足矣”的精神文化起源。那么,当我们说“知音”的时候,我们究竟在说什么?

  来,挖细节。两千多年的距离,现代的目光与认知,我们的精神纹理,也就有了更加微观的可能性。两千多年前的那一天,是仲秋八月十五,春秋战国还没有中秋节,但并不妨碍人们已经知道那一夜的月亮又大又圆又亮,赏月的心,早就有了。就在这一天,晋国上大夫伯牙,出使楚国完成了公差,想从水路返回晋国。伯牙官星落在晋国,本人是楚国籍贯。楚人伯牙既有家乡情结,又是风流才子,水路返回晋国,也是想借此机会,沿途观览长江胜景,还便于即兴作曲鼓琴。话说伯牙鼓琴,当时已负盛名。有专家高度评价,所谓“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六匹马的车队,是天子的车队;就连天子出行时候,如果伯牙鼓琴,六匹马都会仰头倾听。琴仙的称号,那是名不虚传的了。因此伯牙连出个公差,山遥水远的,也会随身携琴,尽管只是一业余爱好,却也全心全意如痴如醉。伯牙那把瑶琴,名家制作,镶金嵌玉,又经他弹抚多年,无疑珍惜如命。那楚王一听伯牙想水路返程,即从水师调拨大船两只,一正一副,正船单坐伯牙,相当于现在的专列,副船安顿行李仆从。二船都是锦帐高帆,兰桡画桨,威风凛凛,启程时刻,楚国群臣恭恭敬敬,一直送到江边。

  如是。反差来了。这是多么巨大的不可描述的反差:家住汉阳钟家村的樵夫钟子期,27岁了还光棍一条,家境贫寒到全靠打柴养活父母和自己。伯牙高官厚禄,子期贫困低贱,在那个阶层等级非常森严的社会,此二人的交集,任天翻地覆任想破脑壳,看起来也是毫无可能性。然而,神迹出现了。时当八月十五的傍晚,伯牙船至汉阳江口,忽然变天,刹那间狂风大作暴雨倾盆,舟楫不能前进,赶紧下锚,泊于山崖下面。此山正是子期常年打柴的龟山。此时也正好是子期打柴晚归,突遇暴雨。也就一件蓑衣斗笠这种简陋雨具的子期,便也连忙躲雨在山崖之下。这阵暴风雨,来得快去得也快,不一会儿,风息雨收,云开月出,这可是八月十五的一轮明月,此时此刻分外皎洁。伯牙一看,雅兴骤起,便焚香操琴起来。如是,一个高官在船舱锦帐之内,一个樵夫在岸边岩壁之下,隔着水流湍急的江水,隔着虎视眈眈的警卫,剧情无法再往下走。然而,神迹就是神迹,人间藩篱怎奈他何。剧情继续推进:这伯牙,一曲未终,琴弦刮刺断了一根,异常敏感的伯牙立刻觉察附近有人听琴。警卫们应声而动,搭起跳板,就要上崖搜检。于是,子期只能主动现身了。如果子期被警卫捉拿,不是奸盗就是刺客。尽管子期贫贱,但人品高贵,他爱学习有文化且也有抱负,主要因为父母在,不远游,为尽大孝而放弃了博取功名。面对警卫的兴师动众,子期在山崖挺身而出,直接喊话伯牙,朗声道:“舟中大人,你不必见疑,俺并非坏人,乃一樵夫,打柴晚归遇雨,潜身崖畔,闻君雅操,少住听琴。”听听!这文采斐然的言语,礼貌大方的态度,着实惊呆了伯牙。而且一个樵夫,居然妄称听琴,也着实撩拨了伯牙的好奇心,这下里巴人与阳春白雪,哪里来的关系?如是,剧情顺理成章,逐步推进:两个毫无可能性的人,出现了见面的必然。其实高官也有高官的苦恼寂寞,伯牙自高官以来,出入行止都有要求,排场大,规格高,常人不得近身,使民间气息的隔绝感与日俱增,少不得寡淡无聊。二是伯牙琴艺日益见长,能够听懂的人,越来越少,一般拍拍马屁的,他又不屑,这又是一大孤苦寂寞。三是做官也是高危职业,职场竞争激烈残酷,这伯牙的一路拼搏过来,发现都是“势利交怀势利心”,深感“于今交道奸如鬼,湖海空悬一片心;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这一刻,樵夫子期朗朗如澄明月光的一番话,狠狠触动了伯牙复杂微妙的心,他便放下高官身段,请子期登舟。

