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感悟

王洪兵:拳拳赤子心,殷殷华教情

作者:雪心   发表于:
浏览:60次    字数:3060  电脑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66篇,  月稿:0

  有缘和曾铁峰先生蒙面,还要感谢王宏忠校长,他们两位都是晋江养正中学的校友。那次是菲律宾晋江同乡总会(当地简称晋总)在举办一个有关福建省的图片展,曾先生作为嘉宾受邀参加剪裁仪式。仪式图片之后,大家就沿途浏览,看看那些美轮美奂的图片,恰逢曾先生也在一副图片前端详。王校长就为我们介绍了曾先生,其实之前也早有听闻。曾先生以前也做过商总(菲律宾影响最大的华社组织)的文教主任,后来做过晋总的理事长,还担任过世界晋江同乡总会的理事长。多年来一直热心华社、热心华教事业。其人其事,有口皆碑。

  特别是其在华教志愿者和华教督导这两方面可谓功勋卓著。

  精心

  华教志愿者,就是曾先生在担任商总文教主任其间,和国侨办联络,和福建师范大学商讨,促成了第一批志愿者来菲律宾从事华文教育。朋友们很多都尊称他为“华教志愿者之父”,这个“父”其实也是实至名归吧,当时志愿者们来了,曾先生这是忙前忙后啊。和他聊天的时候,他还很怀恋他的老司机,说这位老司机认路,当时马尼拉周边三十多所华校,他的这位司机都烂熟于心。由此可见,曾先生这路也没少跑啊!因为当时很多华校条件不太好,很多生活必须品都没有添置完全,或者是有些设备太过老旧。有的老师电风扇坏了,有的老师电饭锅不能用了,甚至有的老师空调出故障了,很多时候都是,曾先生自掏腰包,慷慨解难。因为曾先生也了解,如果让志愿者老师去跟学校反映,层层申报,往往程序比较繁琐,另一方面,曾先生也知道华校自身也不容易,学校的办公经费大多来自华社和一些侨领们的捐助。他对志愿者们的情感是发自内心的,大到厨房家电,小到衣物鞋帽。志愿者很多初到菲律宾,方方面面都不太熟悉。很多都是刚踏出大学校园,就迈进海外华文教育的领地。国内高校,对于学生穿着一般比较宽松,并没有什么严苛的禁令,因此他们大多也穿着比较随意。但是菲律宾华校对待老师们的穿着却异常严格,入校均要求必须正装。志愿者刚来,曾先生有的就会带着他们去买些正装。这样的举措有时搞的志愿者们也一头雾水。但当曾先生告知他们一二的时候,他们都心存感激。在担任商总文教期间,曾先生就是如此,不辞劳苦,为人排忧解难。

  在访谈其间,曾先生还接到之前的志愿者的电话,话语中互致问候,曾先生问及他的父母孩子的一些情况,并邀请他们一起吃饭。后来才知道,这位志愿者已经定居菲律宾,他对曾先生很崇敬,曾先生对其也应该十分关照。这样的小事很简单,很平常,但是也从中折射出曾先生的为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曾先生能受到如此爱戴,应该和他情感真挚有着必然的联系,能“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写到这时,脑海中忽然联想起《水浒传》中的及时雨“宋江”,曾先生,在当时,应该也堪比志愿者的“及时雨”吧!

  精诚

  华教督导,也是曾先生在担任晋总理事长之后,力排众议,才开创华教督导之先河。听知情者言说,华教督导的成长之路,也是一部传奇。简单地说,有两个转变:住宿方面是从租住阁楼到租用旅社再到分驻各校;教育教学方面是从各校巡游到各校定点的转变。但这些历程不是这两句话所能概括的,每一次的迈进应该都需要许多人的齐心协力。想想目前,我们这些督导老师,都能“安居乐业”,这也是一届届晋总理事长、理事们的不竭努力。据说我们督导所有的费用都是由理事长、副理事长等慷慨解囊的。这可不是小数目,每年都需要好几百万比索。通常情况是理事长要负责五位的费用,大概一百万,其他副理事长应该也是要负责两三位。写到这里,真心为这些侨领们点赞,他们对于华文教育,对于中华文化的传承居功至伟。

