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评论

马丽春:与江觉迟面对面

作者:马丽春   发表于:
浏览:74次    字数:6341  手机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70篇,  月稿:0

  8月20日当我们记者前往北京参加声势浩大的《酥油》首发会时,我们另一路记者正在上海采访书展,此时此际,关于新书的消息,在我耳边缤纷穿过,我对声势浩大的新书,本能上保持着审慎姿态,我相信,自己的感觉才是最重要的。

  几日后,关于江觉迟和《酥油》的报道暂告一段落了,我向记者讨来新书。此时,合肥所有的大街小巷,关于这本书仍无踪迹可寻。我的一位女友,在潘石屹的博客上看过这本书的推荐后,曾在合肥大小书店寻觅而不得,后来,还是通过网购才得到这本书。她花一日两夜看完,震撼不已。

  《酥油》给我的第一触感和第一视觉都是相当不俗的,然而更不俗的感觉,却在短短几页的阅读中迅速产生。文字太纯净了,叙述的故事也精彩得可怕。这么老到的写法,难道只是个文学新人所为?

  我继续审慎地翻阅着。欣喜的感觉一直在延续。内心,的确已有点翻江倒海。

  这一天,是8月30日,星期一。此前,关于这个周末即将举行的新安读书沙龙第二期的嘉宾人选我其实已有预案,但阅读《酥油》后,恍惚中我感觉是否应该请江觉迟来做这一期的嘉宾?下午我在我常进出的QQ群上发了一行字:谁有江觉迟的联系电话?立刻,电视台的菜农回应了,她说她同事刚采访过江觉迟,她会马上帮我要来。果然,不一会,她就把电话号码要到手了。菜农是个特别敬业的电视人,前几年我通过她联系到了于丹,去年,也是通过她,请到了台湾的郭中一教授做客新安文化沙龙。菜农说。她特别想采访江觉迟,可惜,这个机会被同事抢走了。

  这个周一的晚上,我犹豫着怎么开口邀请江觉迟做客我们的读书沙龙。在给自己壮胆后,终于联系上了江觉迟,此时,江觉迟正在安庆和一帮朋友吃饭呢。她没有迅速答应我的邀请,电话声很嘈杂,她说她快要回草原去了,这两天就要走。几经努力,我终于说服她留几天,做完这一期读书沙龙再走。江觉迟有些心动了。意向虽然初步达成了,可致电图书城,《酥油》居然还没有到货。

  这可糟了,没有《酥油》,读书沙龙还做得起来吗?而劝说江觉迟再等上一周,她说,她等不住了。

  周二这天上午,我非常紧张,书的事成了最关键的问题。如果这一天还落实不下来,本周末的沙龙可能就要泡汤。最遗憾的事是,新安的读书沙龙很可能与江觉迟擦肩而过。

  好在此时,突然来了一个好消息,说《酥油》已到合肥了,只是还没进书店,我终于喘上了一口气。与书在实体店上架速度之慢相比,此时的《酥油》已在网上卖疯了,在新书榜上很快蹿升到第一名。而江觉迟也终于答应做客9月4日晚的新安读书沙龙。

  消息发出前,我再一次致电江觉迟,得到再次确认后,我终于把消息谨慎地发了出去。另一方面,我电话邀请到了所有对话嘉宾和参会嘉宾,让我感动的是所有嘉宾都非常支持地说,肯定参加。包括我们的主持人梅兰。考虑到新安读书沙龙是纯公益性质,我们请江觉迟从桐城赶来,还因沙龙而推迟她的出行,我的内心也颇感不安,便私下给老朋友、著名画家吕士民打了个电话,问他能否送江觉迟一幅画?吕老毫不犹豫地回答,没问题。这就有了后来吕士民到现场赠画之举。那幅后来为江觉迟本人非常喜欢的画,吕士民是在做好了功课又三易其稿后画成的。非常令人感动。

  当然,感动的事还有很多。江觉迟的驴友们从安庆驾车赶来参加沙龙。还有她的博客粉丝从湖北赶来合肥,都非常令人感动。

  4日那天中午,江觉迟到了后立刻给我发来短信。我回复她说,下午我请你喝茶。她说不必了,她先和电台联系,把采访提前做掉再和我联系。那天下午2点,江觉迟发短信来,说她住下了,问我是否下午五点左右去宾馆先和她熟悉一下?我回说,可以。

  4点,我约了一个文学同道一起去看江觉迟。

  江觉迟不是第一眼美女,这是我的第一印象。但她实诚,这是我的第二印象。她不太会说话,但她给我的所有扑面而来的气息都敏锐地告诉我,她是我的同类。很快,我也给她以同类的感觉。我们便变得异常轻松。什么私密的话似乎也敢说了。

