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2国道旁的“万亩梨园”,以界石铺镇的继红村为起点,途经红军长征纪念馆,一直延伸到李堡村。 一
“万亩梨园”的前身,是开垦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的万亩良田。改革开放之初,农民的小农意识逐步解放,不愿意再靠天吃饭,自行组织在界石铺镇以北的“上峡”筑坝截水。刚开始的十年左右,坝里储存的水可以满足农田的灌溉需求。家家户户的主要收成也来自于这些水地。到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坝里的水已经基本干涸。虽然有善于投机者沿着水路打了几口机井,但因收费过高,人们负担不起昂贵的灌溉费,曾经的万亩良田又变回靠天吃饭的旱地。在九十年代中期,平均亩产收入还不到五百元。
界石铺镇属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非常有利于早酥梨的生长。新上任的县长借着国家发展农业产业的势头,决定一展身手,下发文件要求将万亩良田改为万亩梨园。
为了鼓励广大民众积极参与,所有的树苗都是免费发放。还有专门的农业技术人员做现场指导。要求每棵树苗都要挖一米见方的坑,在坑底垫上草木灰,再进行植树。胆子小的,全家总动员,严格按照要求,花了好几天才栽完;胆子大的,一铁锨挖一个坑,草草应付了事。因为牵扯面积太大,后期发放的树苗已经处于干死状态,但是为了应付完成任务,家家户户的水地都栽上了梨树。奇怪的是,严格按技术员要求栽的,树苗全死了;而应付差事一铁锨一个坑的,树苗全活了。第二年又进行大面积补栽,等万亩树苗补栽齐整,已是1997年。
2000年四月上旬,万亩梨园仿佛被一层神秘的面纱轻轻覆盖。远远望去,那一片片洁白如雪的梨花,仿佛是大地上的一片片云朵,轻盈而梦幻。随着微风的轻拂,梨花散发出淡淡的清香,令人心旷神怡。每一棵梨树都像是精心雕琢的艺术品,枝头挂满了洁白的梨花,它们或羞涩地低下头,或傲骄地挺直腰,都仿佛在向世人尽情地展示它们的美。
那些刚刚绽放的花骨朵,像是少女的脸庞,清新脱俗;而那些已经完全盛开的梨花,则像是成熟的女子,优雅而从容。蜜蜂和蝴蝶在花间穿梭,忙碌而快乐。它们或采蜜,或嬉戏,为这宁静的梨园增添了几分生机与活力。偶尔一阵微风吹过,梨花纷纷扬扬地飘落,像是天空中飘落的雪花,美丽而浪漫。漫步在梨园中,便会忘记生活的烦恼和压力,只想静静地享受这份宁静和美好。 二
早酥梨肉质白皙如雪,汁水丰富,是消暑解渴的佳品,深受人们喜爱。在那个信息相对闭塞的年代,万亩梨园因为地处312国道边,吸引了来往大客商的注意。等到早酥梨成熟时,一辆辆大货车停靠在路边,甚至有你争我抢的势头。
老百姓也一个个喜笑颜开。因为随便哪家的果园,亩产收入都在五千元以上。再加上摘果子的辛苦钱,比以前种小麦的收入,多出十倍还不止。
尝到甜头的老百姓开始用心地打理果园。从修剪、施肥,到灌溉、除病虫害,再到蔬果、除草、清洁,每一步都做得尽心尽力。
后来负责万亩梨园的县长调走了,加上时不时地受冰雹等自然灾害侵袭,万亩梨园的收益时好时坏,不能保证。十几年过去,坚持打理果园的人已是寥寥可数。尤其是近几年,每年到梨花绽放时都会气温骤降。一夜之间所有的梨花都打蔫儿了。等到果子成熟的季节,偌大一片梨园,几乎找不到一个像样的早酥梨出来。现在人们生活条件好了,把树砍掉当柴火还嫌占地方。索性任其自由生长,再无人问津。 三
前两年镇政府又在梨园里辟出一块地,建了一个“开心农场”。打算把红军长征纪念馆,万亩梨园和开心农场打造成一个旅游链条,周边县市的人们可以在周末或假期来赏梨花,摘蔬菜,亲近大自然。甚至为了吸引更多的游客,还从外地买了好多种动物,安置在开心农场的犄角旮旯。还有人在开心农场开了农家乐饭庄。就在老百姓以为界石铺镇的旅游业要蓬勃发展起来时,一夜之间,开心农场消失了。
后经证实,是由于“天空地”立体化监管体系监测到开心农场非法占用了农田、林地,上级部门勒令立即停止项目建设,并要求立即整改恢复原状。
今年没有出现气温骤降的情况,可万亩梨园已今非昔比。无人打理的梨园荒草丛生,大面积的梨树染上梨黑斑病,要么枯死,要么被锯掉。
开心农场腾出的那片空地,就像万亩梨园咧着的大嘴巴,在黑暗与黎明的交替中无声哭泣,没完没了地重复着自己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