  04

  最关键部分来了!人与人,怕的就是见面;要的,也就是见面。细节高倍放大:伯牙首先看见的,是子期的脚。子期是这么打理自己泥水淋漓的双脚——他一踏上船板,就脱下了自己草鞋,一只一只,细心把雨水拧干,把泥巴除掉,再捯饬得好好生生,正正穿上脚。伯牙端坐舱内,看得内心风起云涌,觉得樵夫的这双民间草鞋,已胜过华贵官靴无数。进入舱门,子期伯牙面对面了。两接的老蓝布衣与锦绣的官袍面对面了。天上地下的阶级差距面对面了。二人之间的最初一刻,怎么做?才是好?怎么开口?才恰当?怎样才算不唐突?不冒昧?不僭越?高官怎样避免骄奢淫逸之态?贱民又怎样不媚不谄不卑不亢?相信初见第一眼,他俩灵魂都是十分紧张万马奔腾。说时迟那时快,已经是面对面,不再有时间考虑斟酌,全凭神迹继续发挥它与人为善的魔力。细节!还是细节!如是:子期礼貌地作了一个长揖,没有跪。伯牙客气地命童子置了凳,无更多热情。但也正是这瞬间意识流的交汇,他们立刻明白了彼此的心意:他俩竟是如此在乎与体恤对方,生怕轻了或重了,生怕对方尴尬或者不适。二人对视的眼睛亮了起来,懂了彼此。一场友谊的盛宴,徐徐拉开帷幕——弹琴听琴问琴说琴,伯牙还特意将自己的生平意气化作一曲抚琴。哪知道,这子期既听出了高山,也听出了流水;那伯牙心念,这子期无不道着,高潮就自然而然登顶了:上茶酒,共饮酌,频频举杯,畅聊人生,庆幸遇见,相互爱重,顶礼八拜,结为兄弟。这一夜,世俗时间停止,量子时间开启,咱的长江咱的船,三尺瑶琴为君弹。

  只是,现实终究是现实:一个必须先上班。一个必须先回家。其他以后再商议。天亮了,二人眷恋不舍,依依惜别,相约来年再相会,八月十五老地方。只是!还是只能说只是:人类生命如芥子,生偶然而死易及。伯牙好不容易熬到来年这一天,子期已作泉下魂。伯牙五内崩裂,泪如泉涌,双手捶胸,恸哭不止,就在子期墓前,将他那把绝品瑶琴,摔得粉碎——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

  当我们说“知音”的时候,我们究竟在说什么?当然不在说交友,应该是在说做人。

  事实上,伯牙子期都只是做了一件作为一个人应该做的事,那就是:至善。他俩无论高低贵贱,都修养与保守着一颗至善的心。因此才会在他俩遇见之时,得以成就彼此;得以获享知音至爱;得以成为千古佳话万世传颂;得以上升为知音文化被我们一再探究并刷新认知。没错,做人准则就是那句话:你想别人怎样对待你,你就怎样对待别人。

  这句话,知易行难,但生而为人,我们要做。因为我们除了是物质,我们还是精神,精神才是不朽的。

  一颗自己的心

  文/池莉

  暖晴的午后,斜阳照进我家廊子里头。我靠着一只旧藤椅,拿一本书,纸片与钢笔散漫再木桌上。

  一杯新沏的绿茶,是淡淡的龙井,有浅浅的碧绿,杯口一柱热气,袅袅腾腾,这是我吗?

  我有这样的老实,这样的安分,这样的悠闲,这样的疲惫,这样的慵懒,这样的无心事,这样的无斗志吗?

  是什么时候?我的生命忽然进入了现在?现在我仿佛是一个头一次遭遇换牙的孩童。

  在经历了惊愕,疼痛,流血以后,终于知道了换牙的代价与换牙的必然,于是踏实了。

  我还仿佛是一只受伤的成年狗,被最后的一场恶战结束了少年意气,太阳出来以后,找到一块土地,躺下,为自己接地气,于是也踏实了。

  真的这是现在的我吗?此前的我,人生几十年,何曾有一刻这样稳稳地坐过?