  现在的江觉迟在老家忙她的“裁襟励子文化园"。

  江觉迟告诉我投稿经过。这本书怎么一炮打红,之前她给多少人看过稿要求提意见,只有两个人好好看了提了意见,这就是她在书中提及的安庆作家甲乙和合肥作家孙叙伦。这两位我都认识,且似乎都算得上熟悉。孙叙伦后来是我着力邀请的新安读书沙龙的对话嘉宾。江觉迟说,很多人都应付她。只看过几页就匆忙下结论说,这书要出来怕不容易。后来她一气之下,在百度搜“出版人”,就搜出了那几个最红的出版人。于是她给他们打电话。魔铁的沈浩波是最认真的,一夜看完了她传去的五万字书稿内容,次日一早,沈浩波给她激动地打来电话。说,你马上到北京来,吃住我来安排,我们立刻签合同。这是2009年12月底的事。距离此书问世,还有整整8个月的时间。

  这书出得并不快呀,还拖了8个月。江觉迟解释说,她自己耽误了整整三个月,包括她生病一个月,文本迟传一个月,修改时又耽误一个月。这怪不得沈浩波。

  《酥油》的文本是公认的纯净。文字美得无话可说。这么美的文字出自一个新人,可能吗?是否出版社编辑加工过了?读书沙龙那天,还有人私下疑问。我也想知道江觉迟的最初文本与最后文本到底有多大的距离。我把这个问题抛给江觉迟时,江觉迟有点生气,她涨红了脸说,那文字就是她本人的文字,出版社编辑曾想大动干戈,他们差点闹翻,她一生气还差点不想出了,最后把编辑改的文本又恢复成江觉迟的原有模样的文本,为此整整耽误了十天。那十天,把她急的。她满身的疼痛,就趴着改稿,差点累得吐血。江觉迟说,一个人文字的风格是能变的吗?变不了的。这话说得是啊,我这个老编何尝不明白这个道理呢。瞧这问的,多没水平。

  还有一个好奇,深藏在心,一见了江觉迟,就快快抛出。“江觉迟,你算是个文学新人吧,怎么一出手就那么漂亮呢?”

  这话问得水平也不高吧。可我也是个俗人呢。我眼下正在看的作家苏北狂热推荐的新疆姑娘李娟的两本书,让我惊为天人。文学天人,的确存在。我身边,就有一个闫红。十几岁时,她的文字就老到得一塌糊涂。莫不成,这江觉迟也是文学天人一个?

  江觉迟说,她父亲是桐城的诗人。还出过诗集。父亲的父亲,她爷爷,也是诗人。怪不得。诗书世家呢。又是桐城那个地方。江觉迟以前就看《新安晚报》,本报副刊似乎她都很熟悉。不过,以前不怎么写稿而已。《酥油》是她60万日记整理而成的作品。边角料还有十几万字,她计划写下半部。出版商正催命鬼似地催她出第二第三本书。我说江觉迟你不急着出第二本第三本吧。江觉迟说她不急,要静一段时间后再说。不过,她内心对下本书已很有想法。

  去做沙龙的路上,江觉迟有点小紧张。说她不知道怎么说话。虽说这十多天,她受到了媒体的疯狂轰炸,按理,应对媒体应该富有经验了,可她仍然紧张。她说她不习惯面对媒体。刚开始她对媒体很逆反,后来发现,媒体采访对她在藏区办孤儿学校是有正面效应的,她才和媒体有了良性互动,但她仍不适应媒体,拒绝了北京电视台要提名她上“感动中国”的举动,也拒绝了上“鲁豫有约”和“一虎一席谈”。出版人沈浩波一再督促,她也不为所动。就在这篇稿件定稿的

  时候,她在QQ里又告诉我:“我之前一再地拒绝了‘一虎一席谈’,今天,又被凤凰卫视的许戈辉弄上了!这个,我正在和出版商争着,他们要我周日必须去北京上‘名人面对面’访谈,要命了。我昨天直接从合肥走掉好了。”

  真是个傻姑娘。

  我说你身体不好,不能养好了再回去吗?她说不行,那边没老师,没找到接替她的人之前,她怎么能不回去呢。我知道,回去后等着她的是严寒,缺乏蔬菜,疾病缠身的生活。当然,也有她能感受到的另一种幸福在等着她。

  她说高原上有一间她的小屋,那是她的幸福小窝,尽管不温暖,尽管没有电,只有酥油灯,但在昏暗的灯光下,那是她的私密所在,她的自由所在,她会继续做着她的文学梦的。

  让我们祝福她吧。

  8月20日当我们记者前往北京参加声势浩大的《酥油》首发会时,我们另一路记者正在上海采访书展,此时此际,关于新书的消息,在我耳边缤纷穿过,我对声势浩大的新书,本能上保持着审慎姿态,我相信,自己的感觉才是最重要的。

