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活

【晓荷·旧时光】引黄济运大合唱(报告文学)

作者:峨嵋岭   发表于:
浏览:1203次    字数:4876  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27841篇,  月稿:0
  汤汤洪水方割浩浩怀山襄陵

  禹的百姓困在了小小的山头上

  ——题记

  楔子  河东大地,禹的故乡,那时是“汤汤洪水方割,浩浩怀山襄陵”,禹的百姓被困在了小小的山头上。于是禹凿龙门,导水入海,化沧为桑。禹只顾放水,没有考虑公元21世纪以后的水与GDP可持续发展及加入WTO后的宏观战略调控与用水的关系及运城市里26万居民生活用水、工业用水日需四万方吨的诸多问题,所以,他放水过火了,导致北纬35°—45°的华夏版图上成了严重的缺水区域,尤其把他的运城老乡像旱鳖一样撂在黄河金三角的干滩上。眼见得河溪断流,湿地消失,在运城方圆80平方公里内,地表水为零,浅层水因盐湖倒灌,非咸即苦,矿化度高,不可饮用,与苦、咸相关的村名便诠释了这种现象,比如咸水滩、苦池村、枯水坡等,而深层水年可开采量仅为326万方吨,但实际年开采量却是1073万方吨,高过可开采量的三倍以上,至使地下水位每年以5—10米的速度在不同区域迅速下降,形成巨大的空洞使运城大地变成空中楼阁,已形成以市区为中心的80平方公里的区域性降落漏斗,而且每年还在以3—5平方公里的面积迅速扩大——燕雀处堂,焉知大厦将倾,地面上不断堆积的楼房加重了空洞的承重量,于是“断裂现象”出现了,大地下沉,条山开甲,楼房错缝,铁路变形……大地告诉人们:“不能再抽水了呵”,而这超常三倍的掠取对于巨大的运城来说只不过是杯水车薪,于是卖水的、买水的、从外地回来探亲也不忘捎回一塑料壶壶水的“水文化景观”开始上演运城历史舞台,真是车水马龙、一派繁荣——演得真实而艺术,活生生的《上甘岭》现场直播,赢来南方旅游团观众们阵阵的惊叹声。下雨天,家家户户在房檐下接天水,接来的“天水”被视为粒粒珍珠,一珠一珠重复使用——洗脸水可以洗脚,洗脚水可以拖地,拖地水可以冲厕所;淘米水可以洗锅,洗锅水可以沉淀,沉淀后还可以淘米……生活用水可以重复循环,但吃水问题却是不能重复循环的,这种“重复循环”的景观只有长征路上的红军战士使用过——喝马尿——可谓节水之典范,此后再也未见到第二例这样的历史记载。在酷暑难耐的盛夏,渴望水的市民们把电话打到地委书记的办公室里,盼水如命的老干部们将一封封求水信放到行署专员的办公桌上,甚至有人建议:举城南迁,弃了这个曾是“黄龙现瑞,凤凰来仪”的凤凰城,使它变成第二个古楼兰。人大代表的议案,政协委员的提案及全城26万人民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如“汤汤洪水方割,浩浩怀山襄陵”,运城地区的官员们被困在了小小的山头上,而地委、行署早就预见到形势的严峻,几十年前就欲凿龙门,导“怨”入海。70年代,曾引池南水解渴运城,但水量小,路途远,水流未到运城就被沿途的大渠渗干了。80年代,又从尊村引黄明渠水接济运城,官民一致,勒紧裤带,付出巨大的代价,终于把水引进城了,然而那水却是“味道比马尿好一点,泡沫比啤酒少一点,颜色比酱油浅一点,泥沙比米汤清一点”——此水只好终止使用。90年代,又将中条山泗交镇的山水汇入夏县白沙河,在地下埋了一条35公里长的地下管线,运城人把这条线称为生命线,这条生命线不负重望,哗哗入城,可惜它能力有限,日供水量仅为1.1万方,虽又租用了沿途农用深井帮忙,但这个“忙”对于偌大的运城来说,仅仅起到一时的缓解作用,就这个“缓解”却逼得白沙河几次干涸、底儿朝天,逼得地委、行署又将目光移向平陆太宽河,但“太宽”太远,经过论证,费用巨大,运城人民弱小的双肩承受不了这副巨大的重担,只能望水止渴、望河兴叹。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城市框架的不断拉大,运城市人口与日俱增,到2010年,人口将会突破50万,为了缓解日益尖锐的水矛盾,政府只好“逆历史潮流而动”,强迫企业限产,控制人口入城……这与社会飞速发展的步伐多么的不合拍儿呵,而国外几家大型企业几欲投资河东,但目睹这种现场直播的《上甘岭》碟片,那些智囊团们叽哩咕噜一番议论后,双肩一耸,两手一摊,无可奈何地说:“伙计,遗憾,再见!”——水是财富的象征,水是发展的源泉,因为水的制约,运城的GDP逐年低于周边市县,作为禹王爷的故乡,作为关王爷的故里,作为曾因“凤凰来仪”而得名的凤凰城,可怜它“金陵王气黯然收”。对此,做为运城当家人的黄有泉,在地委办公大楼里低头踱步。面对运城地图,恰似那热锅上的蚂蚁。他把目光移向永济,移向蒲州,移向黄河,移向黄河大坝下面的长满蒲草的黄河大滩涂,用红铅笔在那里画了一个圆圈儿……