  我的童年,劈面遭遇了文化大革命,这场大革命将父母的黑色涂抹到我的身上,并且把一个黑色的前途摆放在我的脚下。

  这种极端侮辱人格的涂抹和摆放,激起了我强烈的斗志。我是决不屈服的,我是精力充沛野心勃勃的。

  且那野心又是这样空旷浩渺:唯一就是要洗净自己的黑色显露自己的红色。

  我不懂这种证明之艰难,更不懂这种证明之荒诞,我宏大的野心纯粹是出于效法。

  当时社会上有一大批我的同类,他们坚信出身不由己,道路可选择,便以自己全部的生命力量进行搏击。

  我以孩子的懵懂和无所畏惧,拼命地行动,劳动中抢最累的干,生活上拣最苦的吃,积极参与各项政治活动。

  终于,我得以在高中毕业之前被批准加入了共产主义青年团——这个时候,学生时代已经结束,全班同学差不多都是共青团员了。

  而下放农村以后,贫下中农对共青团员这个称号没有任何反应,他们对于知青的认可与判断,完全是另外的标准。

  于是,我又一次重新开始行动。我才17岁,单薄瘦弱,但是我赤脚跳进早春寒冷的秧田里去插秧。

  我不戴口罩不采取任何防护措施,日夜奔忙在灰尘弥漫的打谷场上。

  我当了小学教师以后也从来不享受星期天和寒暑假,只要在课堂之外,我总是投身于农田的劳作。

  最终,我又是以自己优秀的表现,被贫下中农推荐选拔到医学院,成为了一个光荣的工农兵大学生。

  然而,历史的翻脸又快又无情,我的自豪感仅仅持续了几个月,一个时代就过去了。

  中国的高考制度即将恢复,我立刻就变成了中国最后一届工农兵大学生。

  在门第森严的医学界,工农兵大学生因其生源素质和教学质量,公然地遭到了冷眼。

  此前,我以为,以自己数年的卧薪尝胆,已经改写了自己黑色的前途——不再是无休止的劳改与欺侮,而将是一个受人尊重的医生。

  事实上我们还没有毕业,就听说了将来最多只会有十个名额分配在武汉市,其余的全部下放到最基层的工厂和矿山。

  立刻又是一场马不停蹄的奔跑,我一定要把自己证明到底:我是最好的!

  我把自己所有的时间、精力和经费:买书!读书!背书!考试!

  一个星期又一个星期地,就这样循环。我要自己任何科目都考出最好成绩,我要让各科老师都目瞪口呆。

  我要在毕业分配的时候,他们不得不把我留在武汉市,否则他们的良心就要受到谴责。

  第一次的外科和妇产科实习,连男同学都有看见鲜血就要晕倒的,我把风油精递给他们涂抹太阳穴。

  自己却可以牢牢站在手术台上,聚精会神,手脚麻利,令许多德高望重的资深老大夫对我刮目相看。

  最后果然,我当之无愧地成为被留在武汉市的十个学生之一。

  可是再也想不到的是:中国文学的春天却忽然到来了!我惊愕地发现,我与自己真正的理想与目标失之交臂。

  本来,从小对文学的酷爱应该理所当然地支配我所有的奋斗,我的每一个行为应该都是为作家这个职业而发生的。

  而我,居然一直傻乎乎地流俗于时代。忽然间,这么多作家突然出现了,人家怎么就懂得在冰封雪盖之中蛰伏呢?