  几日后,关于江觉迟和《酥油》的报道暂告一段落了,我向记者讨来新书。此时,合肥所有的大街小巷,关于这本书仍无踪迹可寻。我的一位女友,在潘石屹的博客上看过这本书的推荐后,曾在合肥大小书店寻觅而不得,后来,还是通过网购才得到这本书。她花一日两夜看完,震撼不已。

  《酥油》给我的第一触感和第一视觉都是相当不俗的,然而更不俗的感觉,却在短短几页的阅读中迅速产生。文字太纯净了,叙述的故事也精彩得可怕。这么老到的写法,难道只是个文学新人所为?

  我继续审慎地翻阅着。欣喜的感觉一直在延续。内心,的确已有点翻江倒海。

  这一天,是8月30日,星期一。此前,关于这个周末即将举行的新安读书沙龙第二期的嘉宾人选我其实已有预案,但阅读《酥油》后,恍惚中我感觉是否应该请江觉迟来做这一期的嘉宾?下午我在我常进出的QQ群上发了一行字:谁有江觉迟的联系电话?立刻,电视台的菜农回应了,她说她同事刚采访过江觉迟,她会马上帮我要来。果然,不一会,她就把电话号码要到手了。菜农是个特别敬业的电视人,前几年我通过她联系到了于丹,去年,也是通过她,请到了台湾的郭中一教授做客新安文化沙龙。菜农说。她特别想采访江觉迟,可惜,这个机会被同事抢走了。

  这个周一的晚上,我犹豫着怎么开口邀请江觉迟做客我们的读书沙龙。在给自己壮胆后,终于联系上了江觉迟,此时,江觉迟正在安庆和一帮朋友吃饭呢。她没有迅速答应我的邀请,电话声很嘈杂,她说她快要回草原去了,这两天就要走。几经努力,我终于说服她留几天,做完这一期读书沙龙再走。江觉迟有些心动了。意向虽然初步达成了,可致电图书城,《酥油》居然还没有到货。

  这可糟了,没有《酥油》,读书沙龙还做得起来吗?而劝说江觉迟再等上一周,她说,她等不住了。

  周二这天上午,我非常紧张,书的事成了最关键的问题。如果这一天还落实不下来,本周末的沙龙可能就要泡汤。最遗憾的事是,新安的读书沙龙很可能与江觉迟擦肩而过。

  好在此时,突然来了一个好消息,说《酥油》已到合肥了,只是还没进书店,我终于喘上了一口气。与书在实体店上架速度之慢相比,此时的《酥油》已在网上卖疯了,在新书榜上很快蹿升到第一名。而江觉迟也终于答应做客9月4日晚的新安读书沙龙。

  消息发出前,我再一次致电江觉迟,得到再次确认后,我终于把消息谨慎地发了出去。另一方面,我电话邀请到了所有对话嘉宾和参会嘉宾,让我感动的是所有嘉宾都非常支持地说,肯定参加。包括我们的主持人梅兰。考虑到新安读书沙龙是纯公益性质,我们请江觉迟从桐城赶来,还因沙龙而推迟她的出行,我的内心也颇感不安,便私下给老朋友、著名画家吕士民打了个电话,问他能否送江觉迟一幅画?吕老毫不犹豫地回答,没问题。这就有了后来吕士民到现场赠画之举。那幅后来为江觉迟本人非常喜欢的画,吕士民是在做好了功课又三易其稿后画成的。非常令人感动。

  当然,感动的事还有很多。江觉迟的驴友们从安庆驾车赶来参加沙龙。还有她的博客粉丝从湖北赶来合肥,都非常令人感动。

  4日那天中午,江觉迟到了后立刻给我发来短信。我回复她说,下午我请你喝茶。她说不必了,她先和电台联系,把采访提前做掉再和我联系。那天下午2点,江觉迟发短信来,说她住下了,问我是否下午五点左右去宾馆先和她熟悉一下?我回说,可以。

  4点,我约了一个文学同道一起去看江觉迟。

  江觉迟不是第一眼美女,这是我的第一印象。但她实诚,这是我的第二印象。她不太会说话,但她给我的所有扑面而来的气息都敏锐地告诉我,她是我的同类。很快,我也给她以同类的感觉。我们便变得异常轻松。什么私密的话似乎也敢说了。