  而在这一群人中间,曾先生也应该是杰出代表。曾先生说,晋总督导刚开始的时候只有一两个人,而且由于方方面面的条件还不是很完备,仅凭几人之力,想把这样的事情做好,谈何容易。因为,这样的事情涉及的部门比较多,协调起来也实属不易。“万事开头难”,刚开始的艰难处境,曾先生应该是记忆良深的。当时国侨办派来的都是国内一流高校的名家,这也足见国家对这件事情的重视程度。大概也正是因为如此,曾先生似乎觉得有些愧对这些专家们,总是想法设法希望改善他们的生活境况。记得他跟我们聊起,第一批的督导老师中有位来自北京师范大学的刘教授,当时教授就租住在一个面积非常狭小的小阁楼里。虽然条件极其艰苦,但是教授表现出来了国人的良好素质,他并没有抱怨环境的不堪,而是勤恳地做好自己的事情,做讲座、下课堂都不遗余力。当然,这中间还需要说一下的就是,曾先生经常会去到他的那个小阁楼里,与教授促膝长谈,聊聊家里,聊聊工作。及时为其解除一些生活亦或工作方面的小问题,中国人都讲究“投桃报李”,教授不为条件所迫,我想和曾先生的仁义之举,应该也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这一方面去拷问,似乎又我想到《三国演义》中的刘备刘皇叔。用人之道,玄之又玄。刘皇叔是三顾茅庐在前,而曾先生是常顾阁楼在后。今昔差别难免,但似乎又有一些东西,似曾相识……

  精致

  “铁血丹心忆往昔,峰回路转看今朝”,曾先生师出名门。他毕业于同济大学建筑系,在那个时代,他的学识绝对是翘楚。即使在国内,也应该是风生水起。但是由于家庭原因,他来到菲律宾,白手起家。“是金子在那里都是会发光的”,“机遇总是留给那些有准备的人”,这些至理名言,就在曾先生的身上验证着。从两座机床,七八十平方的小作坊,只能做些简单零部件;到目前上千人的集团公司,产品涉及家电领域的诸多方面。曾先生作为这艘商业巨轮的领航员,应该也曾劈波斩浪,目前才可以笑看风云。记得,曾先生说过,当其遇到困境时,他总是相信自己可以解决,可以摆脱困境。因为有着这样的乐观和自信,在他面前的路真的慢慢开始清晰,慢慢变得通畅。但是笔者想来,曾先生的这种自信不是与生俱来的,“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曾先生也是因为经历的多了,才能如此从容。

  曾先生的性格里有一种细腻,如果用在其专注的事业方面,应该就是精致——精益求精。所以,在他还是做小作坊时,就是以技术、质量取胜。记得和曾先生也是同行,海尔总裁张瑞敏曾经说过“把简单的事情做上一千遍就是不简单”;达芬奇在学画画之初,也遇到过简单和复杂的困惑;而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师徒关系,据说也和类似简单重复有关。平常人总是去奢望去做些不平常的事情,眼高手低,到头来碌碌无为;不平常的人一开始总是平静细致地做好眼前的小事,业精于勤,最终却成为传奇。

  茫茫人海,能与曾先生相识,而且是在菲律宾,真是难得的缘分。曾先生待人非常热情,并没有达官贵人高高在上之感。曾先生待人也十分谦和,在他身边,总是感觉如沐春风,悠闲雅致。记得有一次,还是曾先生请吃饭,但他总是能换位思考,能顾及大家的感受。哪个菜比较有特色,他会极力你推荐。哪个菜,吃的时候要注意什么,他也会耐心为你讲解。其实后来才知道,当天曾先生其实还有其他的应酬,但是宴席之后,天色已晚,他又担心我们的安全,一定要驱车把我们一一送到学校。此情此景,感念在心!但“管中窥豹,略见一斑”,曾先生总是在认真地做着自己的事,绝不会仓促应事。有条不紊,值得信赖。而我们,常常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把自己搞的就像热锅上的蚂蚁。自己想来,也难免一笑。

  曾先生现在开始享受生活,公司的事情已经基本托付给孩子们在做,他只在极为重要的方面做出抉择。华社的事情,虽然热情依旧,但是他似乎不常露面了,因为他深知“江山代有才人出”。现今,经常和几位老友相约晨练,然后一起喝茶、谈心,畅叙中外古今。我想,这样的生活对于曾先生来说,也是一番别样的情致吧!

【审核人:雨祺】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评论(0人参与,0条评论) 雪心
0/0
  • 请先说点什么
    最新评论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生活感悟

    查看更多生活感悟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