  那时候,中国的职业选择只能绝对服从组织分配,就算做梦都不可能出现择业自由的幻景。

  毕业分配一旦公布,个人档案,城市户口,单身宿舍,福利待遇以及专业工资级别,都被所在单位确认与管理,掉换专业比登天还难。

  我的十个同学,他们是这样的高兴,都穿着崭新的硬邦邦的白大褂,就像过年的小孩子穿上了新棉袄。

  大家欢喜雀跃,在医院大门口拍照留念,唯独我快怏不乐,满心怅然,任人摆布,欲哭无泪。

  一个应该成为作家的女人却成为了医生——一个刚刚报到就已经后悔当初学医的初级医士。

  也就是从这个悲伤的时刻开始,我以对新时期所有作家的佩服与羡慕,意识到了自己的幼稚和糊涂。

  我怎么就如此自作聪明地随波逐流呢?假如我不进行徒劳的红色证明,我的学生时代就不会是一个自取其辱的时代。

  假如我做一个疏远主题的知青,我不仅不会付出健康受损的沉重代价,还有许多时间进行写作训练。

  还可以在高考恢复的时候,名正言顺地报考自己喜欢的文学专业,而不是作为在校大学生被严禁报考。

  我这个人,怎么就没有一颗自己的心呢?我很羞愧我没有自己的心。

  我的人生,如果不是这样地缺乏自己的心,肯定会是另外的一种。

  至少在后来,我不会因为需要一间自己的房间,而在头脑发热的时候把自己轻易地嫁人。

  这是我更加羞愧直至恼怒自己之所在:我没有自己的心到了愚顽不灵的程度。

  我总是要等到榜样出现之后,才会有意识上的清醒。而且,一方面的清醒还不能唤起另一方面的清醒。

  因此我的人生错误总是此起彼伏,因此我总是自己人生里一个急急忙忙的消防队员,不停地来回奔波,累都要把自己累死。

  因婚姻是没有榜样的,故而我好比“始终一幅香罗帕,成也萧何败也何”,我又被自己热爱的文学误导了。

  英国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芙,她的思想一进入中国,立刻就俘虏和震撼了我。

  她的女人需要“一间自己的房间”,对于我的威力,几乎相当于当年的毛泽东思想之于中国人民。

  一场思想革命,在我的灵魂深处爆发:是啊!姑娘,你苦苦奋斗了,你把自己从出身论中提拔出来了,你获得了终身有饭吃的职业了。

  但是,姑娘,作为女性,你有一间自己的房吗?没有!社会不给你,单位不给你,任何人都不肯给你!

  可怕的是,一旦觉醒,我就再也不能忍受集体宿舍了。我的书看不下去了,我的笔也写不下去了。

  我狂热地行动起来,用各种理由,通过各种渠道,找到方方面面的朋友,为的就是寻求一间单独的住房。

  为了写作和健康——朋友们更加诧异于这种不着边际的理由。不过出于友谊,还是有朋友把房子借给了我。

  我每一次的独居完全等于一次次起义,很快都因为镇压而夭折。

  一个年轻姑娘单独居住,总是要引起邻居的高度怀疑和警惕,他们的检举揭发,不仅惊动了单位,甚至连警方都被惊动了。

  我唯有落荒而逃,返回集体宿舍之后,姑娘们个个视我为异类,我是愈发不能呆下去。一个女子往哪儿走呢?唯有婚姻这一条小路了。

  从表面上看,我当年的婚姻似乎还是出于爱情,那是因为当事双方都很主观地用爱情色彩去笼罩事物。年轻的时候谁能够逃脱爱情的幻想与幻觉呢?

  不过有一点我始终非常清楚,这就是:我一定要尽快逃离集体宿舍!我需要一间自己的房!

  尽管婚姻是两个人的房间,不完全符合伍尔芙思想,但是只能这样退而求其次了。

  我相信在两个人的房间里,很容易分割出自己的空间。最重要的是,婚姻是女人的保护伞。进入婚姻之后,再也不会有革命群众的怀疑与举报了。

  就这样,我把自己嫁给了两个人的房间。因为是一个男人用他的房间娶了我,很自然地,崭新的宽大的书桌属于男人,我则很知趣地在床沿上安营扎寨。

  一只小板凳,一方床沿,稿纸下面垫一块木板,四周安安静静无人打搅,我觉得幸福备至,文思泉涌,小说就一篇一篇地写出来了。

  亲爱的伍尔芙使得我一步一步接近着自己的理想,使得我在短期内丝毫没有怀疑自己对伍氏思想的肤浅实用的理解。

  婚姻本身的问题很快就显露了出来,我竟然还以为那是婚姻固有的问题,并以“有所得必然有所失”的理论说服自己继续维持婚姻姻生活。

  忙忙碌碌的十几年过去,有一天我发现自己不仅拥有了一间书房,还拥有了自己的一间卧室——这是我一个人的卧室了——我在这个婚姻中找不到男人了。

  直到这个时候,我才恍然大悟:原来伍尔芙并不是“房间”的意思!

