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欣赏

王慧梅:萧鼓传情,乡音与记忆的交织

作者:王慧梅   发表于:
浏览:10次    字数:2010  手机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54篇,  月稿:54

  在记忆的深处,萧县大鼓的韵律总是与儿时的乡村逢会紧密相连。每逢佳节或集会,村西头的小树林里总会传来一阵阵铿锵有力的鼓声,那是说大鼓书的艺人带着他们的传统艺术,走进了我们宁静的村庄。

  记得那位艺人,我从未问过他的来处,但他的到来总是伴随着一股清新的风。他一到,便抑扬顿挫、铿锵有力地开唱,那鼓声,如同山间的清泉,激荡着人们的心灵。而我,一个天真烂漫的孩童,总会被这鼓声吸引,从家里搬出小板凳,与一群老头老太太一同围坐,支棱着耳朵聆听那跌宕起伏的故事。

  《呼家将》《杨家将》《隋唐演义》……这些故事,便是在这铿锵的鼓声和清脆的月牙板声中听完的。那时,我尚年幼,不懂人世间的复杂,只知道这些故事里的英雄豪杰,让我心生敬仰。于是,我便认为呼家人是天底下最会起名字的,穆桂英是最令人崇拜的女人,罗成是最好看的男人。

  长大后,机缘巧合之下,我来到萧县文化部门工作,接触到了丰富多样的非遗项目,对非遗的保护和研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调查了解我县非遗项目的过程中,认识了萧县大鼓现在的非遗传承人刘发权,一个来自肖县孙圩镇马庄村的民间艺人。刘发权现年62岁,他个子不高,黑瘦的面庞上一对浓粗的眉毛,说起话来慢条斯理,声调也不高,怎么看都不像一个能说会道的说大鼓书的艺人。谁知,大鼓一支起,月牙板在指尖敲响,鼓槌在鼓面上跳动起来,那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刘发权就散发出耀眼的光芒。随着鼓点起落和月牙板有节奏的脆响,刘发权不断地变换着旋律和音调,时而高亢激昂,时而悠扬婉转。他的声音如同一把锋利的剑,既能划破长空,又能温柔如水。在高亢激昂处,听众仿佛置身于战鼓震天的古战场,感受到那份豪情与壮志;在悠扬婉转之处,又仿佛漫步在江南水乡,欣赏着柳绿花红,享受着那份宁静与和谐。

  刘发权的表演深深吸引了我,让我对萧县大鼓有了更深的认识和尊重。我意识到,这种传统艺术不仅仅是一种表演形式,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历史的延续。每一声鼓点,每一次月牙板的敲击,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艺术底蕴。

  在与刘发权的交流中,我了解到他从小就对萧县大鼓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在长辈的教导下学习了这门艺术。八十年代,他凭借卓越的技艺和深沉的热爱,将萧县大鼓的美妙旋律传播至周边数地,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和喜爱。听说我要把老祖宗的这门手艺用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他特别的激动和支持,给我发他的各种演出照片和视频,为我讲解他一路坎坷的求艺历程,以及萧县大鼓这个艺术形式的许多细节和门道。

  萧县大鼓流传于苏鲁豫皖接壤地区,自明末清初已具雏形。最初只是以手鼓伴奏,半说半唱顺口溜。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艺人们的不断改革创新,这门艺术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清代中期,艺人们改革了这门手艺,他们把手鼓用简单支架固定了鼓位,随之表演也变成了固定场地的演唱。这种改革不仅提高了表演的艺术效果,也增加了观众的观赏体验。

  萧县大鼓的器具,简单而古朴。大鼓以檀木或枣木挖成,上下蒙着牛皮,边缘用大头钉固定,四周加着铁环,敲击时发出铿锵有力的声音。鼓棒则是用柘树条或石榴树条制成,前端加工成弯头状,确保敲击时不会损坏鼓皮。鼓架用六根竹条支成三角形支架,上用细麻绳攀系以固定大鼓。而那钢板和手板(月牙板),则是用来伴奏的,它们与鼓声相和,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韵律。

  新中国成立后,萧县大鼓发展到了鼎盛期。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大鼓艺人逐渐减少,这一传统艺术形式也面临着传承和发扬的困境。幸运的是,还有一些像刘发权这样的民间艺人,他们用热爱坚守着这份传统艺术。

  如今,刘发权已经年过半百,但他对萧县大鼓的热情却丝毫未减。他最近正在编写整理一生传承和创作的大鼓词,并致力于曲艺进校园工作。刘发权自2022年3月与安徽师范大学附属萧县凤翔学校合作,利用课后服务课教授萧县大鼓这一非遗项目,如今已有3个年头。刘发权深知,传承与发扬非遗文化,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一项需要耐心、毅力和智慧的长期任务。在与安徽师范大学附属萧县凤翔学校的合作中,他看到了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渴望和热情,这让他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

  课堂上,刘发权不仅教授学生们萧县大鼓的基本技巧,还讲述大鼓背后的历史故事和文化内涵。他鼓励学生们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将现代元素融入传统艺术中,让萧县大鼓焕发出新的活力。

  “哧咚咚,哧咚咚……够不够三百六,敲多了是饶头!”每当这深沉而古老的节奏在艺人的手中响起,它仿佛穿越了时空的隧道,带着千年的故事和历史的沉淀,直击我心。这不仅仅是声音,它是时间的呼唤,是历史的回响,更是心灵的触动。

  在这富有韵律的敲击声中,我仿佛看到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古老的村落里,人们围坐一堂,听着大鼓的演奏,脸上洋溢着满足和幸福的笑容。那鼓声,如同岁月的脚步,稳重而有力,每一击都仿佛在诉说着一个古老的故事,每一声都仿佛在唤醒着一段尘封的记忆。

【审核人:凌木千雪】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评论(0人参与,0条评论) 云烟
0/0
  • 请先说点什么
    最新评论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美文欣赏

    查看更多美文欣赏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