  江觉迟告诉我投稿经过。这本书怎么一炮打红,之前她给多少人看过稿要求提意见,只有两个人好好看了提了意见,这就是她在书中提及的安庆作家甲乙和合肥作家孙叙伦。这两位我都认识,且似乎都算得上熟悉。孙叙伦后来是我着力邀请的新安读书沙龙的对话嘉宾。江觉迟说,很多人都应付她。只看过几页就匆忙下结论说,这书要出来怕不容易。后来她一气之下,在百度搜“出版人”,就搜出了那几个最红的出版人。于是她给他们打电话。魔铁的沈浩波是最认真的,一夜看完了她传去的五万字书稿内容,次日一早,沈浩波给她激动地打来电话。说,你马上到北京来,吃住我来安排,我们立刻签合同。这是2009年12月底的事。距离此书问世,还有整整8个月的时间。

  这书出得并不快呀,还拖了8个月。江觉迟解释说,她自己耽误了整整三个月,包括她生病一个月,文本迟传一个月,修改时又耽误一个月。这怪不得沈浩波。

  《酥油》的文本是公认的纯净。文字美得无话可说。这么美的文字出自一个新人,可能吗?是否出版社编辑加工过了?读书沙龙那天,还有人私下疑问。我也想知道江觉迟的最初文本与最后文本到底有多大的距离。我把这个问题抛给江觉迟时,江觉迟有点生气,她涨红了脸说,那文字就是她本人的文字,出版社编辑曾想大动干戈,他们差点闹翻,她一生气还差点不想出了,最后把编辑改的文本又恢复成江觉迟的原有模样的文本,为此整整耽误了十天。那十天,把她急的。她满身的疼痛,就趴着改稿,差点累得吐血。江觉迟说,一个人文字的风格是能变的吗?变不了的。这话说得是啊,我这个老编何尝不明白这个道理呢。瞧这问的,多没水平。

  省文联领导到江觉迟的“裁襟励子文化园”参观。计划在这里创办诗歌小院及诗歌园。

  还有一个好奇,深藏在心,一见了江觉迟,就快快抛出。“江觉迟,你算是个文学新人吧,怎么一出手就那么漂亮呢?”

  这话问得水平也不高吧。可我也是个俗人呢。我眼下正在看的作家苏北狂热推荐的新疆姑娘李娟的两本书,让我惊为天人。文学天人,的确存在。我身边,就有一个闫红。十几岁时,她的文字就老到得一塌糊涂。莫不成,这江觉迟也是文学天人一个?

  江觉迟说,她父亲是桐城的诗人。还出过诗集。父亲的父亲,她爷爷,也是诗人。怪不得。诗书世家呢。又是桐城那个地方。江觉迟以前就看《新安晚报》,本报副刊似乎她都很熟悉。不过,以前不怎么写稿而已。《酥油》是她60万日记整理而成的作品。边角料还有十几万字,她计划写下半部。出版商正催命鬼似地催她出第二第三本书。我说江觉迟你不急着出第二本第三本吧。江觉迟说她不急,要静一段时间后再说。不过,她内心对下本书已很有想法。

  去做沙龙的路上,江觉迟有点小紧张。说她不知道怎么说话。虽说这十多天,她受到了媒体的疯狂轰炸,按理,应对媒体应该富有经验了,可她仍然紧张。她说她不习惯面对媒体。刚开始她对媒体很逆反,后来发现,媒体采访对她在藏区办孤儿学校是有正面效应的,她才和媒体有了良性互动,但她仍不适应媒体,拒绝了北京电视台要提名她上“感动中国”的举动,也拒绝了上“鲁豫有约”和“一虎一席谈”。出版人沈浩波一再督促,她也不为所动。就在这篇稿件定稿的

  时候,她在QQ里又告诉我,“我之前一再地拒绝了‘一虎一席谈’,今天,又被凤凰卫视的许戈辉弄上了!这个,我正在和出版商争着,他们要我周日必须去北京上‘名人面对面’访谈,要命了。我昨天直接从合肥走掉好了。”

  真是个傻姑娘。

  我说你身体不好,不能养好了再回去吗?她说不行,那边没老师,没找到接替她的人之前,她怎么能不回去呢。我知道,回去后等着她的是严寒,缺乏蔬菜,疾病缠身的生活。当然,也有她能感受到的另一种幸福在等着她。

  她说高原上有一间她的小屋,那是她的幸福小窝,尽管不温暖,尽管没有电,只有酥油灯,但在昏暗的灯光下,那是她的私密所在,她的自由所在,她会继续做着她的文学梦的。

  让我们祝福她吧。

【审核人:雨祺】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马丽春
评论(0人参与,0条评论) 李明花
0/0
  • 请先说点什么
    最新评论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文学评论

    查看更多文学评论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