  而这个时候,女人已经是不知明镜里,何日染秋霜了。不是怕老,只是遗憾老得不值。

  我怎么就没有一颗自己的心呢!女人是需要自己的房间,女人是需要男人,可女人更需要一颗自己的心。

  乃至这颗心的纯粹性应该完全超越具相,与房子婚姻男人一律无涉。

  中国对于孩子的教育,从小都是强调一个“乖”字,尤其是女孩子,说你乖就是你的最高赞誉,乖孩子就比较容易丧失自己的心了。

  我就是这样的一个乖女孩。从小听父母的,听老师的,听社会潮流的,从来都没有一颗自己独立的完整的心。

  我的盲从狂热争强好胜,那是一颗少年心;我的焚膏继晷钻仰终身,那是一颗文人心。

  我的出嫁为妇,那是一颗妻子心;我的生儿育女,那是一颗母亲心;我的孝顺父母,那是一颗女儿心。

  几十年来,我为我所有的心分裂着、焦虑着、奔忙着、顾此失彼着,直至精疲力竭。

  某一天,在只有命运事先知道的某一个时刻,透澈明净的阳光照耀着我家廊子,悠蓝的天空高远平和。

  我安坐在我的旧藤椅上,命运之神翩然光顾,让我了解了自己四分五裂的心。

  这种自我了解令人醍醐灌顶,又欢欣鼓舞,肺胃明白之日就是重生之日了。

  现在我能够肯定,这幅模样的我就是现在的我了。

  因此上我的确是一个刚刚换牙的孩子,也的确是一只正在接地气的狗呢。

  到这里,我定睛再看:面前绿茶已凉,院子里银杏黄透,书本闲搁膝头却一字未读。

  夕阳渐渐归山,晚霞万朵波澜壮阔,各种车辆扎扎作响,狗在雀跃欢叫,远近响起呼儿唤母之声,晚饭香了。

  天地人间就是这样气象大方百川归海——还需要什么证明呢?

  晒月亮

  文 / 池莉

  常熟有一座山,叫做虞山。虞山有一座寺,叫做兴福寺。兴福寺有年纪,大约一千五百来岁。寺内山坡上 有一片竹林。竹林的特点是因为竹林里有一条曲径。曲径的特点是因为有一首唐人的诗歌。诗歌的特点是到现在还非常流行。我曾经好几次听见父母们教导幼儿背诵这首唐诗,有一次是在麦当劳快餐厅。这首诗歌我也记得,便是唐人常建的:“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比皆寂,惟闻钟磬音。”字是宋人米芾写的。米芾湖北人,出了名的任性和疯狂。有洁癖,好奇装异服。性情渗透在字里,诡异又憨厚、漂亮!今年四月的一天,我就住在这首美丽的诗歌里面。清早起床,推开房门就是竹林。走在竹林的曲径 上,梳着头发。根根发丝都飘向远方:唐朝和宋朝。美丽的东西是横截面,一旦美丽便永远美丽。兴福寺的茶是兴 福寺的。沏茶的水也是兴福寺的泉水。水杯是一般常见的玻璃杯。

  水瓶也是一般常见的塑料外壳的水瓶。水瓶上用油漆写了号码。油漆已经斑驳,暗中透着沧桑。不知沏了多 少杯茶了!我这个不喝茶的人,破例喝茶了。一杯接着一杯。没有别的原因,就是因为茶水香气扑鼻。无需精致的 茶具烘托和引导,这是一种明明白白的清澈和香甜。生活中有时候去掉刻意讲究的形式,内容会更好。入夜,听慧 云法师讲经。古老的寺庙,偏偏有年轻的小当家。20来岁的慧云法师,相貌还没有彻底脱去男孩子的虎气,谈吐却已经非常圆熟老道。可以举重若轻地引领我们前行。我当然是想有所进步的。我努力了。但不知进步了没有。这就需要过一段时间才能够证明。可以肯定的是,想进步总比不思进取的好。努力了总比不努力好。至少努力是一 种健康的姿态。夜深深,在寺内缓缓散步。看风中低语的古树。看树叶滑落潭水。看青苔暗侵石阶。看夜鸟梦呓巢穴。看回廊结构出种种复杂的立体图案。看老藤椅疑惑深夜的寂寞。看时间失去滴答滴答的声音。看僧人们的睡眠 呈现一种寺庙独有的静寂。

  看细细的茸毛在皮肤上悄悄生长,色泽因此变得柔和。看身体的条条曲线向着灵魂蜿蜒,欲念因此变得清 晰。你的眼睛里面有我的眼睛。你的笑意包含我的笑意。你的心情可以覆盖我的心情。朋友们和我自己,变得都很透明和简单。所有的牙齿,都曾经被烟垢污染,不记得何时有过今夜的灿烂。一笑,就有贝光闪烁。这就是兴福寺的月亮!兴福寺的月亮是惟一的月亮。因为它有兴福寺提供的一切人文环境。有兴福寺的院墙作为我们获得某种特定感受的保障。兴福寺的月亮不是单纯的月亮。我越来越不需要单纯的东西。我已经是成年人。我在新疆看见过 又大又圆清澈如水的月亮,可它的背景是沙漠。那种月亮适合失恋少女,行吟诗人,科研工作者和深受声名富贵所累的成功者。而我,还是要等待机 会和缘分,再去兴福寺住几日。到了晚上,就出来晒月亮。