  1998年5月17日,地委书记黄有泉、行署专员张少农、副专员安德天、地区水利局长裴都红一行来到黄河大坝上。

  西望黄河,浩浩渺渺,远上白云,博大深沉,滋养得永济大地美丽富饶,典故神奇。在这里,黄河与发展齐飞,历史与现实争辉。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书写和积淀着“文永物济”的深厚的蕴藏。如果说一九七九年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的那个“圈”给中国展示出一幅百年新画卷的话,那么一九九八年春天,黄有泉在黄河东岸画的这个“圈”则给河东大地展开了一幅“百年德政”的新诗篇。黄有泉望着在他治下的这座“生态城市”,真舍不得触动这里的每一寸原始故土。

  他们步入草木连天的黄河大滩涂,裴都红讲解了这里的水质、水量。张少农问永济市长潘和平:

  “我想借你家的水浇我家的地,行吗?”

  潘和平说:“永济,永济,永远济人,若不济人,何为永济。”

  于是拍板,将此工程命名为“引黄济运”工程,列为地区“九·五”计划十大工程之首,在黄河大坝与鹤雀楼之间的蒲州古滩上打群井8眼,而在永济境内42公里的管道埋伏线上,要涉及36个行政村60个居民组,要在普救寺前的花园村建一“群泵”泵站,将黄河水加压提升到普救寺对面的牛头岭,在岭顶凿挖三个三千方吨蓄水池,牛头岭与运城之间有27米落差,然后打开蝶阀,放水自流,普救运城。这就涉及到这里的征地、补青、迁坟、移线、拆房等诸多协调事宜,潘和平遂成立“永济引黄济运指挥部”,亲自挂帅,保证三通,“永济”运城,普救众生。市长将“协调”之事委托给永济引黄局长孙海水,孙海水跑遍42公里所有村庄,一切问题,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永济的百姓真朴实,受普救文化熏陶的普救义举真令人感动,赵柏村赵德强老汉栽了60棵银杏树,刚到收获期,正值风华正茂、摇树落钱的时节,听说要挖地埋管,杏树挡路,老汉说:“这还有啥说的,砍!”

  回来就召开常委会,命安德天为“引黄济运”领导组长,命裴都红为工程总指挥并成立“引黄济运工程建设管理局”,命行署水利局副局长曹醒侨为建设管理局局长。经过专家论证测算,如果该工程平稳运行,不出偏差,上下一体,把引黄工程做为重中之重,各路神仙均开绿灯,那么1999年底至2000年初,这一创举,有望完成。安德天、裴都红成了“引黄济运”的总督。

  黄有泉、张少农、安德天及地委四大班子代表运城人民给曹醒侨下了一道大令,锁定工期:“一九九九年底,必须给我通水。”

  ——因这一纸大令,引得此人出来呕心沥血……百年德政,万民仰望,历史把曹醒侨推到了风口浪尖上,他在黄河岸边调集几支实力庞大的、具有国家级资质的强强交响大乐团,合奏了一曲气势磅礴的《引黄济运大合唱》……一幕幕大音绝响,一幅幅画面组合,围绕一个中心(管子)两个基本点(起点、终点),展开了,展开了……何等动人的撼世之作,何等惊人的历史乐章。这里面有高亢豪迈的音符,也有低沉迂回的旋律,间或夹杂一点不该停止的休止符……供您品评,让您回味……令您反省——是为序。  上篇  他跪在地上汇报

  工作,国家计委决定

  给关圣故里划拔一笔“忠义款”  命总工程师李致广、副总焦鹏各带一个测量组,李总从运城出发,从东往西测去;焦总从黄河岸边出发,从西往东测去,测到中间碰头处,只要不偏不倚,就算测量工作完成。全程68公里,只27米落差,每公里仅只2.5米的坡度,要让这坡度毫无起伏通贯全程,这就困难了。68公里的中间是黄旗营村,如果李先至黄旗营则李为头功,如果焦先至黄旗营则焦为头功,恰如孔明分兵二路入川,发令张飞、赵云二将曰:“谁先入雒城便为头功”,二将领命去了。

