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散文

张金金:天南地北家乡人

作者:张金金   发表于:
浏览:173次    字数:1312  手机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63篇,  月稿:0

  家乡人曾多以“卖袋”(从事塑料制品的生产销售)和做小吃为生,足迹遍布全国各地。善于社交和营销的乡亲,袋卖得好;内敛守成的乡亲,馄饨水饺“下”得好。家乡人从事塑料职业比小吃营生早,我的爷爷是第一代“卖袋”人,在家庭作坊生产模式的1980年代,生意做得小有规模。待到我的父辈们接班,均因不擅交际,接不到业务,不得已回归务农。

  2000年前后,在外从事馄饨水饺等小吃营生致富的亲朋好友越来越多,父辈们陆续走出家门外出到江浙、福建沿海一带,摆摊卖小吃。村里只剩留守老人,到了春节,青壮年归来,家人相聚一堂,乡村才恢复往日热闹。

  在信息闭塞的乡村,我喜欢听大人们讲述在外闯荡的奇闻趣事。法治和市场规则不成熟的时期,“跑塑料”怕遇到骗子,血本无归;“跑场子”怕遇到“抢场子”,人财两空。我的大伯忠厚老实,“跑塑料”被骗几次之后,心灰意冷,重新拿起了锄头种地。同村伯伯谈起当年摆摊创业经历,仍心有余悸。同行嫉妒生意好,唆使社会不良分子抢他的摊位,最终在警察保护下,站稳脚跟。那些在外闯荡的家乡人通过不断努力,踏出了一条走进城市的康庄大道,在他们的带领下,亲朋好友们陆续走上致富之路。

  “跑塑料”的老乡拿到的订单越来越多,家庭作坊开足马力也跟不上了,他们开始租厂房生产,又跟不上了,于是买地自建厂房,就这样将作坊慢慢盘成了企业。“跑场子”做小吃的老乡,多为夫妻店,本小利薄,但经过天长地久的累积,慢慢也在城市里买了房子,扎下了根。一次,我出差到湖南湘西一个偏远的县城,在小摊上吃馄饨,摊主一张口,我便听出了乡音,聊了两句,才知道真是家门口人。面对我的惊讶,摊主见怪不怪地笑道:不要低估家乡人在外谋生的影响力,你去超市买个东西,会发现购物袋就是我们老家生产的,只要你愿意联系,全国各地都有招呼你的小吃摊主。吃苦耐劳的家乡人,用一条条小小的塑料袋造就了规模化的塑料产业;用一碗碗不起眼的馄饨,供养一个个学子走出了贫瘠的土地。

  自我读高中开始,家里开销增大,父母唯有离开家乡,在亲戚帮助下,到浙江、福建等地的工厂门口摆小吃摊谋生。等到寒暑假,我们坐十几个小时的大巴,到外地和父母团聚。十几岁的我们,正值长身体时期,平时难见油荤,肚子里尽是馋虫。半载未见,父母自然借机为我们好好补充营养,一个假期下来,体重增加十来斤。闲暇时,我们帮父母包馄饨、裹猪排、搞卫生等杂事。上大二那年,我们一家人在福建过年,大年三十晚上,街上人迹罕至,我拿着大铁瓢,站在小吃摊位前,一边思考着商法老师谈及的国美控制权之争,一边给食客煮砂锅。这时,一位背着垃圾袋的老人落寞地走过,父亲告诫我,人要有正确的价值观和财富观,只有勤劳和积累才能换来持久的美好生活,而那个落魄的老人,曾经是对面十几个商品房的房东。十几年过去了,这个场景仍然历历在目。

  时代在变化,我们这一代人,仰仗父母的勤劳,基本接受了高等教育,职业选择已经多样化,只有一部分人在从事塑料和小吃行业。在我们的创业道路上,老一辈家乡人互帮互助、勤奋刻苦的精神值得我们谨记和坚守。家乡人的创业决心,如同蒲公英的种子,虽微小,但生命力顽强,且有韧性和毅力,他们在天南地北落地生根,终于闯荡出了一番辉煌的事业。

【审核人:凌木千雪】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叙事散文

查看更多叙事散文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