  文字之美

  文 / 池莉

  写作对于我,似乎挺简单,我和我的作品之间有一种自然的联系。我从小就喜欢写,喜欢文字,像小孩做游戏一样玩文字。其他的方面我似乎都不行:数学不行,逻辑思维不行,还经常犯一些低智商的错误。但唯独文字,醉心于它,希望把它用得炉火纯青,希望用它展示出生活中隐蔽的那些部分。这些部分在我们的生活中潜伏着,大家却不便说明,实际上就是我们生活的另外一面。

  每个人都可能会有另外的一种生活,就像是阳光下有我们的阴影一样——这种感觉有时候非常地美妙,非常地扣人心弦。用文字表达这种感觉,让人们读起来很有意趣,我想这就是我的目标。

  小说的文字是一定要美的,因为它是艺术品,因为艺术品的属性就是要美、要好看。如果你能牵引着读者一口气读下去,如果你能让他觉得内心深处有些什么东西在涌动,这就是一种美感。

  作品要有美感,但作品的美感和花的美不一样,和雕塑的美也不同,它不是靠视觉直观的。你的小说的好看不在于词藻的华丽、语言的惊人,而在于它的字里行间,它的文路里隐藏着的有质感的某种东西。读者读后,心动了,或者勾起了读者的感慨和经验,那么你就成功了,你的作品就具备了一种美感。

  一个作家,一方面是文字功夫,另一方面就是生活功夫了。

  生活并不是看起来的那样简单,你要留心视线之内的一切。多少年来,我养成了过目不忘的习惯,倒不是因为我记忆力好,而是因为但凡我看见的,只要对方给我一种新鲜感,或者因为其中的哪一点触动了我,我就不会忘记。

  比如写康伟业(小说《来来往往》中的主人公)这种人,我没做过生意,又少跟生意人来往,但我经常会在饭店或其他什么场合里看他们一眼,听上那么一耳朵,就那么一瞬间,他们的形象全在我心里了。我思考,思考现阶段以及以前、以后在他身上应该发生或将要发生的事情。

  深圳有一个老板,在播放《来来往往》最火爆的时候来到武汉,一定要见我。他对我说,他做了20 年生意,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是谁了,看过《来来往往》后他一夜没睡着。他说:“那就是我,太像了,这促使我去想今后该怎么办。”我觉得他的感觉和我的预期是一致的,我希望我的作品有这样的“抓觉感”。应该说,一个作者和外界的任何接触都是有用的。

  阅读有利于文字的表述,有利于研究人、琢磨事儿。史书上记载,孔子非常讲究吃,讲究穿,吃肉越细越好,穿要剪裁得体,华服盛装。我欣赏孔子的大度,欣赏他的临危不惧,就是战火烧到了门前也要把酒喝完。其实,你要想把一个人琢磨得透彻,就得要学会阅读和思考,你还要学会融会贯通,那么你的作品才有可能成为新出炉的好东西。

  有人说,现在的小说不好看,已经没人读了。我就没这么想过,我始终以为小说是好看的,而且一定会有人看,只要你写得好,怎么会没人看呢!小说是文化艺术,不是一种大众消费,不是一件花衣服,买来就能穿上。好的小说一定要好的读者读,这样作者和读者才能共同完成一种审美。

  一个人,无论先天的资质是厚还是薄,后天的学习都非常重要。悟性从哪里来?智慧从哪里来?都来自后天的修养。

  我写过一部小说叫《你以为你是谁》,这句话常被引用。你不要以为自己是谁,你要做的就是踏踏实实读书,任何时候,都不要被外界给你的光环、夸奖、赞赏所诱惑。你抵挡住了诱惑,你就会获得智慧,你的心灵才会彻底地安静,你的作品也才会找到一个安静的、赋予个性的角落。

  一个人,他的生命价值何在,就在于他生命的愉快——写作使我愉快,读书使我愉快,和小动物在一起使我愉快,那么我就会去写去读。我的一本再版书的后记是我女儿写的,题目叫《我的妈妈有点怪》。她说:“我觉得妈妈特别怪,很长时间不去商店,一去就买几件衣服;经常是一点儿都不打扮,有时又很讲究,所以我觉得她很怪。”小孩子不懂,只看表面现象,她哪里知道,一切都源于我在体验一种生命的愉快啊!

【审核人:凌木千雪】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名家散文

查看更多名家散文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