  工程立项……可行性研究……要用φ1000mm砼压力大管14000根,花园泵站压上牛头岭要用0.4Mpa(兆帕)、必须承受40米水头4个单位面积的压力……要起草砼压力管道67.8公里14000根的招标标书,每根大管根据不同兆帕,价位游动在2500至3000元之间,那么仅此一项需要资金3至4千万元……但,钱在哪里呢?完成这项工程要用百元大钞顺着一米宽的管道从永济铺到运城才行哩……黄书记明确表态:自找资金,地委协调……曹醒侨召来了副总王钢印,两人四目相对而视。“我到地区财政局和建行去一下,看看如何。”王钢印说。

  地区建行支持,但这得请省建行评估,然后需找一实力雄厚的大企业集团担保。曹醒侨告之安德天,安德天找张少农,张少农找地区分管工业的张建喜局长,求他出面,找人担这个保,张建喜谋划起来……这事得找南风集团董事长王梦飞或解州关铝老总许复活,要不找闻喜海鑫钢铁集团李海仓,找河津阳光集团也行,他们不会不管“引黄济运”这件事。王钢印又到地区计委副主任淮宏珍处问计,正好淮宏珍知道省计委副主任王树静这两日去成都参加国家计委启动的“全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座谈会”,可能国家计委要发放一笔国债投资。曹醒侨得此信息死求淮宏珍无论如何得帮“引黄济运”这个忙,因他和王树静是上下级关系,所以硬要拿他做“敲门砖”,看他能否给运城人民敲开国家计委这扇“国债资金”的大门。但路费在哪里呢?黄有泉拿出山西省政府发给他的“目标责任制兑现”的4000元奖金交给他,张少农从自己家里拿出2000元,安德天拿了l000元。淮宏珍见曹醒侨如此穷样,将自己作为省劳模的1000元劳模奖金拿出来捐给“引黄路费”。黄有泉说:“我等着你们的好消息”。

  机遇如同闪电,稍纵即失。是夜,曹、淮、王匆匆上路。前头路是黑的,谁晓得结果会是怎样?好在司机得知要出长途,知蜀道难行,山路崎岖,换了新电瓶,所以,电力是充足的;汽车的两道强烈的光柱照耀在前进的道路上,所以,前途是光明的;奔驰在新建的高速公路上,所以,速度是飞快的。不则一日,到达成都,天黑了,又下雨,虽说都市灯火辉煌,但外路人仍觉两眼乌黑。他们猜想,这“会”必在四川省委大楼或政府大楼召开,赶到省委大楼下,保安出来了,开始与保安拉近乎,听口音熟——原来他是河津人,异地逢故知,这位“故知”就奔波起来打听信息,结果说:此会在都江堰的青城山开,已经闭会了。

  三个人顿时一蔫。淮说:“走,咱即使赶他个会尾巴,也算来得不冤枉”。

  巴山蜀道,坎坷难行,问了路径,取道前进。大雨中车辆稀少,至夜里九点钟赶到都江堰,走了许多弯路,车子方才停在了青城山下,司机趴在方向盘上酣酣睡了,三个拾级而上。青城山上的片片芭蕉、株株梧桐撑开一路绿伞,砰砰扑扑,一片繁响……梧桐夜雨……雨打芭蕉……到了青城宾馆,找到王树静的房间,原来床上趴了一个满头花发的瘦老头子,见淮宏珍来了,表示欢迎,但却仍趴在床上懒懒不动,弄的老淮脸皮尴尬,看来这块“砖头”份量不够。三个湿人六只干手,手里连个苹果也没买。兜里有烟,但湿了,不能“礼”让。

  问:“宏珍,夜里到此,有啥事么?”

  淮宏珍就把曹醒侨、王钢印推到床前,彻里彻外的介绍了个透。但王树静仍未动动身子。可怜曹、王二人,本来身冷,又添心凉,初进门时因激动而给脸上带来的那点红色渐渐开始“黯然收”。

  “你们要干啥,说吧。”

  曹醒侨就说起:“运城缺水,黄书记心焦,要引黄济运,请王主任扶我们一把吧……”

  “好”,王树静说:“好,好好。国家计委投资司司长宋密就住在楼上,咱马上求见宋司长,计委坐谈会今天上午已经闭会,明天早上‘分省汇报’,全国各地申请这笔款的人住满了宾馆,其中有几个省的省委书记、省长都来了,所以竞争激烈……马上求见,迟了就不行了。”他动动身子说:“请你们扶我一把吧……”

  三条汉子扶一个瘦老头子算什么,刚一动手,王主任却叫起来:

  “慢点!……慢……慢点……这几天我的痔疮犯了,不能胡动……”

  原来如此——三人心跳如水泵加压,一股暖流流遍全身,身上开始发热,脸上开始发红。

  上了三楼,扶至宋司长房间。这是一位中年女干部,待人稳重平和。

【审核人:站长】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大学生活

查看更多大学生活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